同样是降将,诸葛亮为何对待魏延和姜维的态度截然相反呢?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好在还有魏延和姜维能撑撑场面,话说这两人都是降将,魏延是在荆州时投诚跟随于刘备,姜维本是魏国将领。但是诸葛亮对待二人的态度截然不同,说是魏延有反骨,一生都在被诸葛亮提防,而姜维却被诸葛亮当做亲传弟子,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让姜维继承了他的遗志。为何诸葛亮对待此二人的态度完全不同呢?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蜀汉的宰相。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当时26岁的诸葛亮就一直忠心耿耿,和主公刘备一起实现兴复汉室,一统天下的理想。在小说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被塑造成一个可以呼风唤雨,算无遗策的神人。 其实这跟正史的差别,是很大的。刘备生前,诸葛亮主要留守看家,负责治理百姓,提供后勤保障。随刘备打仗的主要是谋士庞统和法正。《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诸葛亮功绩的时候就说,诸葛亮的治国能力,跟古代名相管仲,萧何差不多。诸葛亮并不擅长军事,不会出奇谋。 刘备死后,诸葛亮发动了五次北伐,没有一次成功的。这不仅仅是由于蜀国国力不如魏国,也跟诸葛亮用兵过于谨慎有关。第一次北伐期间,大将魏延就提出”兵出子午谷”的奇谋:让他率领一万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 诸葛亮曾提出一个口号"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个旧都指的就是长安。但是诸葛亮觉得此计太过冒险,因此没有采用。 有人说,子午谷奇谋是诸葛亮北伐成功的唯一机会,只因诸葛亮平生做事太谨慎,所以错过。也在这次北伐,诸葛亮发现了一个年轻人——姜维。说起来姜维本来是个小官,他所在的天水县郡守抛弃了他。蜀国大军军到来,他只好投靠了蜀国。 据民间传说,诸葛亮收姜维为弟子,用心培养。这里小编提出一个问题,诸葛亮为何不收魏延为徒,而是赏识姜维呢? 魏延是蜀国后期第一名将,能力跟关羽差不多,并且也有很严重的性感缺陷。关羽十分狂傲,目中无人。而魏延比关羽还要自负,纯粹的一介武夫。诸葛亮作为一个文人统帅,内心是十分鄙视这样的粗人。并且魏延的北伐战略和自己相左。 论威望和功绩,魏延在后期的蜀军中是第一。因此诸葛亮死后,他才吵着嚷着不想退兵,要完成北伐。说白了,魏延认为诸葛一死,掌握军权的就轮到他了。但是诸葛亮一直防范着他,临终开的军事会议也把他排除在外,并留下遗言,魏延不肯撤退,就不要管他。 而对于姜维,诸葛亮有两条评价:第一,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第二,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不论放着哪个领导,都不会喜欢魏延,虽然魏延能力是有,但做人不行。诸葛亮从来就没有对魏延放心过。 |
- 上一篇
古代敬事房是做什么的?妃子们为什么都害怕敬事房?
这么多的妃子总得需要一个集体的机构来进行管理,敬事房的机构就是为了方便管理这些妃子的,为什么妃子都非常害怕敬事房呢?在后宫中这个机构次要就是布置天子、皇后和嫔妃之间的工作,像天子的妃子什么时分来事、有身都是有严厉纪录的。天子的平安、如何伺候天子侍寝、时光等等都布置成了十分详细的端方,盘子内部放的是写有妃子名字的绿牌子,天子今日假如有兴趣就会翻一块起来,剩下的就是侍从们告诉嫔妃洗澡了。
- 下一篇
大唐忠良狄仁杰,为何毕生效忠于篡位的武则天呢?
我们的印象中狄仁杰好像就是一位“而且还是一位大唐的忠良之臣,为什么毕生都效忠于篡位的武则天呢,它到底是效忠的是大唐还是武后?看看狄仁杰这些举动究竟有何深意,出生阶级武则天本人就是庶族地主阶级的代表,这也是武则天可以获得胜利的主要起因之一,狄仁杰也是庶族地主出生。士为知己者逝世由于狄仁杰的出生庶族,是执政的武则天将狄仁杰选拔为。武则天尊称狄仁杰为”武则天对狄仁杰如此。狄仁杰又怎样不会誓逝世效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