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里伯仁指的是谁?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相信这句谚语大家肯定不会陌生,这句谚语的意思是我本来没有杀死伯仁的意思,可是伯仁却间接因为我的原因而死去。大家虽然对这句谚语很熟悉,可是要说这其中的“伯仁”到底是谁,恐怕大家还是一问三不知,下面就由小编揭开这个谜题,看看伯仁这位仁兄到底是谁,他们当时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事情要从两晋时期的王氏门阀家族说起,东晋由于陷入内乱而亡从而使西晋建立,而在西晋建立之下,琅琊王氏家族由于拥立晋元帝司马睿有功,家族之势如日中天。 可在司马睿稳定帝位之后,深感门阀之势已经威胁到了他的皇权,特别是对于王氏家族的势力颇为忌惮。 当时琅琊王氏家族权利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叫做王导,一个叫做王敦,两人是堂兄弟。 王导主内政,官拜都督中外诸军职务,而王敦在外手握军队大权,对于一个司马睿来讲,王氏门阀之势让其不得安睡。 王导这个人极其有智慧,他看出晋元帝有意冷落自己,并时而进行军队调遣针对自己堂兄王敦,深感局势已经不利于自己的家族。为了能够安抚晋元帝和保全自己的家族,王导立马辞去了都督中外诸军的职务。 但他的堂兄王敦在感受到晋元帝对他的威胁后,却选择了和王导不一样的道路,他觉得是王氏家族把司马睿扶持起来的,如今司马睿不仁,想要卸磨杀驴,那么就别怪自己不义了,当时王敦心里就只有一个主意,那就是想要做皇帝。 王敦在这边起兵叛乱,而在另一边,王导却深陷麻烦。由于怕司马睿震怒牵连到王氏宗族一门,王导每天率宗族一门在宫门外跪地请罪。 司马睿的亲信当时劝司马睿尽快诛杀王氏家族一门,朝野议论纷纷,王氏家族进入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有一天,王导如往常一样率宗室族人跪在宫门外,他的好友周顗正好入宫,周顗乃两晋名士,当时官拜尚书左仆射,司马睿曾经入主建业时,其任军谘祭酒,可以司马睿对其是相当信任。 王导见周顗入宫,便哀求周顗说:伯仁(周顗的字号),我一家百口就托付给你了! 周顗听后不语,直接从他身边路过,朝着宫门径直走去。周顗没有答应王导说要帮他说好话,但进宫之后,在酒席之间,他却向司马睿说,不管王敦如何犯上作乱,但王导此人绝对忠诚,立国之初不能乱杀忠良,司马睿点头称是,再加上王导以及辞去了诸多官职,已经足以令他安心。 在周顗出宫之时,王导再次哀求周顗救他,但周顗此时已经与司马睿喝得大醉,嘴里叫喊着:诛杀乱臣贼子(实际上应该指的是王敦)。 王导见状心凉了半截,认为周顗并没有帮他求情,也没有要救他的意思,相反还可能在他的罪证上添油加醋了一番,自此王导对其甚是怨恨。 很快,王敦起兵攻入建康,司马睿忧愤而死,王敦大肆残杀司马睿的亲信,轮到周顗的时候,由于知道周顗和王导是好友,从而王敦就问他该如何处置周顗,是让他继续做大官还是杀了他。 王导本身就对周顗有所怨恨,但考虑到曾经为好友,所以面对王敦的询问,他默而不语,不说放也不说杀。王敦见状,只能自己决定,从而把周顗给杀掉了! 原本此事过去也就过去了,但王导后来翻阅以前宫中的奏折才发现,周顗曾经为他求情的话被记录了下来,言辞之感人毫无愧对两人之间的友谊,为此王导声泪俱下地说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王导没有要求王敦杀周顗,但也没有为周顗求情,冥冥之中,王导愧对了周顗这样的良友。 |
- 上一篇
朱棣为什么这么喜欢孙子朱瞻基?
说到朱棣这个人其实也还是很有意思的,那就是朱棣这个人好像非常的喜欢自己的孙子朱瞻基,好吧朱棣这么多孙子为什么就单纯的喜欢孙子朱瞻基呢?到他对两个儿子暧昧不已的立储态度,直到后来大胖子登基才稳定下来。喜欢明朝历史的都知道,不然朱棣心里一直都是徘徊不定的,但是为什么朱棣就这么喜欢孙子朱瞻基呢。但是朱棣在三子出生之后,所以朱瞻基出生大家都认为是一个吉兆,朱棣做梦梦到了朱八八赐给了他一个大圭,
- 下一篇
明朝开国功臣蓝玉是怎么死的?
恐怕就是那一件牵连甚广的案子,蓝玉为人有勇有谋,蓝玉之死,超过了当年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的俸禄,尽管蓝玉有诸多劣迹,然而蓝玉算准了朱元璋的软肋,朱元璋几经考虑,没有选取燕王朱棣等皇子为继承人,而是选择了朱标之子朱允炆,朱允炆哪能驾驭得了蓝玉,朱元璋必定要斩除蓝玉这样的功臣集团,已经成功把兵权分散到各个皇子手上,蓝玉即使动过造反的念头,蓝玉却也无开国公常升的觉悟。蓝玉也没有那个时间去算计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