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各朝的首都为何大多都在北方?
首都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国家的一个标志,因此历朝历代对于首都的选择都是极其慎重的。但是仔细观察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古代的各个朝代中对于首都的选择多在北方,历史上在南方建都的国家很少,而且也不长久。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中国古代各朝的首都大多都在北方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企业看看吧。 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首都的选定都是有他的特定原因的,但是总的来说是有以下几个原因:王朝的起源地,经济发达地,军事要地(巩固边防)。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首都大都是经济、军事要地,如:齐国的临淄是齐国最大的城市,也是齐国刚刚受封的地方;其他各国大都是如此。 后来中国第一个王朝的首都咸阳是因为他是秦国的故都,内有关中粮草,外有崤函之固,是作为首都的当然之选。 汉代的首都长安的选择与咸阳很像,那个时候在关中建都几乎是不用考虑的必然之选。 西晋的首都洛阳的选择主要是经济原因,而且西晋的威胁主要在南方的蜀、吴两国,把首都选在洛阳也远离威胁,比在长安好些。 后来东晋在建康设都城主要是为了巩固长江防线,同时建康的经济也很好,交通也方便,供应容易满足,不用像后来那样为了给首都供应物资还要挖运河。 后来隋朝定都洛阳是因为周围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各种物资充足,尤其是在开通运河后交通更加便利。同时洛阳也远离威胁,北方来的突厥人不容易打到洛阳。这点要比长安好些。 唐朝把首都定在长安,那是因为关中经济发达,唐朝开朝是威胁主要是关外的军阀和隋朝的残余势力,他们都很强大,有的甚至比唐朝还要强,这个时候把首都建立在有崤函之固、关中平原的长安是个最佳的选择。待把后面的薛举消灭后就回复了当年秦国雄踞关中,俯视天下的态势了。 北宋时候定都开封,一个是因为那个时候开始关中平原已经逐步遭到破坏又有西夏的威胁,关中已经是既不安全,又不富饶了。开封此时经济发达(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交通便利、远离危险,是个很好的选择。本来这个时候南方已经发展起来定都南方还好些,但是赵匡胤兄弟是在北方发展起来的,要他一下迁到南方肯定不行的。 南宋时期是被迫迁到临安的,不过那个时候的临安比开封还要发达,也是个很好的选择,建康太威胁了,其他地方都不能和临安比的。 元朝时候定都大都显然是最佳的,大都离蒙古近,离南宋余孽远,经济、军事、政治基础都很好,作为首都是当然之选。 明朝时候开始在南京,因为老朱是在那里发家的,而且经济好,交通便利,又没有什么威胁,当然好了。临安虽然也好,但是老朱跟那里没有什么关系,而且离北方还要绕道海上或者走运河,多了好多的路,麻烦。后来小朱又把首都迁到北京了,原因也是他是在那里发家的,离自己家近总是好事,而且离那些建文小侄子的人马远些他老人家也睡得香啊。 清朝建都北京原因是北京离东北近,又能有很好的经济、政治、军事基础,作为首都比盛京好,因为盛京虽然更安全,但是离统治区太远,不好管理国家,而且那样也显得他们太胆小了。当然也不能胆子太大比如迁到南京去,那样恐怕他们都睡不了觉了。 中山先生把民国首都定在南京原因很简单,他也没有什么选择了,北京不可能,那里不是他老人家的地盘,再其他地方都没有作为首都的政治基础了,总不能把首都定在广州吧! 新中国定都北京是因为那里周围都是很早的解放区,安全是可以保证的,北京的政治、军事、经济基础好,在北方是唯一有资格的,而且筹备建国的时候南方还没有解放,只有选择北京了。不过现在看来选择在北京有很多地方不好的,感觉还不如在长江中下游随便选个靠近南京、武汉的小地方反而更好的。在北京建都代价太大了,就像明朝一样,花了好多的精力在上面,结果威胁还是就在身边,另外供水、供电、环境…… |
- 上一篇
魏征死后,为什么李世民会怀疑这位凌烟阁功臣?
还记得李世民的一句话,就是在自己想念魏征的时候对群臣说的。魏征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以至于李世民会这么恨魏征?魏征和李世民一直以来都被看做是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死了之后,不仅仅是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而且在一怒之下砸烂了自己给魏征题的墓碑——虽然后面又建回来了,或许是因为魏征在去世前曾经拼命推荐的杜正伦、侯君集一个个地出事落马,李世民觉得受骗了。王夫之曾经暗中说过魏征,
- 下一篇
张郃也是河北名将,为什么袁绍只重用颜良文丑?
说到颜良文丑张郃大家都知道这几个人都是出生在河北的,那就是袁绍竟然只重用颜良文丑,曹操麾下最受倚重的名将,毕竟张辽在合肥之战中,张辽在投奔曹操之前?在吕布麾下时仅是一个小透明,而张郃在投奔曹操之前,文丑率数万大军于延津追击曹操;文丑则被曹操一个简单的计谋,那么袁绍为什么会重用颜良、文丑,一、袁绍缺乏知人之明袁绍作为汉末诸侯之一?他要比曹操、刘备等人差得远,因此袁绍更重视前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