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分明在襄阳种地,为什么要说自己在南阳?
读过诸葛亮的《出师表》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在里面曾说自己“躬耕于南阳”,然而他隐居种地的地方隆中又在今日襄阳境内,这才有了很著名的“隆中对”。既然如此,诸葛亮种地躬耕应该是在襄阳才对,那么,为什么诸葛亮要说自己是在南阳?南阳是什么地方,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说,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历史名人的籍贯与居住地,一直都很容易引起各地的争执。而作为民间“智者”化身的诸葛亮,由于其极高的名人效应及背后的巨大经济利益。更是引起了襄阳与南阳,关于诸葛亮“躬耕地”之所在的千余年之争。 按祖籍来说,诸葛亮为徐州琅琊郡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而诸葛氏则源于葛氏(刘禅曾说道:政由葛氏,祭则寡人),相传为伯益之后(伯益之后,封国为葛,葛国灭亡以后,便以葛为氏),其中有一支葛氏迁至诸县(今山东诸城)居住。若干年之后,诸城这支葛氏又有一分支因故迁到了阳都县居住,为与附近的其他支“葛”氏相区别,便在自己的姓氏前加注了“诸”字,意为诸县葛氏,久之便成为诸葛氏了,而诸葛亮便是该支葛氏之后。 诸葛亮幼年丧父,而与其弟诸葛均跟随其叔父诸葛玄生活。诸葛玄曾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正当其前去赴任之际,却被朝廷任命的朱皓所替代。于是,诸葛玄便去投奔了荆州刘表,而诸葛亮也便随之在荆州定居了下来。 东汉时期,荆州分为七郡,即: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长沙郡、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荆州的治所,原本在武陵郡的汉寿县。而至刘表为荆州牧时,因江南宗贼甚盛,很难赶至治所赴任,便在襄阳设立了新的治所,故而,荆州也被称为荆襄,而襄阳虽隶属於南郡却又毗邻於南阳郡。 秦统一天下之后,在地方上推行了郡县制。汉初行郡国并行制(地方上仍为郡县两级,国相当於郡),而至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之后,诸侯封国已经虚留其名,而为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将天下分为13个监察区,名为州,州设刺史。然而,此时的州却并非行政单位。而至东汉末年,州正式成为行政单位,行政区划也由郡县两级,变成了为州郡县三级。 州-郡-县就相当於今天的省-地级市-县,而诸葛亮的躬耕地在荆州襄阳附近的隆中(位于今湖北襄阳境内,当时属南阳郡邓县)。而通常当我们提起籍贯或居住地时,会根据所在地的级别而定,在县里会称来自某乡镇,而在地级市会称来自于某县,在省会城市会称来自某地级市,而在外省则会称来自某省某地级市。以让对方尽快获得准确有效的讯息,诸葛亮的《出师表》是进言给刘禅的,故称“躬耕于南阳”则更为合理一些。 再则,南阳为汉光武帝刘秀的故里,在东汉时期被尊为“帝乡”。诸葛亮有匡扶汉室之志,而刘秀却正是起於南阳,再兴汉室江山。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自己躬耕于南阳。也有提醒刘禅要以汉光武帝刘秀为榜样,再次复兴汉室之意。 |
- 上一篇
韩信折寿之事从七十二岁折到三十二岁到底是不是真的?
说到韩信折寿这件事情其实也还是很有说法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关于韩信折寿的事情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个事情,因为话说韩信竟然从七十二岁折寿到了三十二岁了,折寿八年据说韩信小时候,留下一个眼睛瞎了的老母亲和韩信相依为命。韩信就跑过来了。于是韩信偷偷把竹子拔了了出来,韩信第二天急忙赶过来,韩信赶紧把小鸡藏起来,韩信心想,韩信的母亲也被活埋在里面,旨在告诉韩信这块风水宝地就是韩信家的,本来韩信的母亲寿终后。
- 下一篇
魏国大臣钟会为什么会谋反?他谋反有什么目的?
钟会是三国后期魏国非常重要的谋臣,他曾经不遗余力地支持司马昭攻打蜀国的计划,灭亡蜀国的事情中,钟会贡献出了非常大的力量。钟会曾独立支持和协助司马昭的征战蜀国的计划,当时是在蜀汉将领姜维的协助支持下,那时的钟会自作聪明认为自己能够战胜司马昭“钟会一起参加了魏灭蜀的战争。深受钟会厚待的姜维暗中联络刘禅,计划诱使钟会作乱,然后再将钟会杀害,钟会和姜维一起死在了兵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