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会杀掉上官仪,真的和武则天有关系吗?
我们在看与武则天相关的作品的时候,很多都会将唐朝大臣上官仪的死归到武则天的头上,认为是武则天执意要杀死上官仪,才导致李治下令。难道那个时候武则天的势力已经大到了这个地步吗,又或者是因为李治对她言听计从?今天就从史实的角度来看一看,李治杀上官仪,到底与武则天有多大的关系。 上官仪,字游韶,唐朝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移居江都。西汉上官桀后裔。唐朝宰相、诗人。《旧唐书 上官仪传》载:“上官仪,本陕州陕人(今三门峡市陕县)也。父弘,隋江都宫副监,家于江都。” 上官仪自幼随父亲上官弘迁居江都(今江苏扬州)。祖父上官贤曾任北周幽州太守。大业十四年(618年),上官弘在江都之变中遇害。上官仪因藏匿得以幸免,为求避祸,自行披剃为僧。他研习佛典,精通《三论》,而且涉猎经史,善做文章。贞观年间,上官仪得到扬州都督杨仁恭的器重,并入京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被授为弘文馆直学士,累迁至秘书郎。当时,唐太宗常命上官仪起草诏谕。 贞观二十二年,宰相房玄龄、褚遂良等人修成《晋书》,上官仪因曾参与《晋书》修撰工作,被改授为起居郎。贞观二十三年,唐高宗继位,上官仪又升任秘书少监。唐高宗时供职门下省,颇受高宗和武皇后的赏识。 显庆元年,唐高宗立五子李弘为皇太子,后任命上官仪为太子中舍人。 龙朔二年,上官仪加银青光禄大夫,升任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弘文馆学士,成为宰相,又加银青光禄大夫,仍兼弘文馆学士。 话虽如此,但在麟德元年十二月,上官仪确被杀了,这又是怎么回事?要解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上官仪的往事了。上官仪的父亲上官弘在前朝曾经担任江都宫副监,虽然是个官,但并没有直接让上官仪成为官二代,享受优越的生活,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被将军陈棱杀害了。家庭的悲剧并未让上官仪走向平庸,之后他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学有所成,文采出众。就连唐太宗都知晓了他的大名,召授弘文馆学士,并让他参与皇室的宴饮、**,参与编撰《晋书》。 上官仪确实有文采,善属文,因此能通过科举考试,被上层看中,获得平步青云的机会。但朝廷之中,有文采的人大有人在,为什么李治不用其他人,偏偏任命上官仪为宰相?对此,三年前出土的一方墓志似乎能够回答这个疑问。2013年在陕西发现了上官仪孙女上官婉儿的墓志铭,其中记载了上官仪生前的官职:“祖仪,皇朝晋府参军、东阁祭酒、弘文馆学士、给事中、太子洗马、中书舍人、秘书少监、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赠中书令、秦州都督、上柱国、楚国公、食邑三千户。” 其中“皇朝晋府参军”一职颇为引人注目,因为李治成为太子前,爵位正是晋王,换句话说,上官仪在李治还是晋王时,就已经在王府与之共事了,有同样经历的,还有上周我们提到的李义府。正因为是嫡系,又很有才能,李治打败托孤大臣后,将王府旧部予以提拔,这样一来,上官仪、李义府的飞黄腾达就是情理之中的。 上官仪被提拔为宰相时,正是李义府复职,较为嚣张的日子。为了不让李猫、许敬宗这一派的势力做大,李治提拔许圉师和上官仪作为制衡的棋子,出乎意料的是,许圉师因为儿子犯事而倒台,眼见政敌被贬,李义府因此更为嚣张。面对他的种种劣迹,李治实在看不下去,就跟李猫谈心,好生劝勉,结果李猫拒不向组织承认错误,还把李治惹恼了。于是皇帝亲自下手,把李猫赶出了朝廷,并提拔审讯此案、与上官仪关系较好的刘祥道为右相。 李义府被贬后,史书记载上官仪“颇恃才任势”,仗着自己有才有地位,任意使用权势。看着他发达了,许多人纷纷效仿上官仪,“上官体”便应运而生。由于太高调,已经“为当代所嫉”,看他不爽的人多了去了,羡慕嫉妒恨的心态。文人本来就清高,加上被君王重用,此时的上官仪可谓是春风得意。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他对女人当政不满意,而当年靠支持“废王立武”上位的许敬宗又是他的政敌,所以当上官仪风头更盛时,引起了李治的警觉。 要是上官仪的势头进一步发展,许敬宗失势,武则天的后位动摇,那么太子李弘的地位就岌岌可危。纵观上官仪的履历,有一段颇为刺眼:“先为陈王咨议,与王伏胜俱事故太子忠。”李忠是李治的长子,长孙无忌、柳奭一派拥立的太子,武则天当上皇后,因为要立嫡子,将李忠废掉,后因为在封地不老实,又废为庶人,幽禁黔州。如今在他府里干过的上官仪得志了,表面上看权势还很大,那么他会不会谋立李忠呢? 想到此,李治不由得捏把汗,皇帝已经患心脑血管疾病好几年了,始终无法痊愈,一言不合就发作,每当眼睛看不见东西时,感觉十分痛苦,尽管生在皇家,享受当时一流的医疗条件,却仍然可以切身体会到:在顽疾面前,生命到底有多脆弱。因此,李治想到了太子李弘,为了能让李弘尽早成熟起来,早在去年的十月份,就已经让李弘监国了,“诏太子每五日于光顾门内视诸司奏事,其事之小者,皆委太子决之”,李弘不过十一岁,便开始接受锻炼,学习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储君。 可是他毕竟还年幼,万一哪天皇帝的疾病失控,龙体抱恙,无法理政甚至驾崩了,太子真的能够顺利登基吗?朝中支持他的势力明显处于劣势呀!上官仪会不会有什么动作? 为了确保政权的稳定,李治决定除掉隐患,杀死李忠、上官仪。加上那个王伏胜,王伏胜是个宦官,政敌的人天天就在皇宫里,怎能心安?于是授意许敬宗上奏章弹劾,老许心领神会,马上诬告他们谋反,他的命运跟皇后、太子是紧密相联的,要是太子、皇后被废了,他也难逃被清洗的命运,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必须参上官仪一本,尽管他与被囚禁黔州的废太子不大可能真的谋反。 在这场政治事件中,被处置的远非上官仪一人。与他关系较好的刘祥道被解除宰相职务,改任司礼太常伯,刘祥道之前因为帮李治铲除了李义府而拜相,他尽管身居高位,但似乎看透了官场,“性谨慎,既居宰相,深怀忧惧”,整日提心吊胆,深怕哪天就轮到自己倒霉了。为此,老刘多次要求赋闲,李治都不准,这回上官仪出事,皇帝考虑到他之前的态度,只是降职了事。 上官仪之子上官庭芝一同被杀,其女上官婉儿后来成为李显的昭容。高季辅之子高正业与上官仪关系好,流放岭南,此外,跟小高有伴流放的还有左肃机郑钦泰,司虞大夫魏玄同、张希乘,长安尉崔道默等一批朝士,简州刺史薛元超长流巂州,郜国公郭广敬任隰州刺史,详行正卿尔朱仪深任沁州刺史,司宰正卿窦斌解职事,授银青光禄大夫,“以散官依前陇右检校,并坐与仪交游故也”。 为了打消部分大臣的非分之想,李治决定强化武则天的地位,皇后稳,太子李弘的位置就稳。在上朝时,允许武皇后垂帘听政,政事无大小都让他知晓。许多人受明清遗留下来的观念影响,认为女人临朝参政,便是皇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其实隋唐受少数民族的观念影响较深,女人参政并非不可,隋文帝时,独孤皇后便与杨坚合称二圣,夫妻俩经常一起讨论政事,“后每与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和,宫中称为二圣”。所以说武皇后参政、与皇帝合称二圣是有先例可循的,契合唐朝的时代背景。武皇后虽然可以垂帘听政,但并不意味着事事都由她来决定,原因开头已经说过了,李治的态度依然十分关键。 不知不觉,从显庆四年到麟德元年,短短五年间,三个宰相倒台,其中两个被杀,一个流放,被牵连的远远不止一个两个,政治斗争之残酷,可见一斑。 |
- 上一篇
乾隆生母到底是谁?乾隆生母简介
说到乾隆那可是当时清朝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人物,当时的乾隆不仅在清朝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对于现在人来说,也是值得被尊敬的一位皇帝。当时的乾隆对待朝廷非常的认真,当时的乾隆皇帝非常的厉害。没有一个人说他的闲话。那么,乾隆的生母到底是谁?乾隆生母简介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导读: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
- 下一篇
曹丕登基后为什么不杀汉献帝?
说到曹丕登基这件事情其实大家也都知道的真的是超难的啊,不过其实曹丕最早的时候是不太想登基的,为什么曹丕登基之后没有选择杀汉献帝,曹丕的妹妹曹节是刘协的老婆,也就是说刘协是曹丕的妹夫,这一点肯定是曹丕不杀刘协的原因。曹丕其实还算是个比较仁德的君主,曹丕不杀刘协符合他的本性;2.杀刘协实在没用:刘协其实从他做皇帝开始到他死的那一天,大家就都很清楚皇帝其实只是个傀儡,3.杀了他给刘备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