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为什么主张议和?
说到袁崇焕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也还是有很多的争议的,虽然在政治上不太成熟吧,但是在战略国家大事这些事情上还是能得心应手的,所以说袁崇焕主张议和这件事情也是说得过去的,那么袁崇焕主张议和其实还有更多的原因的,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吧! 第一,打不过才议和。皇太极集团的实力被低估,五年平辽不可实现,议和是唯一出路,但后金继承大宋时期金国的传统,对议和之事从来都是当作儿戏,这是袁同样没有想到的。袁崇焕高估大明实力,低估后金实力,还是因为他对实际情况了解不透、把握不准。“细节是魔鬼”,细节决定成败,袁崇焕还是心思不够缜密,又遇到急功近利的崇祯皇帝,和阴险狡诈的皇太极,夹在中间,腾挪空间越来越小。 第二,内忧外患的明朝,企图以时间换空间,稳住皇太极集团,全力解决内部矛盾各地农民起义。就好比一个人在跟人较量中,因心力交瘁力量耗尽突然生病,他就不得不停下来,主动要求暂停和议和,想努力争得对手的同意,赶快养病,把身体恢复一下,好继续战斗。可是对手也不是白痴,他就瞅准了这个机会,对他来讲可是千载难逢!于是,皇太极表面上同意议和,实际上准备全力一击!所以他突然发动了对北京城的进攻,着实令大病中的明朝措手不及、连惊带吓到半死!所以,整个明朝从从上到下无不把矛头对准主张议和的袁崇焕,认为是他勾结皇太极里应外合。在这个问题上,袁崇焕的确是有责任的,因为他没有预料到皇太极会出尔反尔,且还使出阴险至极的反间计!但是,崇祯皇帝同样有重大责任,因为袁崇焕毕竟是一员武将,在战略和耍心机上肯定不行,而这都是最高领袖之间的智力比拼,但崇祯皇帝为了自己的颜面和保住皇帝的位子,就在那些无能文人的怂恿下,轻易地把责任全都推给了袁崇焕!你想,假如崇祯帝是皇太极的话,他会怎么办?即使把袁崇焕抓起来关进大牢,也不会采用那么极端和惨无人道的手段杀害一个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帅!因此,崇祯的丧失理智和失态及心理的不成熟是明显的,跟皇太极不是一个档次。“士可杀不可辱”是任何一个会领兵打仗的人都懂得的道理。崇祯会领兵吗?真的懂得尊重军人吗?皇太极文武双全,他对付崇祯帝明显高很多,你看他搞定洪承畴,是什么手段都有的,文斗和武功都登峰造极了。 第三,综合实力的较量,物质硬件上、人力资源上,明朝与后金(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处于胶着状态,没有任何一方可以短期内搞定另一方,这也是双方都有短暂议和的考虑,是的,很短暂。因为毕竟明朝幅员辽阔,即使皇太极攻陷了北京城,还可以像之前的宋朝一样京师南移,在长江以南继续维持。凭皇太极军事集团的力量,单靠军事进攻,耗不起。皇太极可不想跟大明死磕以后,两败俱伤,然后让农民军坐食其利!所以,皇太极也需要修整,它只需要一个机会,既可以使大明一蹶不振、最好是不敢再战,又可以不让农民军得大便宜。于是,皇太极威逼利诱,软硬兼施,终于骗过了明朝的官员及皇帝,毛文龙又被杀,少了一个阻碍,天赐良机纵马杀到北京,极度惊吓与恼怒之下,崇祯千刀万剐袁崇焕,实在又是神经错乱下的铸成大错!此时的崇祯皇帝,跟精神失常的精神病人没啥区别了。事到如今,还怎么指望这样的团队东山再起呢?“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处变不惊,这样的素质,是说得开国领袖,不是亡国之君。战死,流尽最后一滴血,才是创业军团的雄风,而不是吓死或者自杀。 |
- 上一篇
魏武卒是谁?战国时期魏武卒为什么那么猛
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吴起再次率军攻打秦国,而秦国只能退守至洛水,并筑重泉城(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南)加以防守。在与秦军作战期间,这样加上前412年被公子击占领的繁庞(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吴起率魏武卒协韩赵在龙泽大败齐军,
- 下一篇
秦末农民起义时,秦国曾经一统天下的军队都到哪里去了?
农民起义军的势力浩浩荡荡,然而当时的秦朝派出来镇压起义军的,难道是觉得起义军没有什么战斗力,那么当时的军队又去了哪里呢?秦国抵抗农民起义军的部队竟然是杂牌军,起初秦朝统一中国就是靠的战斗力强悍的军队,那么为什么要用这么一支杂牌部队来抵御农民起义军呢?原来秦朝最正规的部队分别在北边抵抗匈奴和在南边攻打岭南,当时南下的部队大概有五十万之多,南军最高长官任囂派人了解过咸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