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孔融与杨修被曹操所杀,都是因为自己的小聪明吗?

人文历史佚名2023-01-16

曹操可以说是**无数了,不过因为他杀的很多都是当时叫得上来名号的,有头有脸的人物,所以并不可能像战场上那样看到就直接动手。因此,曹操要为自己杀他们找一个理由,不过,有时候可能都是些欲加之罪。那么,从杀掉孔融和杨修用的又是什么理由?他们的死真的是因为自己耍小聪明导致的吗?

孔融和杨修算是世交了。孔融第一次出仕,就是受当时的司徒杨赐的征辟,杨赐是杨彪的父亲,也就是杨修的爷爷。

孔融生于公元153年,比曹操还大两岁,比刘备大十岁。所以刘备在平原相任上,孔融在北海相任上受到黄巾军进攻,向刘备求援,刘备感到很荣幸,因为当时孔融早已经名满天下了。杨修生于公元175年,实际上和孙策同岁,比司马懿、诸葛亮的年龄都大,比孔融小了22岁。虽然孔融比杨彪小九岁,但从资格来说,孔融和杨彪算是一辈人。

从出生年龄就可以看出来,到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的时候,孔融已经33岁了。而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才13岁,成长和人格定型的时代,正是宦官和士大夫的斗争比较激烈的时期,孔融自然是站在士大夫一边的,以党锢之祸中的李膺等人为人生偶像,一方面时积累学问,博求声誉,另一方面则是以道德操守知名当时。

从孔融早年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中就不难看出,忠于朝廷、忠于汉室,必然是他早年学习和游历过程中就已经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是不能违背的。所以,无论是在面对辅政大臣何进的时候,还是面对已经当政的董卓的时候,或者是面对实际上已经变成汉献帝的朝廷的庇护者的曹操的时候,孔融都表现得有些迂腐,而这种迂腐实际上是一种政治姿态,也是一种斗争方式。

杨修的情况则不同,出身于东汉中后期著名的弘农杨氏,杨震、杨赐、杨彪都曾担任过三公这样的高级职务,是一等一的士族出身。到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拉开序幕的时候,杨修才只有九岁。汉献帝被董卓胁迫着迁往长安的时候,杨彪也跟着一起扈从。后来汉献帝从长安逃出来,被曹操迎奉到许都,杨彪都始终不离不弃的随行。

到汉献帝终于在许都安顿下来的时候,杨修20岁了。也就是说,杨修20岁之前,基本上都是跟随父亲,跟着汉献帝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所以,杨修对汉室并没有杨彪和孔融那样深厚的感情。从一开始出仕,杨修就在曹操的司空府中工作,始终是曹操的下属。不像杨彪和孔融那样,曹操曾经仰视过他们。

但毫无疑问,孔融和杨修身上都有明显的当时那种名士范儿,好清谈,以名节自尚,名气很大,但是实际工作能力并不算特别出色。最重要的是,两个人都喜欢抖机灵,耍点小聪明。比如孔融在曹操消灭袁谭之后,把甄氏许给曹丕,孔融故意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让曹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实际上是讽刺曹操。杨修也一样,门里加活字,一人一口酥的典故,都是在说这一点。

而且,孔融和杨修两个人都被曹操所杀,很多人也认为他们都是死于自己的小聪明。其实完全不是,虽然两个人都是被曹操所杀,但是理由并不相同。孔融被杀的原因是,在曹操已经明显凌驾于汉室朝廷之上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忠于汉室,反对曹操篡权。他那些嘲讽、讥刺曹操的段子,实际上都是他维护汉室、打击曹操的斗争方式。

杨修被杀则是另外的原因,而且杨修很显然并不像孔融那样忠于汉室,也不反对曹操篡权篡位。杨修被杀是因为他参与了曹丕和曹植的储位之争,在曹操还没确定以谁为嗣的时候,杨修就已经选边站队,站到了曹植一边。而在曹操确定继承人之后,为了避免日后曹植再和曹丕争斗。

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曹植曹丕都是曹操的儿子,曹操不能杀自己的儿子,就只能剪其羽翼,让他失去和曹丕争斗的势力。而曹植最为倚重的谋士是杨修,所以曹操杀了杨修。一定程度上,这算是曹操为了保全曹植,也是为了给曹丕日后掌权扫除障碍。毕竟杨修出身名门,又是袁术的外甥,又聪明能干。

不过,曹操千算万算,没有算到的大概是他已经剪除了这么多智谋之士,最后却出来了司马懿,照着他篡夺汉室的瓢继续画葫芦,篡夺了曹氏的江山。他是怎么剪除汉室余孽的,司马懿就怎么剪除曹魏余孽,他是怎么转移汉室皇权的,司马懿就怎么转移曹魏皇权。而孔融和杨修的精神后裔们,实际上也就是竹林七贤的嵇康等人,但他们为了避祸,只能狂放不羁,沉迷于玄谈和五石散。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