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诸葛亮北伐看出魏延反骨是真的么?

人文历史佚名2023-01-16

诸葛亮一生有太多传奇的事情,但是在最后北伐时刻诸葛亮好像就没那么神了。诸葛亮的五次被罚多多少少都有些失误,而且不光是针对敌人自己人也是。第一次北伐诸葛亮用错马稷,导致自己出师不利,最后只能把马稷给斩了。还有就是诸葛亮死前看出魏延反骨,当然在正史里好像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回头想想,当时蜀国整个国家的命运都交到诸葛亮一人手里,肯定难免出现差错。

在《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神奇之处,自不必多言,想要知道如何处理,只要打开一个“锦囊”就有妙计!可以说,诸葛亮坐在家里,就尽知天下事,可谓神鬼莫测也!

然而,问题来了,既然诸葛亮水平如此之高,那么为何蜀国反而走向没落呢?按理说,诸葛亮如果能算到一切的话,自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蜀国早就一统江湖了!

更为重要的是,诸葛亮看出魏延有反骨,这是《三国演义》中重要的一个桥段,由此突出诸葛亮的眼光精准。既然诸葛亮眼光毒辣,为何又看不准马谡呢?

诸葛亮初次见到魏延时,就让人将魏延拉出去斩了,原因有二:(1)“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由此诸葛亮认为他以后必反,(2)魏延脑后长了反骨!

客观的说,第一个理由太牵强,在当时乱世,如此做的人很多,魏延只是其中一个,刘备手下的很多人,不也是“投降卖主”的吗?至于第二个,是诸葛亮杀魏延的主要理由,但太玄乎,第一次见魏延,就能看出反骨?

然而,刘备却认为魏延是个难得的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刘备在世之时,非常重用和信任魏延。比如,刘备打下汉中之后,就将魏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让他镇守汉中近十年,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

显然,以刘备的眼光,如果魏延不够忠心或没有水平,估计不会如此安排!但诸葛亮如何用魏延的呢?封五虎大将没有魏延,六出祁山之时也没有重用魏延........总之,诸葛亮对魏延非常偏见,死前还留下遗言:“我死之后,魏延必反。”

反之再看,刘备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然而,众所周知的是,诸葛亮却对马谡非常信任,认为他是一个人才,后来更是把马谡升为参军,经常叫到帐中谈论军事兵法,常常就谈到了深夜。

需要说明的是,马谡或许有些纸上谈兵,但主要是在谋略上,是有真本事的!七擒孟获时,马谡给的建议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将为下”;谈论蜀国国策时,马谡建议是“只宜存恤,不宜远征”!

客观的说,能有如此见解之人,注定不是庸才。但马谡有一个特点,即:从没有经历过实战,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一切都是嘴上飙车。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让他守街亭这种战略位置,明显不合适!

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马谡失守街亭,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泡汤。为了推脱自己身上责任,不得不挥泪斩马谡!在这一点上,诸葛亮犯了两个错误:(1)导致一次北伐失败,(2)损失一个顶级参谋!如果不任用马谡,那么不管这一仗结果如何,但马谡至少不用死!

显然,从诸葛亮对待魏延和马谡这两个人来看,诸葛亮有私心。但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逻辑错误。毕竟,能一眼看出魏延造反的人,怎能看不出究竟该如何用马谡?明显不太合理!当然,有人说,这是诸葛亮“爱才心切”,想要“锻炼马谡”,所以才这么安排!但哪一个战略要地来锻炼,依然有些轻率了!

那么,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何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原因很简单,毕竟是不算严禁的历史小说,有很多属于“事后诸葛亮”,看到了历史记载的“魏延被逼而反”,于是为了突出和神话诸葛亮,就安排了诸葛亮事先知道他有“反骨”!至于马谡,《三国演义》中的他,和真实历史相差不大!

当然,按《三国志》的说法,魏延并没有想反叛,是被冤枉的。诸葛亮死后,信任了心胸狭隘的杨仪,却不信任魏延,这才是导致魏延身死的惨剧!有一种猜测,即:作为文人的诸葛亮,不懂得如何驾驭武将,或不喜欢武将。从关张和诸葛亮的关系也可见端倪。所以,诸葛亮死前,信任文人杨仪,而不是魏延。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