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死后萧何说了什么?
韩信作为一代军神,单论军事才能,当时可以说无人能及,但是他却触犯到了刘邦的底线,以至于刘邦不得不想要除掉他。我们也知道,最终是萧何协助吕后除掉了韩信,然而在韩信死后,萧何说了一句话,让人分辨不出他究竟是真心还是假意。韩信因为萧何而功成名就,也因为萧何命赴黄泉,他到底说了什么话,如此让人难以捉摸? 在中国5000年历史上,充满了虚情假意,明明非常恨一个人,不惜抹黑或杀死对方,却又要表演一番,表现的温情脉脉,无可奈何。比如,康熙一方面祭拜明孝陵,一方面又抹黑明朝和朱元璋。 这些虚假,都可以从行为和语言的反差中,找到答案,因为说一套做一套,反差太大,后人通过史书可以发现其真面貌。 但历史上有些名人的所作所为,真很难让人分辨。比如本文要讲述的是,萧何和吕后合谋杀死韩信之后,泪流满面的说了一句话,但直至今天,都无人知道萧何说的这句话,是否真心实意! 01 作为一代超级军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的汉朝。所以,刘邦给予韩信的承诺是“三不杀”,即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 让人意外的是,刘邦做到了这一点。因为萧何和吕后合谋杀死韩信时,是将韩信关在竹笼子里,吊在半空中,用黑布遮住了笼子,让宫女用竹刀刺死了韩信。所以说,韩信死的很郁闷,一群女人拿着竹刀杀了一代军神。 在韩信死前,韩信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的重视和举荐,才有韩信发挥的余地,萧何是韩信的伯乐。因此,韩信非常信任萧何,对于萧何的任何要求,韩信都给予信任。 所以,萧何喊韩信去宫内,韩信在微妙而危险的时刻去了,结果遭到吕后的毒手。所以,韩信死前感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02 在历史上,没听说过萧何的狡诈贪婪等负面记载,那么萧何为何如此绝情?要杀死一个对大汉建有大功劳,且对自己非常信任的军神呢? 如果简单归纳的话,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为私,一种是为公。 (1)萧何自私自利,为了自身的名利。 (2)萧何为国“锄奸”——消除韩信这个不稳定因素,是为大汉和天下苍生着想。 萧何有没有动机为私呢?客观的说,有! 韩信是公元前196年去世,刘邦是公元前195年去世,吕后是公元前180年去世,萧何是公元193年去世。也就是说,杀死韩信之时,刘邦身体估计不行了,吕后却还很好,所以萧何为了保住自己,需要得到吕后的信任,帮助除掉韩信。 至于萧何的为公之心,那就更多了,史书上对他有很多描述,比如为人简朴,楚汉争霸中稳定刘邦后方,入咸阳后首先接收宰相府,查封那些典籍等,无比塑造了萧何安邦定国,为民呕心沥血的形象。 甚至于,萧何都有机会取刘邦而代之,但萧何却一直明确自己为大汉服务的身份定位。 03 韩信被宫女用竹刀残忍的杀死之后,萧何泪流满面,说出了一句话:“我萧何计杀韩信,终不负天下苍生!”萧何的意思很明确,就是为国才杀死了韩信。换句话说,在萧何看来,韩信不死,天下难安。 果真如此吗?有人说,韩信在当时准备谋反,会让天下再起刀兵,所以杀了韩信,反而让汉朝稳固,天下太平了。 但也有人说,韩信并没有想谋反,如果军神韩信要真谋反,刘邦根本挡不住,况且在关键时刻,韩信还愿意见吕后和萧何,说明没想过谋反。 这两种解读,决定了萧何杀韩信的心态。只是,历史已经远去,也无法知道历史是否被扭曲过,所以就没办法知道萧何杀韩信的真正动机了。 “我萧何计杀韩信,终不负天下苍生!” 究竟是为公,还是为私? |
- 上一篇
多尔衮和顺治皇帝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多尔衮不自己称帝?
多尔衮完全可以当上皇帝,但是多尔衮自己并没有皇帝这条路,多尔衮相反把自己侄子顺治皇帝推上了皇位,后来相传顺治上位后非常的痛恨多尔衮,多尔衮在三官庙里会晤皇太极生前最为信任的内大臣索尼与图赖,前清时代大清帝国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时刻到来……本来多尔衮最应该被推举为最高权力继承人,偏偏此时的情形已经与努尔哈赤死后大不相同。坚定主张必须由皇太极的儿子继位,豪格对多尔衮好像也并不服气,
- 下一篇
古代纪晓岚到底是百无一用还是铁齿铜牙?
纪晓岚是当时清朝一位的一位政治家,纪晓岚到底到底是百无一用就是一个书生还是铁齿铜牙呢?当年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给我们刻画了这样一个清官的形象:纪昀的一生乍一看,却隐藏了一位文人在清朝当时的政治环境之下一条尴尬无奈又心酸的为官之路。年轻时候的纪晓岚仍然有着文人身上独特的心高气傲的特点。乾隆皇帝面对祖辈们打下来的大好河山,纪昀的出现正对了乾隆的胃口。纪昀便出面为尹壮图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