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史学界对于明清帝王、后妃的宫廷学术性研究有哪些?
引言近几十年来,宫廷学研究在史学界掀起一股热潮,明清帝王、后妃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涌现出一批优秀论著。相关研究大体上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对明清皇后、皇太后的通论性研究;第二类是对明代皇后、皇太后的研究;第三类是对清代皇后、皇太后的研究;第四类是对明清皇后、皇太后的比较研究。 (一)关于明清皇后、皇太后的通论性研究朱子彦著《帝国九重天——中国后宫制度变迁》详细叙述了历朝历代以皇后为中心,由其她嫔妃、女官、宫人共同组成的等级森严的后宫制度,包括皇后大婚、受朝贺、上尊号等礼仪制度,日常的舆服、卤簿、膳食制度,以及皇后去世后的丧葬、陵寝与谥法等制度。 除此之外,该书还关注到了后妃的政治生活,探讨了后妃干政的缘由、防范后妃干政的措施、后妃干政的历史影响等问题。作为对中国后宫制度的通论性研究著作,值得重点学习。刘毅的著作《明清皇室》对明清两代后妃皇子制度作简要概说之后,对明清两代皇帝的家庭情况作了详略有致的介绍,有助于加深读者对明清皇后、皇太后的性格特点、个人品德及人生际遇的了解。 学术论文方面,朱子彦的《略论中国皇后制度》论述了皇后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皇后在后宫中的地位与职责,皇后的各种礼仪制度,最后还强调了皇后与嫔妃之间的等级差别。李政富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后妃外戚研究——以二十五史“后妃外戚传为中心”》主要以二十五史中的“后妃外戚传”为依据,对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后妃外戚状况进行研究,重点阐述了后妃外戚对政治的影响、后妃外戚与皇权的关系、后妃与外戚的关系、各个朝代的和亲情况及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在和亲问题上的差异等方面的内容。 上述学术界对明清两代皇后、皇太后的通论性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明清皇后、皇太后的基本情况,并体会明清两代的差别。 (二)关于明代皇后、皇太后的研究彭勇、潘岳所著《明代宫廷女性史》一书将明代宫廷的女性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围绕明代宫廷女性制度、女性角色、女*生活三个方面展开,以时间为线索,按照皇后、妃嫔、女官和下层宫人的等级秩序排布,重点关注了制度层面的内容。在明代皇后方面,本书重点关注了明代皇后的选择与册立、明代皇后与宫廷政治、日常生活等问题,同时还有明代皇后与其他妃嫔、女官的关系等内容。 林延清教授长期从事明清政治史的研究,不仅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明代后妃政治活动研究的学术论文,更著有《明朝后妃与政局演变》一书,对明代后妃政治作了系统论述。该书首先对明代后妃制度作了系统论述,其次分别阐述了在明朝政治发展中起到过重要作用的十位后妃,评价了这些后妃参政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作者指出,明朝后妃“不预一发之政”的说法过于武断,认为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延续离不开后妃的作用与影响。 黃迺錕的硕士论文《明代皇室研究》运用大量文献材料,详细考证了明代所有后妃的生平、子女、家族。又从等级与封号,“三宫并建”与后宫员额,册封与晋阶,未封妃嫔,后妃徵号,后妃嫔御的出身,后宫的殉葬制度、祀典与葬所,后妃谥号等方面论述了明代的后宫制度。刘静的博士论文《明代后妃制度研究》对明代后妃制度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叙述,包括后妃的选配制度、册封制度、起居及礼仪制度、丧礼制度及禁止干政的制度等。 崔婧的博士论文《明朝后妃研究》以明代整个后妃群体为研究对象,考述每位皇帝的后妃,探讨后妃制度,展示后妃宫廷生活,总结后妃的特点和影响。作者认为明代后妃始终是皇权的附属品,生死荣辱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避免了后妃和外戚涉政,饱受皇权摧残的后妃也是古代妇女悲惨命运的一个体现。 程彩霞的《明朝皇后群体扫描及特征分析》对明代20位皇后的家世、体征、个性、理念和命运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认为明代皇后存在出身寒微、体弱多病、个性稳重、恪守本分、命途多舛的群体特征,并分析了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肯定了明代皇后在稳定后宫秩序、控制外戚、解决皇位继承危机等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赵秀丽的《明代皇后生存状态与后权的式微》认为明代皇后的生存状态之所以不断恶化,从初期独尊有为到末年贬抑无为,除了因为皇后失宠与宠妃迫害外,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皇后的权利缺乏保障,皇后完全处于对皇帝的依附状态,明中后期诸多皇帝荒废朝政、退居深宫,使得皇后权力急剧萎缩。 肖晴的硕士论文《明代后妃宗教信仰研究》通过对明代后妃宗教信仰状况的研究,试图揭示后妃群体的日常生活与思想活动,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明代宫廷生活,明析其与明代政治文化的关系。以上研究成果比较全面,对明代皇后、皇太后的相关制度、出身、宫廷生活、政治参与、人生际遇等方面都有涉及,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 (三)关于清代皇后、皇太后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一部分学者参与了清代中央政府和档案的整理工作。王树卿、李鹏年等人整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档案,在故宫博物院从事清代宫廷史研究,在此过程中积累材料,撰写了关于清代宫廷史研究的16篇论文,合辑为《清宫史事》。 在此基础上,王树卿又与万依、刘潞合著《清代宫廷史》一书,该书以清朝宫廷的建立、完备、兴盛、没落、衰亡为线索,详细论述了清朝宫廷内部的典章制度、权力斗争、政治经济措施、物质文化生活和风俗习惯等内容,对清代皇后也有详略不一的介绍。《清代宫廷史》是研究清代宫廷的通史论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郑天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清史专家,《清史探微》汇集了作者关于清史研究的多篇论文,涉及清朝的政治、经济、组织、制度、习俗等多方面的内容,是清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特别是其中的《清代皇室之氏族与血系》、《满洲入关前后几种礼俗之变迁》两篇文章,作者论述了清代部分后妃的出身,探讨了清代的丧葬、殉死、婚嫁、选秀女等制度,对于本文研究清代皇后、皇太后的生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美国学者罗友枝所著《清代宫廷社会史》,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内务府档案,从清朝统治者的视角出发,将重点放在清朝的皇宫,从清代宫廷的物质文化、社会结构、礼仪三大部分来探讨清朝的民族问题和历史问题。其中第二部分的第四章“皇家女性”,从后妃的身份地位、政治参与、人生经历、死亡与财产权等方面论述了清代后妃们的宫廷生活。 毛立平的《君权与后权:论清帝对皇后权威的控制与打压》一文讨论了清代“宫壶肃清”背后的原因,作者认为清代皇帝主要是通过切断皇后与朝臣之间的联系,遏制“皇后—命妇”权力体系的建立和稳固,并将后宫变成一个封闭隔离的空间体系这三个方面来对皇后权威进行控制与打压,有助于我们理解清代皇后未能干政的原因,对本文的研究极具参考价值。 除了通论性研究外,学术界还有许多针对某一问题或某一后妃的专门研究。清初几位皇后都出身于蒙古各部,杜家骥所著《清朝满蒙联姻研究》一书就是针对满族皇家与蒙古领主贵族联姻的研究。本书先分部落叙事,介绍了蒙古各部落的基本情况及与清廷的联姻状况;其次考察了服务于满蒙联姻的诸制度及相关史实;最后在前文基础上,分专题论述了满蒙联姻的作用和影响。作者运用了大量历史文献和档案材料,对满蒙联姻作了十分细致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张美娜的硕士论文《清代后宫制度研究》对清代后妃的选纳制度、名位制度、礼仪制度、管理制度进行了探讨,并在最后对后妃干政情况及其影响作了分析与评价,认为后妃干政与王朝的兴衰有着密切联系。李成丹的硕士论文《清康熙朝后妃研究》将受关注比较少的康熙朝后妃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展现其宫廷生活,考察其特点和影响,加深了对正处于王朝更迭、满汉文化相互交融的康熙朝的认识研究。 此外,学术界对清代个别后妃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孝庄皇后和慈禧太后身上,对孝庄下嫁之谜、孝庄参政、慈禧把持朝政等问题的研究从未停止,也涌现出了许多学术成果,此处不一一列举。上述研究成果从清代的后宫制度,清代后妃的宫廷生活、政治参与,以及清朝某一时期后妃等多个角度对清代皇后、皇太后进行了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更多样的思考方向。 (四)关于明清皇后、皇太后的比较研究学术界对明清两代皇后、皇太后的研究成果丰富,但缺少对明清皇后、皇太后进行比较的研究。明清易代之后,清朝对明朝既有承袭,也有改变,对明清两代历史进行比较有助于加深对明清历史的研究。明清史学者为数不多的有关明清两代皇后、皇太后的比较研究多包含于对明清后妃的研究之中,也可作适当参考。 吴美凤的《明清后妃制度略考》以清代为主,讨论清代后妃的现实情况及其隐藏的满洲旧俗,并对明代的后妃制度作了一定的回顾。作者从后妃的数量、后宫位号、皇室的选秀对象、后妃干政、后妃殉葬制度等角度对明清后妃制度进行比较,探讨其背后反映的民族特色,作者认为明清后妃制度本质上的差异在于清朝保留了“满族之本”,即满人的婚姻旧俗。 结言综上所述,历史学界对明清两代皇后、皇太后的关注不少,也有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历史学者对明清皇后、皇太后相关制度的研究最为透彻清晰;后宫女性的政治参与一直是热点话题,对明清皇后、皇太后在国家政务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涉及到的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探讨。近年来,学术界对明清皇后、皇太后的宫廷生活研究逐渐增加,更多地关注到了明清皇后、皇太后的人生际遇与精神生活。 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遗漏之处,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首先,学术界对明清皇后、皇太后的研究大多包含在对后妃的研究中,单独将她们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较少,忽视了皇后、皇太后在后宫中的特殊地位,对个别皇后、皇太后的研究也多集中于比较出名的少数几位,缺少对这一群体的整体研究;其次,皇后是帝王之妻,后宫之主,但同时也是一个女人,学者们缺少对皇后作为女性那一面的关注;最后,明清易代,满洲贵族入主中原,对明代有所继承,也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这种差异在清代庙堂政治上有各种体现,对明清两代皇后、皇太后的比较研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种差异。 |
- 上一篇
关于近代中朝关系演变,国内学界相关研究有哪些?
引言因此,本文在探讨该论题的过程中,首先坚持唯物史观,实事求是,如实指出并分析这一时期清朝出台全面干涉政策的背景、过程及其双重影响。要避免“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不仅要认识到宗藩体制与条约制度各有渊源,更要客观地分析二者是如何碰撞的以及彼此的相互作用,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变动中的秩序调适。最后,在理清宗藩体制和条约制度并存的大背景后,着重探讨中朝两国调适传统宗藩秩序以适应现实的努力及其结果。
- 下一篇
清朝入关后,为什么历代帝王都要隆重的祭祀上古三代先王?
引言满清入关后,为了彰显政权的合法性,历代帝王都对上古三代的圣王进行了隆重的祭祀活动。满汉之间的隔阂逐渐消除,清王朝的正统地位得以逐步地巩固。通过对上古三代圣王的祭祀,清王朝树立了自己的正统形象,也弥合了与汉民族之间的隔阂;另一方面,对上古三代圣王的祭祀意味着清王朝接受了儒家的政治文明,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捍卫者,中华道统的继承者。这足以证明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正统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