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曾出现了三次大规模灭佛行为,他们为什么要灭佛?结果如何
导语:每一个人都是需要精神信仰的力量,不论大家相信的是希望的佛祖之力,还是那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力量,这一切都能够帮助我们在遇到坎坷的时候拥有越过坎坷的勇气,让我们实现自我救赎。 精神信仰力量的出现也直接展现了社会发展的形态,该社会要么是经济实力极其强盛的,要么是战乱频生,导致人们困苦,无法改变现状,真实只能够祈求神明的力量。 佛教在国人心目当中一直拥有着崇高的地位,佛教自传入中国之后流传至今,早已经成为了我国现代五大宗教之一。 可是,在历史时期曾经出现过三次灭佛行为,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何?难道是当时的佛教僧人十分猖獗,他们做出了破坏社会治安,违反统治者政策的事情? 目前为止,在我们国家存在的主流的宗教分别为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等,而这几大宗教都有着非常明显的精神内核,无论大家信奉的是哪一类宗教,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精神信仰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大家需要精神信仰帮助自己来到更为广阔的天地。 可在我国留存的这几大宗教中,只有道教是主流教派,而且道教也是符合古代统治者发展需求的一种精神的内核力量,反观其他几类宗教,它们在中国的发展则大受阻力。 如今佛教与道教更为流行,人们心目中有一尊佛,每一年到了重要节日的时候会前往寺庙求愿,或者是逢新春佳节之时又会到寺庙内上头香,祈求好兆头。 佛教主要倡导的是清心寡欲,与世无争,佛教僧人修习大乘佛法,让民众们相信了这些僧人是无限接近神明之人,所以寺庙内大多都是香火鼎盛的。 可佛教的无欲无求的教义,为何会惹得中国历史时期的统治者十分厌恶,以至于让统治者下达命令灭佛?在我国古代第一次发生灭佛的行为是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之所以做这样选择,是因为儒家思想是可以为中央集权的强化而努力的。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注重百姓的精神世界的建设,只有让百姓心悦诚服的臣服统治者的统治,才能够维持天下的长治久安。 儒家思想中强调孝道思想以及忠君爱国思想,这一切都是统治者所需要的,反观佛教讲究的是清心寡欲,讲究的是无欲无求。如果世间所有的人都清心寡欲,无欲无求,那么这个世界又该如何发展? 此时到佛教思想与统治者想要的精神内核的力量背道而驰,所以他遭到了第一次的反扑。我国历史时期发生的第二次灭佛行为是出现在北魏时期。 北魏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少数民族想要在中原王朝站稳脚跟,必须要全面推行汉化,而一个王朝想要实现统一,必须要注重精神内核的力量。 道教一直是我国的传统宗教,它代表的是主流思想,而作为外来之物的佛教虽然在中原王朝大行其道,但到底是一个“私生子”,所以北魏政权为了加固统治,展开了第二次灭佛行动。 在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三次灭佛行动是在唐武宗时期。在这一期间社会动乱,藩镇割据,统治者需要人民披挂上阵,保家卫国。 佛教所倡导的无欲无求的思想,只能够让百姓放弃抵抗,甚至于百姓为了追求所谓的精神信仰的力量,主动的走进了寺庙内,届时田地无人劳作,商铺无人看管,社会陷入停滞,这一切都为统治者的统治带来了强大的阻力,因此在唐武宗时期出现了第三次大规模的灭佛行为。 总结:任何一种思想都是为统治者加固统治而出现的,佛教盛行之时,因为它所倡导的仁爱思想是可以被统治者利用的,而佛教被灭是因为它所创造的无欲无求以及早登极乐的想法,与统治者的统治观念是背道而驰的。 灭佛行动大部分会出现在王朝建立之初,或者是社会动乱之时,在王朝建立之初,王朝统治者需要颁布一系列的政令,加强中央集权,而佛教的教义并不符合统治者的统治需求。 到了战乱时期,出家人的避世心态,又让统治者找不到足够的战斗力,所以对于统治者来讲,这些避世的教育思想就是极其可怕的,他们必须要组织一场灭佛行动,让百姓摘掉精神信仰的帽子,让他们为家国而战。 |
- 上一篇
家中老人去世后,有2件遗物不能烧,你知道是什么吗?留下就是福
古人们盲目的相信人死后会来到另一个世界,殡葬文化并没有伴随着封建社会的轰然倒塌而彻底消失,高高在上的贵族为了保证自己在死后依旧能够享受到荣华富贵的生活,自然无法焚烧去世的人生前用过的被褥,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之所以不焚烧去世的人生前用过的被褥,是因为这份被褥承载着去世的人对于活下来的人深深的情感,普通老百姓家庭里不会出现烧被褥的情况,高门大户或者是黄金贵族也没有烧被褥的习惯,
- 下一篇
历史上不准过春节的5年,所有人取消休假,庆祝的一律逮捕
这也是疫情发生之后中国人过的最为热闹的一个春节了。所以民国政府决定与一切来自于封建制度以及封建社会中的产物说再见。所以民国成立之后便对外宣布不允许过春节。民国政府自认为的是为普通百姓着想的一种制度的改变,但仍然有一部分人希望大家能够保留中国的传统节日。一部分向西方看齐的声音与一部分保留传统节日的声音争吵了起来,所以他们坚决的制止过中国传统的农历春节。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来自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