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中西方思想意识形态化的历史意义?造成的影响的差异在什么地方?

人文历史佚名2023-02-11

早期国外学者关于基督教的意识形态化研究主要还是将基督教会的历史进程同神学思想结合起来,以基督教的传播与胜利视为神意的引导。

当然,随着近现代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观念的演化,大多数西方的历史学家也逐渐脱离了神定的轨迹,认同基督教的演化过程并非是命中注定或是神意的主导,而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综合导致的结果。

例如当代最新、最“及时”的由神学家和教会历史学家所撰写的基督教会史——胡斯托·冈萨雷斯的《基督教史》,他以普适性与中立性原则书写了从1世纪到20世纪基督教会的历史,将基督教的历史发展及重大事件同时代背景深刻地结合了起来,而非简单地将历史的演变与发展都当作神意的指引。

至于专门的历史学家对于推动基督教发展变化的现实结构性因素早有探究,历史学家弗伦德认为,经济与社会因素在晚期罗马帝国的基督教转化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历史学家彼得·布朗在其的《晚期古典世界》中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认为宗教、文化的转型发展同社会现实紧密相关,这些变化又如何长远地影响了所辐射地区的发展方向。

兰塞·麦克穆伦的《罗马帝国基督教化:公元100-400年》明确地以客观和历史的角度,分析基督教成为影响整个罗马的宗教观念体系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各种因素。他认为,基督教的发展过程并非是一个对于异教自然消解的过程而是对于异教的吸收与继承的过程。“同麦克穆伦的著作倾向一样,格兰特的《早期基督教与社会:七篇》更加注重社群与普通个人受到基督教变化的影响以及这种变化所波及影响的人数和意义。

格兰特更关注基督徒的观念及同所处社会的关系。琼斯的巨著《晚期罗马帝国:公元284-602年》详尽地对于晚期罗马帝国的经济、社会、宗教、行政管理体系做了论述,尤其是从教会组织制度、教会财务以及神职人员的社会地位变化,来认识和分析了基督教的国教化但整体来说,从经济角度认识和分析基督教意识形态化的论述相对较少,除《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中世纪经济社会史》和《剑桥欧洲经济史》等著作中提及过外,对于经济基础及其变化对于基督教意识形态化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教会经济的内容几乎没有系统性的论述。

此外,在君士坦丁一世的基督教政策和基督教与古典文化的关系等重要专题上,国内学者也做了极为深刻的研究。

综合来说,首先将汉朝与罗马帝国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中西历史比较,其本身就具有比较空间和重要价值。其次意识形态与身为儒学思想和基督教神学思想的思想又有着一定的概念和层次差异,从而为意识形态化的原因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比较需求。从某种程度上说,研究意识形态塑造的原因,也就是在探究这些思想转化成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来源。最后,对于儒家意识形态化和基督教意识形态化原因的讨论本身就是两个主题研究的热点所在。

尤其是这两个思想的意识形态化也具有着相似的历史使命,从本质上是代表着从“轴心时代”开始的由理性结构所导致的中西思想、思维的不同,以意识形态的形式彻底地固化了下来,并造成了长期的影响和历史发展的差异。正是在上述意义上,古代东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塑造问题成为了研究的重点或焦点,这就为对汉朝和罗马帝国意识形态重塑原因进行历史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重塑的问题及节点的选择重塑的问题

对于关注和研究古代意识形态塑造原因的问题时,是否要使用重塑一词也存在疑虑。但实际上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重塑一词的使用问题,在明晰了之前的意识形态的概念是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系统之后,其使用也就明确了。重塑的本意就是重新塑造,其塑造的客体并非是第一次出现,或之前未有,意识形态的重塑正是之前的瓦解或不再适用,和新的意识形态逐渐磨合塑造的过程。


(www.ws46.cOm)

正是因为意识形态并非是前所未有、凭空出现的,是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接着后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所以当后一个时代的统治阶级主体塑造意识形态的时候,重塑的使用成为了可能。

上文涉及了东西方学界对于儒家意识形态和基督教意识形态转化问题的讨论和关注,横向来看,也能清楚地分析出,两个意识形态体系都是东西方两个古代国家官方所选择并塑造的,最符合当时时代需求和历史发展趋向的思想观念体系。故而两个意识形态重塑的行为节点也具有着共时性的特征对其背后的重塑原因比较分析也就有了合理性。

但重塑一词在语义上还潜藏着另一重含义,也就是主体的统一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有在时间维度上实现了前后主体的同一性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重塑其观念系统。这个同一性并非指统治阶级或者统治主体的完全同一,而是在古代专制国家的观念建构和意识塑造方面所能最大程度地继承和延续了之前观念。

而两汉主体的连续性已成不辩自明的常识,而罗马帝国虽然有着世纪危机动荡以及戴克里先的改革,统治阶级的人群或是统治中心发生了一定的偏移,但依然保持其主体的稳定和帝国观念的延续。总体来说,即便东西方两个古代国家的统治阶级实体发生了变化或是具体意识形态观念发生了转变,但统一实体的共同构建依然连贯地延续了下来,从而实现了主体的同一性。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