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基督教的产生,与基督教成为国教的历程是怎样的?
基督教的产生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确切的说是思想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研究任何上层建筑都不能离开其特定时间的经济基础。 而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构成了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又是生产力的反映,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改变的。恩格斯指出:“对于一种征服罗马世界帝国,统治文明人类绝大多数达一千八百年之久的宗教,简单地说它是骗子手凑集而成的无稽之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要根据宗教借以产生和取得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去说明它的起源和发展,才能解决问题,对基督教更是这样”。基督教在今时今日仍拥有者占全球人口三分之一的信众,对于这种宗教,其产生也不例外地拥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即罗马帝国的全盛期的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最初是作为犹太教的一个支派出现的,但具体来说是哪一派别,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至今也没有一个一致的意见和结论。同样的,根据圣经的说法,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耶稣的生平也是历史上争论最多、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而本文由于主要研究对象是“政教关系”,故不在这两个问题上进行细致的分析讨论。 在基督教之前,在宗教领域占主流地位的是多神论,而犹太教是一神教的代表。基督教最初是犹太教的一个支脉,是分化出来的独立团体。它总体上保持了与犹太教一致的一神论,但在具体宗教义理、组织结构、救赎思想方面又与其有很大的不同。犹太教鼓吹只有当地人能得到上帝的保佑,而基督教的教义则宣称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公元前六世纪,罗马奴隶主建立了奴隶制共和国。在此后的几百年里,罗马不断对外扩张,相继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和地中海周围地区,直至成为一个统治地中海地区的强大帝国。而在这几百年的殖民扩张中,奴隶主为了满足他们自身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不断对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在几次小规模抗争未果后,人们只能转向宗教寻求心理安慰。基督教便是在这种环境中产生发展开来。 基督教的国教化基督教成为国教的历程并不是顺风顺水的。在早期,由于其主张和特点得到了罗马帝国的仇视,早期的罗马皇帝都坚持把基督徒“喂狮子”,直到313年《米兰敕令》颁布,基督教才结束了被伤害的悲惨境遇。而公元380年狄奥多西统一了基督信仰,将其定为国教。能够从犹太教的一个分支成长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甚至在此后的两千多年发展过程中经久不衰,有其深刻的历史及现实原因,必然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基督教的国教化,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首先,早期罗马帝国的宗教环境是比较自由的。在罗马帝国决定将基督教定为国教而进行意识形态的统一之前,对于宗教总体上的容忍度是相当高的。帝国子民的宗教信仰繁多而复杂,多神教、一神教及多种东方宗教掺杂于一个帝国之中且都被帝国承认,拥有合法地位。所有被罗马征服地区的神灵都会被放进万神殿”。 不可否认在早期,基督教是不被认可的,其废除私有财产,仇视富人的主张以及其否定皇帝神性的特点,得到了罗马帝国的仇视,但它终究是在罗马帝国容忍与压制的夹缝中生存了下来,在《米兰敕令》之后得到了合法地位。基督教的发展与其他大宗教相似,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古罗马相对来说自由的宗教环境为基督教的发展贡献了稳定的外部力量”。 当然,基督教能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也必然有其内在原因。第一,基督教的普世性。与犹太教不同,基督教并不在其信徒本身要求方面做文章,对于信徒的身份没有任何限制,而这正是完美弥补古罗马弱点的一个特点。罗马并不是生来如此,这个地中海的霸主是由一个小的城邦国家对外殖民扩张一仗一仗打出来的。但是成为庞大帝国以后,罗马城邦的公民并不认为城邦外的民众是罗马人,而被殖民统治的民众也确确实实没有感受到作为罗马公民的荣耀。 这是罗马内部一直存在的问题。起初罗马并没有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实力去战乱。但他们显然低估了地域认同对于一个地区的重要性,哪怕是在罗马巅峰的时期,罗马内部也由于公民权的问题战争不断,他们急需一个具有普世性的宗教来稳定统治局面。罗马从建城之后跟和斯巴达类似,是一个血缘社会,只有拥有城邦血统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公民,享有罗马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罗马不断扩张,但享有公民权的阶层范围一直没有变过。其殖民地被统称为同盟者。这些殖民地一方面作为被征服者需要向罗马提供各种服务,同时又和罗马紧密联系,但是他们从表面到实质都只是罗马的附属品。 这个时期的罗马,就是我们经常称之为的“罗马人的罗马”,公元前91年,护民官保卢斯提议给同盟城市公民权却以失败告终,同盟者们终于认识到了自己在罗马人眼里的地位,自知成为荣耀的罗马公民此生已无望,于是就爆发了**战争,而罗马虽坐拥压制性的军事力量,打赢了同盟战争,却也想为这个影响大局的问题找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他们做出了让步,公元前90年通过的《尤里乌斯公民法》同意给予这些同盟者公民权。 给予殖民地以公民权的罗马便再也不是那个小小的城邦了,他变成了一个横跨整个地中海的庞然大物,其上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罗马人的世界,其他民族的精英也开始登上罗马帝国的舞台,而下层民众中由于人口基数大量的增加罗马人的比例也变得很低。这个时候罗马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普世帝国。而一个普世帝国成型以后最重要的就是拥有军事权力以外的统治合法性,以期其统治在军事实力下降的时候也能拥有权威(类似于今天美国倡导的联盟霸权)。所以它需要普世的认同,基督教作为最早的普世宗教便成为了罗马的最优选择。 其次,相比多神教来说,基督教提供的确切的救赎道路无疑要清晰的多。它主张多做好事并遵守教义就能摆脱苦难,无疑给被压迫破的下级阶层劳苦人民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在4世纪之前,大多数穷人奴隶都成为了基督教的教徒。而到了4世纪,恰逢罗马帝国内战和与蛮族的战争频繁爆发,帝国早已是千疮百孔,人心浮动,不仅穷人过不好,连中产阶级显贵们也躲不过,战乱和灾难让人们惶恐不已,这时主张救赎的基督教无疑就有了更广阔的市场。而对于皇帝来讲,此时的帝国,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心不齐,经常内战,分裂频繁,因此皇帝也需要基督教这种一神教确立统治,确立权威的重要性,同时也需要群众基础来为自己的统治增加合法性。基于此,君士坦丁大帝用基督教重构了帝国。 最后,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的巅峰时期,发展于罗马帝国的衰弱阶段。经历了两个世纪的战乱后,基督教会的影响力、信徒数量及范围反而得到了迅速的扩张,这让帝国官方看到了基督教的潜力。此时的罗马帝国面临内忧外患,正处于“三世纪危机”之中,即位的统治者迫切地寻求能够增强自身统治合法性的方法。基督教生而逢时。至少在君士坦丁时期,基督教对于其统一罗马、进行思想斗争及稳固政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 上一篇
辽朝官制中的惕隐官职迁转是怎样的?官员转任惕隐分为几类?
辽代惕隐虽为要职但其品级在辽朝官制中并非处于最高阶位。耶律斜的言“颇德奏曰。‘臣伏见官制:北、南院大王品在惕隐上,愿与北、南院参任,夫横帐与诸族皆臣也。’帝乃谕百官曰?耶律斜的提议是横账班列”不可与北、南院并,同时从耶律颇德奏疏中了解到辽朝官制中,惕隐的品级在北、南二院大王之下。而现如今却由于横帐皇族的身份使其能够与北院南院大王在朝班中处于同列,面对众意辽太宗最后颁诏继续实行以往契丹的官职,
- 下一篇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真相是什么?
儒教的国教化儒家自身的特点,儒家在汉武帝时期融合百家思想而有了新的发展,忠孝及三纲五常便成为了帝国的核心价值观来教化百姓。除去儒家自身的特点契合统治的需要以及人尽皆知的儒家有群众基础、得人心之外。使他在成为国教的进程中没有得到各派士人的强烈反对“但是自独尊儒术后汉帝国的治国方案却没那么简单,因为这关系着儒家作为当时国教的正当性“帝国确有明确的针对其他思想学说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