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盐商的文学集中在什么领域?他们的作品与传统文人的不同?
明代盐商不仅参与文人的文学活动,也积极地投身文学创作之中。尽管他们的文学作品艺术水准参差不齐,但他们盐商的特殊身份使他们的作品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文人的风貌,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明代盐商阶层独特的价值倾向与思想观念。 明代盐商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戏曲和诗文领域,前者如戏曲家汪廷讷,后者如郑超宗、汪汝谦。汪廷讷,字昌朝,一字无为,自号坐隐先生,又号全一真人,亦钱谦益称无无居士,安徽休宁海阳镇人。 他自幼出继于同宗的富商为养子,他早年积极求学,但科举不顺,一度与养父一同经营盐业,29岁出钱取得南京国子监生员资格,30岁时通过捐赀成为盐课副提举,可以说他的人生以29岁为界,前半生为盐商,后半生为官僚与名士,因而吕天成《曲品》称其为“汪鹾使”并说他“家世仁贤,才华宏丽,陶朱散金而甘遯,向平游岳而怀仙,松萝之坐隐名高,槐棘之宦游趣远。” 分别以“陶朱”“向平”代指汪廷讷,也是指他半为商半为儒的身份。这一特殊的身份深刻地影响到了他的思想与文学创作,在盐商之中很具有代表性汪廷讷交游甚广,与名士李贽、汤显祖、张凤翼、屠隆、曹学佺等人,都有诗文交游。他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兴建坐隐园、环翠堂等园林建筑,在园中开凿昌公湖,布置了一百多个景点,邀请大量名士歌咏坐隐园,以扩大园林的声誉,如袁黄、张凤翼、王百谷、顾起元、屠隆等都曾访问过他的园林。从今存《环翠堂园景图》便看出他园林的规模之宏伟。 汪廷讷诗文皆善,尤其工于戏剧。他的戏剧作品计有杂剧9种,《太平乐事》、《中山救狼》、《青梅佳句》、《捐奋嫁蝉》、《诡男为客》、《绍兴府同僚认父》、《叶孝父报仇归释》、《薛季昌石室悟棋》、《广陵月》。《太平乐事》今佚。《广陵月》一种今有《盛明杂剧》本,其余有乾隆钞本。 所作传奇总称《环翠堂乐府》,计有16种。其中《威凤记》、《同升记》、《二阁记》、《五多记》、《青梅记》、《长生记》、《飞鱼记》、《彩凤记》今已不传,存者有《狮吼记》、《种玉记》、《彩舟记》、《投桃记》、《三祝记》、《义烈记》、。其他据《澹生堂藏書目》还有《养正小史》二卷、《坐隐先生订棋谱》八卷、《文坛列俎》十卷、《千顷堂书目》载有《环翠堂坐隐集选》四卷、《人镜陽秋》。 《四库全书总目》称其《环翠堂坐隐集》“集中酬唱皆陈继儒方于鲁之流,又与李贽赠答,至称其著书皆了义评古,善诛心,旨趣如此,其渐于当时气习者深矣”可见他的诗词创作与思想受到陈继儒、李贽等人的影响很深。对汪廷讷作品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明代戏曲理论家吕天成、祁彪佳等人的著作中对汪廷讷及其戏剧作品的评价都比较高。而周晖、凌濛初等人的著作中对汪氏本人持否定态度,对其作品持怀疑态度。 左青英《汪廷讷现存传奇研究》将他的传奇分为以《三祝记》为代表的的忠奸剧、以《彩舟记》为代表的爱情剧和以《狮吼记》为代表的教化剧,并指出他的戏曲思想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一方面他的作品表达出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肯定人的情欲,显然是受到了汤显祖至情论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礼教为爱情提供了归宿,左青英因而指出“汪廷讷在他的传奇作品中就展现了其对传统道德的态度,他也有叛逆,也有反思,但更多是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维护。” 无独有偶,徐朔方《汪廷讷行实系年》也认为“汪廷讷是晚明曲家中的怪诞人物。”因为“自我评价之高和县志对他的不重视形成强烈的反差。”金晶《雅致之外的追逐——由环翠堂稀见刻书揆度汪廷讷的矛盾人生》文中指出汪廷讷“在尚雅之外才学不济、热衷名利的一面,这与其努力营建的文士形象南辕北撤”。 可见,在汪廷讷的文学作品中显露出的强烈矛盾性这点上,学术界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这种矛盾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他自我评价极高又极力结交著名文人以提高自己的声誉,但这种“声誉”却并不为时人所认同;第二,他在诗文中将自己极力标榜为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名士,生活上却极尽奢侈且热衷名利,第三,他的戏剧作品透露出他的思想在人欲与礼教之间的摇摆不定。这些矛盾对于传统文人来说,似乎很难理解,但在明代盐商之中却很有代表性。 盐商出身、捐监入学、科举不第、低级官员等等经历,使汪廷讷努力去弥补自己不被重视的处境,因而在作品中喜欢自我标榜为雅士、隐士、善士。盐商与儒士的矛盾一直缠绕着他,这种矛盾同样反映在他的戏曲创作之中,他的思想与行为都表现出盐商奢侈无度又热衷于名利的特征,而他的创作却极力标榜自己作为儒士淡泊名利的品格。 盐商崇尚享乐与纵欲的生活风气,使他在思想上很容易便能接受李贽、汤显祖等人思想的影响,因而歌颂自由爱情、充分肯定人与生俱来的欲望。但另一方面,他又以儒士自我标榜,努力改变盐商的身份而跻身儒士阶层,因而在思想上表现出极力向儒士靠拢的倾向,积极地维护封建礼教,其《人镜阳秋》一书,充满了劝诫与说教的色彩。这些看似矛盾的行为,正是源于儒士与盐商之间思想的差异。 郑元勋的文学创作及文学思想,也同样反映出介于盐商与儒士之间的矛盾。郑元勋,字超宗,号惠东,江都人,祖籍歙县,生于明万历三十一年,卒于明崇祯十七年。郑元勋出身盐商世家,其祖父郑景濂于万历二年在扬州从事盐业,后来在盐商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大盐商,其父郑之彦“以德义闻海内,间条陈盐法利弊,诸当道奉为典型。乡人就以排难解纷者,履尝满户外。”被众盐商推举为“盐䇲祭酒”。 郑家是袁世振纲法改革登记在册的大盐商之一,因而他们对于袁世振尤为感激,不仅积极配合纲法改革,而且在袁世振为阉党所陷蒙冤入狱后,就是郑之彦首先倡义,三日之内代袁世振上交数千金,使袁世振平安脱险。郑元勋天启四年,中乡试第六名,崇祯十六年,中进士,会试榜名列第三,历官兵部职方司主事,明亡后卒。 他在朝为官之时,与其兄弟等人共同业盐经商,可谓左手鹾盐,右手执笔,他在《病中初度谢友人》一诗中也有“悲恐切切入负贾”之句,可见对经营食盐他是有一定参与的。他不仅是继承家族产业的大盐商,也是在士林享有盛誉的名士,曾加入复社,成为复社后期的一个重要领袖,其所筑园林——影园,也成为复社社员聚集活动的场所之一。 郑元勋之死颇具传奇性,《嘉庆大清一统志》记载:“时高杰来镇扬州,掠城下,(扬人闭城不纳)元勋旧与相识,单骑入杰营,晓以大义,杰为心折,曰:‘前事副将杨成为之。’出令退舍,且诛杨成,扬人误传杨成为扬城。会元勋走城上,将讼言于公府,集议所,扬人露刃围之,遂及于难。督师史可法斩倡乱者三人首,以祭元勋。”郑元勋死于国事,因而受到士人的广泛褒扬,有着很高的声誉。 |
- 上一篇
“请托”实质上是一种什么行为?“请托之风”的盛行造成的影响?
盐商利用经济手段对明代文人创作的参与主要是通过“明代不少士大夫(如在中央任清要之职的人)往往要靠润笔来补贴生活费用,雇佣文人为商人本人或其家属撰写文章(主要是碑传、墓志铭、寿序等文体),而盐商之子程开禧为自己母亲向钟惺请托的方式则是以诗为贽,但却是请托风气的忠实拥趸者,表现了当时盐商到处请托,据今人张敏《明中期文人别集中商人传记文献研究》统计”在写明传主所经营行业的59篇商人传记中,
- 下一篇
明代前期:心学在盐业经济发达的两淮地区的传播学
因而在思想领域上出现了以王阳明、湛若水等为代表的心学思潮。明代心学建构与传播的主要依托》一文总结了嘉靖初年统治阶级上层对心学的攻击:桂萼更是上书直斥心学是具有威胁性的异端。足见王学在北方京师传播之艰难,便有湛若水、洪垣的甘泉学派。邹守益、欧阳德的江右王门以及王艮的泰州学派。李颙《观感录》记载当时在两淮地区与王艮交游的心学学者有,是治程朱之学的著名理学学者,与邹守益均为江右王门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