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祠信仰产生的基础:西汉的“儒家”意识形态形塑了民众的价值观
儒家思想社会学家波普诺曾提到:“文化分析是将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考虑,涉及的主要问题是确定其主流价值观和标准,同时又为物质文化所决定的”。 “新儒学体系”自西汉中期被汉武帝确立为主流意识形态后,在官方和以儒者为代表的知识阶层大力倡导下,儒家思想以不可阻挡之势由上层阶级通过教育、选官、表彰等手段向中下层民众渗透。而中下层民众在主流文化的强势围攻下,潜移默化地被动接受了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审美观,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使其成为主导自身行动并自觉遵从的行为规范。 因此,自西汉中期开始,人们主动崇奉、敬仰儒家所标榜的“忠孝仁义”楷模,这也逐渐成为汉代人物祠祀的重要特色。在儒家理念的熏陶下,也影响了后代官方、地方选择祠祀人物的标准。 因此,可以说西汉时期确定的“儒家”意识形态形塑了民众的价值观,使得社会之间盛行“重情重义”“忠孝”“重让敬贤”“知恩图报”的社会风气。同时,这种主流价值观使得汉人对民间自发的祭祀主体有了自己的选择标准,而这种选择标准正是符合儒家学说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理念。 良吏的为官处世之道与儒家所提倡的思想伦理相符,不仅受到皇帝的赞许,还受到吏民的爱戴。在整个社会都认可的大背景之下,“良吏”死后被立祠祭祀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我们也看到不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吏民,都将符合“儒家”主流价值观的官吏神化。而生祠正是在古代中国自发宗教向人为宗教的发展之中产生的,是祖先崇拜演进和发展的产物,也是祖先祭祀活动中宗教色彩淡化,实用性功能增强的结果。 国家对民众意识形态引导之下所塑造的主流价值观,强化了民众的“道德情感”,也是对圣人所推崇的“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礼制规范的践行。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使生祠的产生具备了一定的信仰基础。民众在这种信仰基础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为了表达对“有德于己”官员的感念之情,便使这种情感物化成现实的祠堂。 生祠起源的时间关于生祠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起自“甘棠之诗: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诗歌讲到召公为西伯时,巡行南国,恤民勤政,曾决讼于甘棠树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深受吏民爱戴。郑笺云:“召伯听男女之讼,不重烦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国人被其德,说其化,思其人,敬其树”故作“甘棠之诗”颂美。元人陈旅亦说,读《甘棠》之诗,“知后世生祠之所以作也”。 另说生祠起自西汉于定国之父于公、栾公社。史料典籍之中最早明确出现“生祠”二字的是于定国之父于公的生祠。于定国之父于公是县中小吏,曾任县狱吏、郡决曹,专管司法。其人执法公允。颇有爱民之心,故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 《汉书》称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张岱提到:“汉于公决狱,平民立祠生祀之。生祀始此。”王三聘亦认为生祠起源于西汉于公,“汉于公为县吏曹,决狱平,郡中为立生祠,自三代以来无生为立祠者,至此始见其事。” 栾布,西汉梁国人。因治燕、齐有功,被当地百姓立栾公社祭拜。《史记》称栾布:“孝文时,为燕相,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赵翼指出:“其有立生祠者,《庄子》:庚桑子所居,人皆尸祝之。盖已开其端。《史记》:栾布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立社,号日栾公社。石庆为齐相。齐人为立石相祠,此生祠之始也。”“栾公社”中的“社”为什么会被归类于生祠?是因为“社”最早指:“社者,土地之主。 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报功也。”可以看出社代表土地,土地是古代立国之本,因此社逐渐演变成为国家的象征,也成为华夏先民崇拜的自然神。随着国家出现,有关土地等事务开始设官管理,而为了纪念官员在任期间创立功业者,便以人配其祀,人们或以其人称其祀,社也便从自然神转为人格神。而燕齐之间皆为栾公立社,就是有意将栾公列为保护燕齐的土地神。 生祠起源有两种说法存在是因为他们对生祠内涵意义的理解不同。前文提到生祠信仰衍生于祖先崇拜,儒家思想则界定了生祠的祠祀对象,赋予了生祠丰富的人物属性及文化内涵。 从生祠信仰产生的基础以及对生祠的内涵意义来看,祖先崇拜在商周时期已经兴盛,而生祠起源于“甘棠之诗”,此时生祠只需“祭祀活着的人”即可,对祭祀的方式、场域等以及生祠所附带的载体都未有明确的指向。而认为生祠起源于西汉“于公”,此时对生祠的界定趋向精细化,同时,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繁盛。 因此,这对生祠所附载的具体实物就有了更明确的选择指向,指向中国古代的祭祀场所,如“祠”“社”等。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也简述了生祠的缘起和演化,《汉纪》:栾布为燕相,有治迹,民为之立生祠。此后世生祠之始。”虽然第一个被立生祠的人物仍然存在争议,但史料典籍中所记载的人物都处于汉朝,“自汉有生祠,始基之矣”,生祠信仰产生的基础自西汉完全形成之后,生祠也就真正形成。因此立生祠的现象至早可以追溯至汉朝。 |
- 上一篇
明代生祠信仰的起源是什么?不同时期被赋予的意义有何不同?
生祠信仰产生于祖先崇拜与儒家思想的发展之中,就需追溯至西周时期的祖先崇拜,正是其衍生的奉祀地方先贤推进了生祠信仰的形成。而生祠信仰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不同特征以及被赋予的多重意义,生祠的起源生祠信仰产生于西周的祖先崇拜,生祠信仰在地方上逐渐规范,并形成了祠主选择的标准、相关的呈请程序以及祭祀场域等。生祠信仰产生的基础——祖先崇拜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初级阶段,
- 下一篇
封神里的八大顶级法宝:两图、两宝、四旗,分别指的都是什么?
指的就是太上老君的太极图和女娲娘娘的山河社稷图;并让姜子牙将殷洪引入太极图中。当殷洪中计进入太极图后,殷洪很快就在太极图中崩溃,因为袁洪跟杨戬同样都会八九玄功,女娲娘娘将自己的看家法宝山河社稷图借给了杨戬,杨戬便张挂了山河社稷图,而进入图中的袁洪很快便因法力尽失而现出原形,元始天尊的三宝玉如意属于是攻击类法宝,元始天尊让白鹤童子拿着此宝去击杀了三霄中的琼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