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不顺生火,火太大炼液成痰!如何拯救肺,古人说得一清二楚
要想化痰效果快,就先要弄清楚,痰是如何而来的。只有究其根由,才能应对有方。 痰的成因,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就是,“气不顺生火,火太大,炼液成痰”。可以说,这火与痰就算得上是体内的病之源、祸之根。 就比如说,平日里多咳嗽,而且咳痰黄而黏,质地稠,还会时不时地胸闷。同时还伴有舌头发红,苔黄腻。一般在现代医学看来,则多为,肺炎、慢性支气管炎一类疾病。但在传统医学眼中,一般将其归纳为痰热互结的范畴。 因为痰黏稠,则说明体内有痰浊。 若是痰黄,或是舌红苔黄腻,则说明是体内有热的表现。 痰热互结这一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在《丹溪心法》中有记载:“见痰休治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 大意是说,有痰,只是表象。而这一切的根源,则在于顺气。 我们一身的气机,在体内本应该是顺畅无阻地运转的。若一旦气机不顺,就容易气郁而化火,一旦有了火热之邪就会炼液成痰。 这一理论就告诉了我们,若是此时存在脾虚而水湿不化的问题所在。那么体内的火热之邪就会蒸灼津液而成痰。 此外,在《医方集解》中也有记载:“治痰者必降其火,治火者须顺其气也”。 所以说,当我们在面对痰热互结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清痰热。 此外,在清痰热的同时,还要兼顾化痰、散结和燥湿。 若是痰热互结阻滞心肺,那么就容易气逆而咳。 若是痰热互结阻滞中焦胃脘,就容易呕逆。 而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那些老慢支患者动不动就会恶心、欲呕、没食欲了。 因此,我们在化痰的同时,还需要止呕了。 当然,以上单单只是以化痰、清热,还仅仅只是治标;治本则还需理气。正所谓气顺痰自消。 一般医家常用组方为:陈皮6克,杏仁6克,枳实6克,黄芩6克,瓜蒌仁6克,茯苓6克,胆南星9克,制半夏9克,水煎服,加生姜3片;或将生姜研为药汁,将这些药物做成药丸,每次服用6到9克,每日2次,温水送下。 而这也是古方今用的一个不错的代表。他可谓是真正的调理气管类疾病的好方法。而现代中医方剂学中,常把它作为祛痰剂使用。比如说,借鉴他应对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胃痛、心悸、慢阻肺等症属痰热互结的疾病。 当然,组方虽说兼顾全面。但其中的加减,对于普通人而言,还是很难将其精准把控的。因此,对于普通人而言,就可以选用由现代工艺加工而成,由栀子、罗汉果、胖大海、橘红、甘草等组合而成的橘红栀子茶代茶饮。 这其中,以罗汉果来清热凉血、生津止咳,同时还能润肺化痰;而胖大海,则可以清热利喉;甘草,则是可以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清肺火;化橘红就更不必多说,它能有效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等;而栀子则可以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而这样的搭配,也正好符合顺气、清热、化痰等理念。 每天泡上两杯,有助于理气、清热、化痰,若长期坚持,效果自然可见! |
- 上一篇
从常常腹胀、嗳气、不思饮食开始,身体健康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要是腹胀常年都难以改善,有的患者腹胀,可能就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食欲不振、舌苔白腻,其实就是很明显的湿阻中焦。就极有可能导致脾虚痰盛型的冠心病或是心绞痛。从长期腹胀、嗳气、不思饮食开始, 为什么会时常腹胀?那么脾胃的气机升降就会失常,于是就容易腹胀、食欲不振、舌苔发腻、恶心等。所以就容易腹胀,常常伴有腹胀等症状。壅滞在那里就会腹胀。就一个简单的腹胀症状而言,它是中焦脾胃运化失常的一大表现,
- 下一篇
中医说:脚后跟疼与中年以后,肾阳逐渐虚衰有不小的关系
脚后跟疼痛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导致脚后跟疼痛,脚底脂肪垫萎缩所致。我们除了有针对性的调治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食疗的办法对症状进行减轻。脚后跟痛与中年以后,肾阳逐渐虚衰有不小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温补肾阳的办法来改善脚后跟疼痛的这一问题。加清水适量,文火炖煮两~三个小时后食用。这个方法主要适用于脚部风寒湿闭阻经络的人。羊肉个人份量,洗净,加清水一起炖煮。按个人喜好调味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