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更多栏目 > 养生保健

养生保健

三伏40天:一年中宝贵的出汗季,阳虚体寒的人千万不要错过!

养生保健佚名2023-07-14

今年的三伏天可以说是本世纪入伏最早的年份之一,是一个加长版的三伏天。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在这长达40天的伏天,高温酷暑也是对人们的又一挑战,凡事都有两面性,虽然伏天像是蒸桑拿,让我们汗流浃背,但是若是抓住这个宝贵的出汗季,可以帮我们把深藏在身体中的阴寒湿气彻底拔除,把阳气补进身体中。

因此三伏天也被人们称为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期,所谓该出汗时就出汗,这是自然规律,也是老天给我们身体一个化浊排毒的机会。正如《养生经》中记载:“夏三伏极热时,汗要多出,则周身所染风寒湿气,由汗而出,可保一年无病。”

在古时,到了三伏天,人们也是被酷暑缠身,正如清代大学者王鸿绪所作的《三伏叹》中所写:“长安三伏苦午热,日赤尘红气酷烈。闲曹谢客不出门,汲水瓷缸贮清冽。平头摇扇尚流汗,一卷横看肱欲折。”

虽然酷暑难耐,但是古人们却依旧顶着这股暑气,坚持帮助自己排寒祛湿,有个经典的成语“负日之暄”,也就是日光浴的意思,在古代颇受人们追捧,宋朝时期有一位农夫,只要太阳一出来,他就跑到屋外去晒太阳。

相传日光浴还是古人从乌龟身上学到的养生知识,乌龟寿命很长,古人觉得这与它们的晒背有关,到了清朝,三伏天晒背的养生法开始流行起来。所谓“背为阳,心肺主之”,我们背部统领全身阳经,主全身阳气,还和肝脾肺肾等脏腑相连,贯穿身体抵御各种病邪侵害。

而背部也是最容易遭受阴寒侵袭的,寒湿最容易堆积在此,通过晒背出汗可温煦肺之阳气,当阳气蒸腾人体发汗时,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我们开启闭阻,驱散阴寒势力,把那些藏在身体角落的寒湿、瘀堵、伏邪都一一唤醒,再随汗、大小便一起排出。

古人晒背除阴寒,祛湿气,补阳气,再反观我们,每逢到了夏季恨不得把自己躲进套子里,裹得严严实实再出门,生怕太阳晒到自己,长期如此,我们体内阴寒堆积,拉肚子,关节痛,浑身酸乏无力,宫寒疼痛,头痛,食欲差,肚子胀等等都会找上门。

我们也要学习古人,在伏天多晒晒后背,帮身体排湿排寒,虽然一身汗黏糊糊,但是等汗发出来,我们身体会觉得很通透很舒爽,如果咱们是第一次晒背,时间建议在早上8~9点或是下午4~5点,晒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即可。

建议把后背露出来,女士可以选择运动背心或是露背的裙子,可以坐着晒也可以趴着晒,注意把头遮好,很多人担心晒中暑,这个时间段的太阳不算猛烈,温度也不算很高,我们可以把头遮住,戴帽子,打伞,光晒背。

在晒背时要注意,不可以空腹晒,早饭后休息半小时再晒,不然很容易心慌头晕,喘不过气;再者不能暴晒头部,头属阳,晒久了会头晕胸闷,中暑哦;我们晒背过程肯定会流汗,出汗时候可以适当喝一些淡姜汤,既能加快排湿排寒,又对补充阳气有辅助作用。

注意晒背时也不要玩手机,让自己宁心静气,精神内守最为重要,我们晒完背部,一定不可以立马洗澡或是吹空调电扇,这时候毛孔都是张开的,一旦遇寒会阻碍湿气寒气排出,再次受到寒邪侵袭,对健康不利。可以在阴凉处稍作休息,等到汗收了。

除了晒背出汗,在伏天还有一些出汗方式,也能帮我们拔出体内阴寒,祛湿,补阳,实在受不了热的朋友,可以选择这些方式,相对更温和一些。

伏天出汗第一招:温灸后背

想必三伏灸大家都听过,利用艾叶制成的艾绒点燃后,产生艾热,悬于我们皮肤上方,帮助身体驱寒祛湿,灸过的地方微微出汗,潮红,体内湿寒重的还有可能灸出水泡来。

三伏天不光是外界阳气最旺时,也是我们人之元阳最旺盛之时,艾叶作为纯阳之物,可以有效帮我们扶阳祛寒,增加人体阳气,抵御新的寒邪,使其无可乘之机。

咱们阳虚体寒,又怕晒中暑的朋友,可以试试三伏灸哦,新手不要用太粗的艾条,2~3厘米直径即可,距离皮肤3~4厘米的高度开始施灸。

刚开始可以找一找灸感,让这股力量透达肌肉,腠理,筋骨,甚至深透脏腑,灸的时候要宁心静气,很多人感觉灸的时候有痛感,这就证明此处不通,艾热的能量受到阻碍,在一点点疏通,疏通开就不痛了。

三伏灸可以找到身体的几大排寒祛湿位置,像是肚脐下三寸(四横指)的关元,灸的时候很容易感到酸、麻、痛,现代人贪凉,喜食冷饮,腹部这里很容易被阴寒占据,也适合用来温灸疏通。

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我们腹部以及腿部足三里,脚底的涌泉都可以去温灸,注意怕上火的朋友一定要加灸涌泉,引火归元,注意不要灸头面,容易把火撩起来。

女性朋友在伏天适合灸后腰,像是八髎,对我们妇科有好处,排寒祛湿,腹部也适合,以及腿部三阴交,脚底涌泉等。

灸完后可以来上一杯陈皮水,陈皮行气,可以加强温灸能量的输布,很多人喝完陈皮水,排气会增多,另外生脉饮也适合喝,人参,麦冬,五味子,可以益气,养阴生津,跟温灸也是很好的搭配。

很多人担心三伏天施灸会上火,其实恰恰相反,三伏天外界闷热,体内反而一片寒象正适合温灸,吸收也会更好,实在自己不会施灸操作的,我们也可以用三伏贴,简单易操作,安全性高,解放双手,不耽误我们日常生活。

并且三伏贴的配方很温和,都是专业国医大师们给出的方子,有元胡,白芥子,细辛,甘草,肉桂,桂枝等,不会很猛烈让身体受不住,也不会上火,即使第一次贴也完全不用担心。

其中元胡活血化瘀,白芥子是排寒的,尤其擅长化解体内的陈寒,无论这个寒湿在体内积了多长时间,都可以依靠白芥子化解掉。肉桂,细辛和桂枝都是温补阳气的,所以这款三伏贴,既能排寒祛湿,又能补阳气,而且比起艾草贴它更小巧,各个部位都能贴。

只需撕开离型纸,贴在所要贴的皮肤处即可,很结实牢固,出汗也不用担心会半途脱落,而且材质还是低敏的哦,透气不闷汗,非常适合伏天调养身体。美观大方,都是花瓣儿形状的,外露也好看,味道不会很呛,是天然的草本气味哦。

里面的草本都是经过古法熬制的,更容易被身体吸收进去,所有的草本都是天然无污染的,从源头把控,这样才能保证效果。贴上以后就不用管了,等到6~10小时撕下即可,小孩子2~4小时即可,撕下后也没有残留的胶痕,不会黏糊糊的。

不知道贴哪里的朋友,里面还附赠了敷贴位置图,对照着贴很简单,一看就会哦。

咱们怕晒中暑又不会操作温灸的朋友,可以用三伏贴,一样能帮我们排寒祛湿,扶阳固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无论是温灸还是贴三伏贴,期间最好都忌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以及海鲜。

伏天出汗第二招:伏天吃姜
(www.Ws46.com)

俗话说,入伏先吃姜,不用医生帮,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一定少不了姜,老祖宗们很早就发现了姜这个宝贝,适合在炎热的夏季,特别是伏天食用,姜性辛辣,有独特的姜油酮、姜酚等物质,自古就是药食同源的食材。

伏天养生,一定和三大习俗有关,晒伏姜,喝伏茶,三伏灸,伏姜源自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以后和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在太阳下晾晒,对于老寒胃,体内湿寒,伤风咳嗽都有不错效果,吃过伏姜后,身体会有发热出汗的感觉,促使毛孔张开,不光能排寒祛湿,还能把身体多余的热带走。

伏姜很适合咱们夏季忍不住贪凉,吹空调,吃冷饮,身体寒湿重的人吃,也适合外热内寒体质,吃完胃里很舒服,暖暖的,在夏季经常腹胀,疼痛,拉肚子,呕吐的朋友,都可以借助伏姜哦。

但吃姜在时间上也是有讲究的,民间有俗语,“上炕萝卜下炕姜”, 下炕吃姜,也就是在早上吃,这样可以帮助生发阳气,开启精神饱满的一天。而且吃姜也要适量,入伏一日三片姜,姜不能多吃,适量进食。

咱们懒得自己晒伏姜,或是来不及吃伏姜的朋友,也可以用醋泡姜来代替哦,驱寒祛湿,升脾阳,关键还不容易上火。

三伏天我们出汗多,加上外面热,室内空调凉,忽冷忽热对心血管是个挑战,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谨慎。

而醋泡姜是用醋浸泡腌制的生姜,酸味入肝,滋养肝气,肝母心子,肝好了,心脏也会平安。

健脾胃,散寒湿:

脾胃阳气充足,运化食物的动力就充足,阳气充足,人的湿气寒湿也就散的快,就像是太阳出来了,云开雾散,山岚间的湿气也不复存在一样。身体里的小太阳振奋了,才有力量去祛除湿气。

醋中含有醋酸,不仅可以抑制脂肪合成,还有助于脂肪的燃烧,特别是内脏脂肪的减少。而姜呢,生姜中有很多姜辣素,可以抑制脂肪的囤积,人们用小白鼠做实验,发现姜辣素可以抑制脂肪囤积和血糖上升。

难怪我最近吃醋泡姜之后,到了中午都不觉得有那么饿了,姜让人胃口大开,而每天早餐都固定几个内容,并没有增加饭量,血糖上升的缓慢,饱腹感增加了。

中里巴人认为:醋是直接走肝经的,肝遇到酸就会收敛,这时姜的升发功能也入到肝里,收中有发,能提升肝阳之气。

如果没有时间自己来做醋泡姜,我们找到了一款绝好的即食品。对比了不下10家供货商,试吃之后,这款接近满分。一点乱七八糟的添加都没有,良心手作,现成的无添加的醋泡姜。

无添加:酸是养肝的,如果又吃了很多添加剂,需要用肝来代谢,肝反而受累,得不偿失。

铜陵白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 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每天吃3片,一罐可以吃15天,4罐正好可以吃上两个月。好吃的姜,是能让不喜欢吃姜的人,也爱上了吃姜,并且在身体里默默发挥作用。

若是不喜酸辣口感的朋友,喜食甜,那么这款糖冰姜也适合夏日炎炎的三伏天,而且更方便携带,适合经常外出或是上班族,味道甜辣,小朋友也喜欢吃,就想吃糖片一样,含在嘴巴里,慢慢姜的味道才会出来,而且不会辣嗓子哦。

现在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吃雪糕冷饮,本就脾胃娇嫩,再被雪糕一伤,很容易拉肚子,腹痛,挑食,胃口差,吃一点就饱,瘦弱不长个,如果孩子有这种情况,可以吃点姜把脾胃养起来。

这款糖冰姜用的也是正宗的铜陵白姜,纤维少,用作炒姜片也很合适,外面裹满了糖霜,含在嘴巴里甜滋滋的,有白糖和红糖两款,都是天然的蔗糖炒制。

红糖是云南苗族的,扶正祛邪,固本培元,香醇浓郁,像是这款红糖白姜,配料只有白姜,红糖和枸杞,没有添加剂防腐剂,干净卫生,安全有保障。

炒糖和姜的都是几十年手艺的老师傅,火候精准,炒出来的姜片甜度适宜,不会甜的发腻,也不会过火发苦,糖霜裹的也很均匀,甜滋滋的。

每一袋都是铝箔包装的,密封性好,不用担心受潮变质,都是小袋装,也不用担心吃不完浪费,一天一袋没问题,随身携带很方便。

身边很多原本不喜欢吃姜的朋友,都能接受这个味道,含在嘴巴里,姜味和红糖的味道滑入喉中,做个健康的小零食非常不错。而且在杯中加入几片红糖姜片,用开水冲泡,红糖姜茶就做成了。

像是突然被雨淋了,或是女性生理期到访,来上一杯温热的姜茶,暖心暖胃又暖身,身体微微发汗,也不用担心湿寒侵体,威胁到健康。在三伏天里,珍惜我们能出汗的时候,彻底把体内的阴寒湿气排一排。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