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更多栏目 > 养生保健

养生保健

中伏将至:抓住一年里最宝贵的排寒黄金期,这几天千万别着凉!

养生保健佚名2023-07-18

进入中伏第一养生要义:多出汗,常排寒刚入伏的时候,我们就千叮咛万嘱咐,要多出汗,把寒气排出去。时至中伏,大暑已至,更是阳气最盛,热浪滚滚的时节,此时不排寒更待何时?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方式,在最热的时节适当多出汗确实有利于身体健康。出汗能够调动全身器官,有助于排出体内的风寒湿气,让身体更清爽健康。

反之,如果任由寒湿在体内积累,可能引起身体问题

聪明的你可能就会问了:身体里这纠缠不休的寒气,究竟是怎么进来的呢?

那么,「不得虚」是啥意思?邪为啥会伤到你呢?

重点来了!中伏期间,尤其容易「两虚相得」,病邪伤人!

务必要注意的是立秋节气。内经认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大节气交接当天,是「太一移宫」的日子,如果出现5级以上大风天气,是务必要躲避的。

最好做一个艾绒肚兜给自己用。里面的艾绒一定要选好的,三年以上的陈年艾绒最佳,温和不上火,不燥热,温阳驱寒的效果也好,艾绒的种类以南阳艾和蕲春艾为佳。

这样即使不愿意睡觉穿衣服,不盖被子,也不用担心晚上被寒风冷气给吹了,也可以做的大一些,白天穿在衣服里,也不怕在地铁或是公司里长久吹空调,肚子受寒了。

这个内胆和外面是可以拆卸出来的,内胆不要清洗,里面都是厚实的艾绒,等到天气晴朗的时候,经常拿出去晒晒就可以了,外面贴肤的这层是可以清洗的。

这个比起三伏贴来说更温和,如果皮肤对于胶质类的东西过敏,像是我母亲,贴个创可贴手指都能起很多小水泡,这种皮肤就谨慎使用三伏贴和艾草贴,可以用一用这个艾绒肚兜,很亲肤,不刺激,也能帮助我们护住阳气,排寒,只不过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三伏贴贴起来!中伏温补阳气

它利用的是一些辛温,补阳的草本,来补足身体缺失的阳气,而且用着非常温和,小孩子,老人都能用,适合咱们大部分人的体质。

三伏贴一般是贯穿三伏而贴,体内寒气重的,可以连用三天,休息一天,再继续连用3天,这样循环往复,每天6~8小时,小孩子2~4小时。

三伏贴好不好用,关键看里面的原料,这款三伏贴用的是元胡,白芥子,细辛,甘草,肉桂,桂枝,冰片等,都是地地道道的天然萃取之品,没有经过化学处理,我们利用的就是它们天然的能量,这样的草本才是劲儿最足的。

很多人觉得夏天贴这个闷热,但是它的透气性很好,都是很轻薄,夏天贴着不容易闷汗,也不容易发痒,都是低敏材质的哦,而且撕开就能闻到草本的味道,不是那种很呛的,贴在身上,出门在外,味道也不会让人觉得尴尬哦。

这也是在三伏天最简单的补阳方法啦,很适合我们这种懒得动的人,而且这一盒全家老小都能用,经济实惠。

大暑逢中伏,最烦恼的就是暑湿。尤其到了大暑二候,物候已经是「土地溽暑」,天地就像个大蒸笼似的,人呆着特别不舒爽。

这时候的吃食,照着民俗来就好。

老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为啥伏天这段时节,民俗要吃面呢?因为小麦去麸后性温,补脾胃好消化,且补养中焦。

不要做成调味汁拌凉面,推荐汤面或者丰富面码和卤汁的吃法

  • 面码不要永远是黄瓜丝,可以加入B族维生素更为丰富的焯青菜、嫩豆角、嫩豌豆、嫩毛豆等

  • 吃姜

    解外寒,温内寒,止呕止泻,解毒开胃,生姜都是首选的药物,伏天暑湿重,阳气旺,多吃姜不仅可以发散体内的湿气,还能养好脾胃中焦,温中散寒,健脾开胃。

    姜的吃法太多了。大家平时可以做姜汤、姜粥、炒菜放姜丝,做馅儿时也加点儿姜。生姜和红枣也是明星伴侣,暖宫温中,伏天早上用醋泡姜,温阳驱寒,但要注意有上火热症时不要吃。

    强烈推荐每天早上和早饭一起吃。早晨7~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最能升阳气,促进消化。而且一早上就胃口大开的感觉不要太好。

    姜吃完了,还会剩下一些醋,被姜加持过的醋,更加开胃、助酸、止痛。

    现成的无添加的醋泡姜。

    我们找了很多供应商,试吃之后,这款最满意,最打动我的是无添加,良心手作。

    铜陵白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 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喝茶

    生大米,对就是我们吃的大米,放在锅里,小火炒到微微焦黄,然后密封保存,随时用开水冲泡。

    有人觉得大米吃多了会生湿,其实不是的。水稻长在水里,早就练成了抗湿的本领,越是这样的植物其实越是健脾祛湿的。焦香入脾,而且香可燥湿,让脾舒畅。

    方中的麦芽和佛手,强强联合,一个调畅中焦一个疏肝理气调畅中上焦,既助祛湿,又助阳升发,防止火热之邪的生成。

  • 佛手疏肝理气,可以调畅气的运动,尤其是中上焦,防止肝郁化火。

  • 莲子补脾益气、益肾祛湿;薏苡仁,性凉,有利水渗湿,健脾胃的效果;芡实温补脾肾,利水祛湿;橘皮健脾益气,祛湿化痰;黑豆补肾清热;菊花、荷叶清热祛湿,主清中上焦之热;甘草滋补脾胃调和诸品。

  •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