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更多栏目 > 养生保健

养生保健

趁着三伏天,化开你身体里囤积的寒湿!

养生保健佚名2023-07-28

伏天已经过半,你晒背了吗?很多地方总下雨,或是工作忙,来不及晒背,但是身体里的寒邪也积攒了不少,大自然中夏天没啥寒邪,但是人类为了抵御暑热,开空调,冷饮,冰激凌,冰箱里的水果啊,就会有很多插电的寒邪。

不只是在夏天,一年四季,我们身体里都在慢慢积累寒邪,趁着伏天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散掉你身体里各个角落的寒湿,事半功倍。过了这个时候,气血往里收,就不太适合这样大张旗鼓的补阳气,散寒湿了。这几个方法最适合伏天来做,不要错过。

中伏排胃寒,按一按这里:

现在正是中伏(到8月14日),中伏排胃寒正是时候。张宝旬有一个排胃寒的小妙招,他是这样说的:

胃寒不适,按压鱼际青筋处,打嗝为有效。轻刮勤刮去胃寒。

为啥是鱼际呢?《灵枢·经脉》: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

看看你手掌的大鱼际,如果颜色发青,这说明胃中有寒。为什么颜色会发青呢,因为脾胃虚寒,气血运行就会变慢,鱼际这个地方的气血运行自然不好,出现清寒之色。

鱼际穴是肺经的穴位,其实也是刺激肺经,肺主气,朝百脉,激活肺经的鱼际穴,肺气强了,帮助把肠胃的寒气排出体外。

怎么操作呢?

你可以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顺时针按揉,也可以按压,一般会比较酸疼,因为这块肌肉面积比较大,相对可以忍受,能打出嗝最好啦。中伏按压最好,中伏排胃寒。借着天时事半功倍,当然过了中伏也可以按压。

一颗丸子,帮助排寒

除了按压鱼际穴,帮助脾胃温阳排寒的,就是肚脐贴了,

一枚小小的丸子,按照南怀瑾老师的方子,做成肚脐贴,直接填入你的肚脐。刚好可以排掉脾胃的寒与湿,这个秘方,只有三味:桂圆肉、花椒、艾绒,性味都偏温热,且都归脾经,把脾胃的阳气补得妥妥的。

怎么用呢?

晚上睡觉时,悠悠地捏一丸,把它放到肚脐眼,用医用胶布贴住固定,第二天早上起床时取出。记住哦,第二天早上起床就取下来,最迟也要在10点前取下哟。千万不要贪心,以为贴得越久效果越好。用三天可以休息一天,也避免上火。

这颗小丸子,可谓是「气力十足」,同事福大大从小脾胃弱,贴了一晚上,早上起来肠鸣、拉肚子,拉肚子后像是把藏了许久的垃圾都清走了,很久没有这么清爽的感觉了。拉了几次,还一点不觉得虚,小肚子暖暖的,走路都轻快了。

身体的一坨寒冰,渐渐被丸子的阳气所化开,变成水,排出去。想想这样的寒气一直在身体里,也怪难受的。

「春灸气海,秋灸关元」

体寒体虚的人在立秋后别忘记艾灸这里

立秋(后天,8月7日)灸关元穴。自古就有「秋灸关元春灸气海」固本培元的方法。关元,顾名思义,就是关上元气之门,使元气不再外泄。秋天是固守阳气的最佳时节,这是顺应天时,做到天人合一。

关元在肚脐以下,也就是位于中下焦,温暖的是中下焦的阳气,温阳补肾,固先天之根本。

在肚脐以下三寸的位置。我们把自己的四个手指并拢的这个宽度,就是3寸。

湿气重的人也可以用这个方法,适合这些问题:

  • 食欲不振,口淡无味,有时候吃东西还想吐

  • 胸闷,吃饭后腹部胀满

  • 四肢沉重,没有力气,容易劳累犯困

  • 有些人皮肤特别油腻,爱长痘

  • 肉又多又软,四肢及面部浮肿等

  • 容易出汗、感冒

每天10~15分钟即可,一周1~3次,感觉上火就停下来。阴虚 湿热中热特别重的人不艾灸。过了立秋,天气燥热了,就不要艾灸了。

秋天艾灸,艾绒的火力一定要温和不燥热,才能把阳气小火慢炖一般补到身体里。

如果你下焦虚寒比较严重,也可以多多拍打和艾灸八髎穴。

如果你不方便艾灸,我们也可以换一种简单的方式,艾灸贴,无明烟无明火,还不用担心被掉落的艾灰烫到。

利用的是艾草的挥发油,通过敷贴的方式,让这些草本力量进入到皮肤中驱寒逐湿,就和我们崴脚了贴膏药来活血化瘀的原理一样。

艾叶驱寒逐湿,还能温补阳气,温通经脉,川贝母清热,牛黄解热解毒又镇痛,白果除湿化浊,天竹黄凉心定惊,这些结合在一起,既不会温燥过头,让身体上火。又能帮我们把体内的湿毒排出去。

省时省力,撕开离型纸,只需几秒钟,就能轻轻松松为身体祛湿,懒人必备哦。

不知道怎么贴可参考下图:

泡脚去湿,最简单的祛湿方:花椒煮水

湿气,蔓延到皮肤上,就是难受的脚气,湿疹,各种小疹子……都可以让花椒登场。

花椒20粒,10g食盐,大火煮沸,小火煮15分钟,用于患处(熏洗、涂抹),每天10分钟。

花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接腥、凉血润燥。是湿气,特别是寒湿妥妥的克星。如果你常常待在空调房间,每天感受着冷气的澎湃和脏腑深处的寒气。或是舌苔很厚,特别白腻,湿气很重,都可以用花椒泡脚。

越是伏天,出汗越能出透,通过泡脚,能把深层的寒邪湿气,排的更彻底。如果是冬天,腠理闭合的时候,则是向里收的时候。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