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不足的6个表现,用6个方法补足阳气,秋冬不生这些病!
国医大师李可老先生就有一句非常著名的总结,他说:“无论南北人士,其症往往以阳虚寒湿症者占十之八九,而阴虚火旺者百不见一。” 在古人看来,供养人体并保持其中健康的两大要素正是血和气,其中气分阴阳二气,古人认为,这气来自于血,所谓“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即虽说血是气的母亲,是产生气的基础,但是气的产生正是为了统帅血使之流转全身的。 阳化气,阴成形。”直白了说就是阳气是藏在身体中的,而如何看出阳气匮乏与否,是要参照阴气所化的“形”的。 第一:涕泗横流止不休 关于为什么会受到滋扰,国医大师李可老先生就说:“要么是空调开多了,身子太暖但是内脏太燥了;要么是在温暖与严寒的环境下交替太多了,阴阳被扰乱了。”现在仔细想也确实是这样,虽然说太冷这空调是要开一开,但是开了之后就不要太过频繁地在寒冷与温暖之间来回太多,古人云:“热不可骤寒,寒不可骤热。阴阳易交,病由此生。”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关于如何改善这种涕泗横流的情况,照古人的看法是要多晒晒太阳,或者多接近阳气充沛之物,其中阳气最为充沛者,便是天上的太阳。所谓:“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 大人小儿都要常晒太阳。如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中说:“无风之时,令母将儿于日中嬉戏,数见几日,则令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 第二:手脚冰冷脸色虚 同时,如果阳虚虚越厉害,那么手脚的温度就会越发的低,而且不止限于手脚,甚至有人这膝盖以下,胳膊肘以外一摸起来都是冷冰冰的,这其实就是因为阳气虚弱,进而使血液循环也为之变差所造成的。 应对之法:晚间煮姜泡个脚 首先第一步:切姜成片,然后熬水煮姜,等汤水滚烫便可下姜转小火熬煮三分钟。 而除了烧姜汤,你可以在家煮一份孙思邈发明的温胆汤来泡脚,煮法与上面类似,只是多了很多材料而已,这温胆汤主要由六味药材组成,即:茯苓(利水)、竹茹(排毒)、枳实(化痰)、陈皮(畅气)、甘草(提气)、半夏(降燥)。 当然如果你嫌麻烦,也可以选择商城里的这款温胆汤,选材是上等的可以保证,而且配方也是参照古法古方去配出来的,甚至你煮来喝,也是没有问题的,别听喝脚汤看起来滑稽,但这正是对自己效果及安全性的自信。 第三:出门易冷又怕风 但这种情况只要维持好阳气充足的状态就可以了,这类现象出现也往往反应了阳气虚弱和体内生化的热量不足所致,进而导致人体御寒能力也相对更差。所以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让自己的阳气多一些,寒气少一些,这里就推荐大家居家时能给自己炙些艾灸。 这里推荐大家在家可以用“隔姜灸”来帮助自己驱寒,做这隔姜灸,其实颇为简单,一般要用到姜片、艾绒和食盐。 一般隔姜灸的艾绒用量宜少不宜多,宜温不宜烫,另外不建议在家自己施艾,一来是现代人脾胃虚寒,但会艾灸的少,艾灸的专业性比较高,操作不当,容易烫伤皮肤。二来是如果一个人在艾灸,身边无人照看,就容易被烫伤。 而这款无火艾灸贴,正利用了艾草的温阳特性,透过皮肤渗透到经络之中,和传统艾灸的原理类似,艾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驱寒逐湿的特性,特别适合身体寒啊多的我们,此外这个黑色的膏中,不仅有艾草,还添加了干姜、制川乌、薄荷等草本,经过科学配比,制膏,一撕开就闻到浓郁的草本香。 第四:咳嗽感冒脑袋痛 但如果我们体内阳气充足的话,就不会有太多的事,你像头疼、发烧尽管严重难受一时,但只要阳气充足,那么这点小症也是来得快且去得快的。但一旦出现阳虚的情况,那么身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也会相对下降,并且一旦染病就容易长期不散。 所以这边建议大家每天晚上要睡觉了,就用用南怀瑾大师的“温脐法”来调养,做这个温脐法,得先拿一个纱布,然后往里面塞一枚去了核的龙眼肉,接着再倒入几枚红花椒,再配上艾绒一同捣碎,当把纱布里的原料捣成泥时,就可以在晚上将睡的档口从纱布内取些药泥塞到肚脐眼上。 这主要是艾绒有“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的作用,并且艾绒在属性上还最和小姐姐们贴合:“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 如果你也有以下几种情况,就用肚脐贴来调理下身体吧。 2. 脾胃虚寒、长痘; 4. 腹部凉,宫寒; 6. 睡不好,且舌头两侧齿痕重; 第五:睡眠之时太难受 而即便想睡,却发现已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或是睡眠的时候,脑中思虑又过于集中,最后以至于熬上一晚,使身体阳气大为折损。 所以现在推荐大家喝些酸来安安肾、养养肝、散散气、升升阳,比方说在睡前去熬酸枣仁汤来安稳自己的心神。 酸枣仁汤做法:准备酸枣仁五十克、冰糖二十克、罗汉果一颗。 我们也在酸枣仁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改动,做了酸枣仁膏。 用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还配上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百合; 补心安神,养血益脾的桂圆和大枣;帮你补益心脾; 之前小伙伴觉得比较甜,我们做了减糖版,熬得比以前更浓稠,也就是每一勺的密度变大,有效成分更多了。 古人云:“胃不和,则卧不安。”一旦胃不能养好,那么便容易惹湿热上身,严重者甚至会积热为瘟,从而给身体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 所以建议最近大家可以用山药来搭配鸡内金煮个粥吃,这里这个鸡内金是鸡胗上的金色软膜,鸡在消化食物的时候多以这层软膜进行辅助消化,古人讲究以形至性,加之近千年的摸索,也懂得了鸡内金有助消化的功用,一般我们去中药材店里便可买来风干的鸡内金。 做粥前先将砂锅预热,然后倒入杂粮或者精米,添水烧开后先加入切好的山药块,然后小火慢煮至山药软化,接着便将鸡内金夹在火上略微烤干,然后用菜刀研磨成粉,再加入粥内,待山药鸡内金粥内山药软糯、米香四溢时便可取出食用,一般家里人可以都来上一碗,但如果家里只有你一个人,那么建议可以留着当早餐用。 并且我们家鸡内金山药饼的选材皆有保证,所用的山药俱是淮山铁棍山药,对比一般山药其滋养的效果更加出色。 同时用的鸡内金也采自民间农户家里的走地鸡,效果不知道比药材店里的养殖鸡所产出的鸡内金好了多少倍,每晚这样轻轻掰扯两片吃下肚来,同时又戒掉了吃夜宵的老毛病,岂不美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