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将至:准备“猫冬”,千万别做这3件事,避免消耗自己的阳气
霜降作为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和冬天相承,而即使是初冬,自然界的阳气也处于骤减之中,阳气不足,万物凋零闭藏。我们人与自然要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遵循将阳气闭藏于体内的原则。 《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秋冬万物闭藏,人体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冬藏是否做好绝对了来年的健康与否。很多人到了春天身体小毛病不断,这就是冬藏没有做好。故此,接下来的日子,要减少耗损阳气的性味,避寒就温,一起为冬藏做准备。 第一件:千万别熬夜 一天之中,阳气昼夜循于周身御敌于外,夜晚归于阴,一年之中,秋冬养阴,应顺应秋季特点,阳气逐渐敛降于阴分之中,潜藏封存,阴阳和合才能身体健康,然而很多夜猫子爱好熬夜,晚上还要亢奋不睡,迫使阳气外越,不能敛降于阴,耗散阳气。 第二件:千万别受寒 疼痛是寒邪的主要特征,若寒客肌表,凝滞经脉,则头身肢节剧痛;若寒邪直中于里,气机阻滞,则胸、脘、腹冷痛或绞痛。人身水谷精微物质的输布,有赖于阳气的温煦推动作用才能畅通无阻。寒凝经脉,气血失于温煦,易使经脉气血凝结阻滞,涩滞不通,不通则痛。 我们在艾灸时,对于艾条的选择要注意,最好使用陈艾,陈艾的颜色以土黄色为佳,燃烧时烟气也相对轻柔,陈艾的艾火不急不燥,柔和通透而不烈,灸感会舒服。 但身边很多亲戚朋友都说,冬天艾灸不方便,一是天冷,施灸时怕受寒;二是冬天基本都门窗紧闭,室内艾灸烟排不出去,很呛。考虑到这个问题,我们寻找到一款非常适合冬季艾灸的东西,名为艾灸宝。 上了年纪的人,对温度都不像年轻人那么敏感,有时候艾灸温度过高,没及时拿开,就容易烫出泡来,当时外婆自己在家艾灸肚子时,艾灰就落到皮肤上,烫出了一串小水泡,后面就再也不敢自己在家艾灸了。 艾草也大绒厚,经过多年陈放,去其造型,艾绒非常细腻,封在垫子中,再利用另一层加热垫对艾绒进行加热,艾草的能量能深层渗入人体,这款艾灸宝的面积很大,能牢牢盖住腹部,暖腹暖胃又暖宫。 而且无论是身材是胖是瘦,都能敷哦,用的是弹性非常好的魔术贴固定,很牢固,固定在腹部、腰部、腿部、后背、肩颈处都是可以的,身体哪里进了寒邪,哪里受寒疼痛就敷在哪里,体内的寒邪被清除到体外,艾草的效力再促进阳气的生发,这耗损的阳气就一点点被补回来了。 第三件:千万别吃撑 同样是进补,有的人补了之后面色好气色佳,而有的人补了之后不但无效,还会出现腹胀、腹泻、便秘、口臭等情况。这就属于补不进去,原因就在于脾阳弱,脾胃不好,这些人一旦吃多,脾胃无法运化这些食物,积滞在体内就会出现不舒服。 所想在这个冬季好好进补,那就需要这段时间把脾胃养养好,补足脾阳,疏通脾胃的积滞,这样吃下去的东西不但能被身体转化为所需营养,还能吃不胖,睡得好。 后来传到清朝,成为乾隆皇帝经常吃的一种糕点,几乎常年不断。后来慈禧太后也是如此,非常喜欢这种糕点,究竟是怎样的糕点,能让当时养尊处优的皇帝太后如此青睐呢?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特点是“守而不走”,能守护住我们脾胃;在八珍糕中,白术和党参协同“作战”,共同滋养脾阳。 薏苡仁同样是健脾利水的,但主要作用是祛湿浊,和茯苓还不一样,它是往下走的。故此茯苓和薏苡仁这一上一下,一升一降,咱们脾胃的气机就运转起来了。 八珍糕的发明者、明朝大医陈功实说,一个脾胃虚弱之人,如果服用八珍糕百日以后,他就会身轻气爽、元气大增。做法罗大伦博士也有讲,便是把上述这些食材都磨成粉末,再和糯米粉或小麦粉混合,揉成面团,和蒸馒头一样放在蒸笼里蒸熟即可。 根据现代人的体质,对初始配方加以调整,把党参、白术、白扁豆、芡实替换成鸡内金、山楂、麦芽和砂仁,把传统的糯米粉换成了小麦粉。 而且积滞的东西清理完,里面的气机一定不对劲,就和洞穴中乌烟瘴气的环境一样,这时也得需要一味能够调顺气机,让气机平顺下来的东西,麦芽行气,起到了调理气机的作用。 山药主健脾,把脾胃运化给强健上来,山楂味酸,有收敛效果,把这些补益脾胃的给收敛住,使之不流失。 烘焙过后,食材的味道被完全激发出来,浓郁的麦香,有股淡淡的焦香味儿,即使没有添加蔗糖,食材本身的甘味也有一股淡淡的清甜,不能吃甜食、不能吃糖的朋友都可以放心食用,软糯好嚼,干湿适度,不噎嗓子不黏牙。 霜降将至这三件有损身体阳气的事情就别再做了,养好阳气不外泄,一起为冬藏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