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出汗耗气又伤阴,汗越多人越虚!但是它才是气虚的元凶
很多朋友生活方式也没太大变化,但总感觉身体很虚:气色不好,容易头晕乏力,睡不好,整个人懒洋洋的,什么都不想干,注意力不集中、健忘,情绪自控能力变差...... 1、出汗多:耗气又伤阴,汗越多人越虚 夏天气温高、湿度大,微微出点汗,犹如毛毛雨绵密是正常的,但如果运动不多,甚至不运动,也没觉得多热的情况下,汗就不停的往外冒;离开空调汗根本停不下来,稍微动一下汗像水流一样往下淌,衣服都湿透,那一定要注意! 中医认为“气随津脱”,出汗太多不仅消耗阴液,气也跟着跑出去,气血就这样随着汗液白白流失了,出汗越多人越虚: 出汗多的人,好好养护阳气,适当补气 。流汗多、觉得热的时候,不要喝冰镇的饮料、吃雪糕和冰镇水果降温,防止阳气受伤; 。不要长期待在风扇、空调、穿堂风的环境中,天热睡觉时不要光膀子;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 中医里补气有人参、西洋参,各有各的优势,适合的人群也不尽相同。 不过身体淤堵的人,单独用人参容易上火,最好搭配一些健脾祛湿的茯苓、陈皮、莲子、芡实等一起用。 夏天出汗多,气阴两伤,西洋参更适合,滋阴又补气,还不容易上火,心烦口渴,倦怠乏力,口干舌燥的时候用它泡水喝很舒服! 人参 桂圆肉,是绝配,气血双补 人参擅长滋阴补气,桂圆肉擅长补 血、养心脾,特别适合心、脾都虚的夏天! 建议出汗多、平时熬夜多、操心劳神的人,经常吃些人参、桂圆,煮茶煮粥煲汤都可以,把身体损耗的气血阴津都补回来。 玉灵膏出自清代名家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玉灵膏一名代参膏。自剥好龙眼,盛竹筒式瓷碗内,每肉一两,入白洋糖一钱,素体多火者,再入人参片,如糖之数。碗口幂以丝绵一层,日日于饭锅上蒸之,蒸到百次。 中医博士罗大伦也曾经在《百家讲坛》经过这个方子,他临 床用也很好,可以迅速补气血。而且经过足够的蒸制时间,很好吸收,脾胃虚弱的人吃起来没什么负担,就连产妇、哺乳期的宝妈也可以吃。 孕妇不适合。 夏天阳气在外,腹中虚寒,阳气少,脾胃的消化功能是一年四季中最弱的!而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能不能化为气血,全靠脾胃。 脾胃是能杠就扛,实在抗不住了,别说生化气血了,它能直接*工,让你:胃胀气、食欲不好、拉肚子、便便不成型、便便粘马桶、排便费劲! 这时候恢复胃动力,最重要的是给脾胃减负,少吃生冷寒凉不好消化的东西,少量多餐,每餐吃七分饱,适当吃些健脾化痰、开胃消食、行气散瘀的食物,比如山楂、炒麦芽、鸡内金、陈皮! 怀山内金粉,是民国大医张锡纯的方子,化瘀的能力超出我想象。 这个方子最重要的是鸡内金,它是鸡的胃(鸡胗)里面那一层黄色的膜,是非常重要的药物,民国大医张锡纯认为鸡内金: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 民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脾胃积食 血瘀 毒热 湿浊 这款怀山内金粉就是用生的怀山药和鸡内金磨成粉,添加了开胃消食、行气散瘀的山楂、活血补血的红糖而成,既能健脾胃,又可以补气血、消积食、化瘀解郁。 血瘀、气郁的朋友用它来补气最好了,因为补中有消,能消去瘀滞。 大便不正常,一定是脾虚了! 所以,「有钱勿买六月泻」,夏天本身多汗,如果再拉肚子,真是内外俱伤,对气血津液的损耗特别大,真是好汉顶不住三泡稀。 可以每天早上吃几片醋泡姜,或者喝点姜枣膏,补补脾阳;经常吃些健脾祛湿的食物,比如山药、茯苓、白术、莲子、芡实、薏米、赤小豆、五指毛桃等,最好能坚持一段时间,养脾胃是一个持久战! 八珍糕是明代御医陈实功,为了当时脾胃虚弱的皇子研制的糕点,主要是健脾养胃,日日可以食用。 到了清代,这个方子被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看中,到了晚年也日日食糕,这个健脾养胃糕,就是八珍糕。 去掉党参白术,增加砂仁、麦芽、鸡内金、山楂等。鸡内金是化积的好物,但凡脾胃中有瘀堵,鸡内金都可以疏通,清理掉,为后续食材发挥性味清理障碍。 麦芽甘平,行气健脾,尤其擅长化淀粉性食物,同时还有疏肝理气、解郁之效,秋季受肃杀之气影响,人的情绪不稳定,容易抑郁伤感,肝气郁结,有了麦芽助攻,也不必太过担心。 茯苓的健脾是通过泄湿来完成的,脾土最讨厌水湿,茯苓的存在可以帮助脾土清除水湿,使脾气上升。 莲子肉清心醒脾,补中养神;芡实是收敛的,补脾止泻,帮我们把这些补进去的都给固住,不流失;山药健脾益气,这三味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补脾的同时,有收涩的作用。 闻之,特有的八种食物混合的谷香扑鼻而来,食之,软糯细腻,经过烘焙后,食物中特有的焦香被激发出来,越嚼越香。而且不添加蔗糖,还原食物本身的味道,更为健康,不能吃甜者也能放心食用。 这个夏天,化掉湿气,颐养气血,安身静气,内心清凉,脏腑温暖。愿我们都能安康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