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15日,人体从阳盛转向阴盛的时期!做好4件事
“夏气之应,养长之道。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以廿四节气论,立秋节气后为秋天。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 预防“悲秋”最有效的方法是心理调节,要注意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此节气中多加强夜里的睡眠时间很有道理,正好借此以补偿夏日的睡眠不足。秋季早睡,完全符合“养收之道”的养生原则。夏末秋初,天气逐渐转凉,由于昼夜之间温差增大,病邪易趁虚而入。 立秋气燥,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涩甚至便秘等情况,所以润燥成为立秋后的重点。 《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肺在五色里属白,可以通过多食白色的食物来达到生津润肺、补益肺气,比如莲子、山药、茯苓等。 咱们这款八珍糕,正是在这个古代的经典配方上加以调整,而且没有蔗糖,实打实的原始谷物滋味,像是不能吃甜食的朋友们,也可以放心食用。 鸡内金,鸡之脾胃也,主要起到清理的作用; 麦芽行气健脾,擅化淀粉性的食物; 茯苓祛寒湿,性味往上走,与薏米搭配,一升一降,体内的气就顺畅了。 山楂和胃;山药在健脾的同时宣发肺气。同时还能收涩住这些食物的性味,不至于吃进去就流散出来。 糕点细腻软糯,非常容易掰开,嚼起来也不费劲儿,经过低温烘焙,香味被完全烘焙出来了,干湿适度,咱们老年朋友即使牙齿状态不是很好,也能咬得动,嚼的烂。 另外,《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泄之。”因为酸味收敛补肺,又能生津润燥,辛味发散泻肺,所以要多吃味酸甘润的果蔬,如西红柿、枇杷、柠檬之类,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 运动养生可以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运动,比如慢跑、太极、快走、瑜伽等,保持适时有度、循序渐进地进行。 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 虽然是立秋,但仍未出三伏天,天气逐渐开始转凉,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仍然较高,气温的变化大,整个夏秋之交就在寒和热之间挣扎,在热的顽强坚持下,逐渐把热赶出舞台,古人把这种现象叫做“争秋夺暑”。 人体这个小宇宙的规律与大自然是一样的,此时自然界的阳气变化从“长”的状态转向“收”的状态,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由阳盛逐渐变为阴盛的时期,即夏天阳气外散的状态逐渐内收,阴气渐长的时节。 之所以要养背,那是因为我们的身体上,背为阳,腹为阴。只要保养好背部,就能让人体的背部滋生出源源不断的热量。 四个方法点燃人体阳气捏脊是儿童推拿手法中常用的方法,成人也可以用来保健。 2、搓背 如果自己不方便,也可以让他人代为搓背,用力不要过猛就行,以免搓伤皮肤。 肚脐就像是我们的另一个嘴巴,可以吸收,还不用劳烦脾胃去运化,特别适合脾胃本来就不好的人。 南老在《我说参同契》第五十四讲中这样说的: 睡前取一丸,直接贴肚脐上,第二天早晨醒来撕掉就可以了,上热下寒的朋友,火气在上,可以先贴两个脚底的涌泉穴,引火下行,这样不易上火睡眠也会更好。贴3天停1天,让身体慢慢适应变化。 如果你也有以下几种情况,就用肚脐贴来调理: 2. 脾胃虚寒、长痘; 4. 腹部凉,经常胃疼; 6. 睡不好,且舌头两侧齿痕重; 7. 痛经,宫寒,有血块。 |
相关文章
- 冬至后:一年里阴气盛,阳气弱的15天,养阳做好3宜3忌!
- 冬至已过:一年里阴气盛,阳气弱的15天,养阳做好3宜3忌!
- 三九寒冬:一年中寒冷的27天,做好5件事,升脾阳,温暖整冬
- 冬天常吃醋泡姜!记住5不做、3常吃,健脾胃、养阳气、不上火
- 三九寒冬到了!在这27天里,中老年人小心这些事
- 冬至后,耗你气血的3件事,记得戒掉!
- 小小一颗健脾胃!常吃化痰祛湿、调理脾胃,冬天吃正当季
- 数九寒冬:少吃破气的食物,把气血收得紧紧实实
- 脾胃最喜欢的4个食物:脾胃差、气血虚的人,照着吃就对了!
- 把心火往下引到肾,温暖腿脚,避免上火和怕冷
- 冬季是养脾胃的好时期!国医的调脾胃方法,都在这里了!
- 冬天萝卜和它搭配,化掉体内的痰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