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过后:喝一碗润养汤,快速补足你的气血津液
今年夏天真的很热,昨天白露节气了,终于有点秋天的味道了。秋养阴,好好借助大自然的赐予,把一夏天折腾的气血,津液快一点补回来,等到真正秋燥的日子来了,我们也血槽满满。 今天这个汤特别适合:
一碗汤,只需要一个食材就够了 秋凉了,看荷花吃莲子,污泥之中也有美丽。那便是莲藕了。 都说荷花高洁,出淤泥而不染,藕节在混沌之中,自有品格,岂不是更厉害? 为什么是藕呢? 它的好古人早知道:古籍中对它的描述,美丽的不得了! 《本草纲目》:「夫藕生卑污,而洁白自若。质柔而穿坚,居下而有节。孔窍玲珑,丝纶内隐。生于嫩弱,而发为茎、叶、花、实,又复生芽,以续生生之脉,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 《神农本草经疏》:「藕实得天地清芳之气,禀士中冲和之味,故味甘气平。」它是药食同源,可以作为特别好的食疗 《食疗本草》中是这样说的? 生藕熟藕,各有各的好。《本草经疏》中说:「生者甘寒,能凉血 止血,除热清胃,故主消散瘀血」。而「熟者甘温,能健脾开胃,益血补心,故主补五脏,实下焦,消食,止泄,生肌,及久服令人心欢止怒也。」(亦有说熟藕是性平的) 因此,熟藕相对平和,禁忌人群也少,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有一个妙法,几乎适合所有人,可以养血,安神,润 燥。 这就是浓藕汤! 真是好奇,这是啥味道呀!说干就干!250g左右的藕,搭配1000ml的水,1:4的比例,和熬粥差不多。 切块的时候,记得把上面的藕节保留,藕节是两个藕相连的地方,一般做菜的时候容易扔掉。《食鉴本草》说:「藕节煎浓汤食,最能散血,吐血虚劳人宜多食。」别把宝贝丢掉了,一起煮水! 煮上40分钟~1小时,整个屋子都是但那种淡淡的藕香味,1小时后水已经变成淡粉色了。 倒出来时很美的颜色,相机颜色有点偏差,肉眼看是很粉的颜色 喝下去真的特别润,是水在口中融化开的感觉。按照书中的说法,可以加白糖,不过没加就已经很甜润了。用玻璃壶比较省事儿,如果在家能用砂锅更好,砂锅是土做的,二脾胃属土,更养脾胃。 用它们:安神养血,生智慧 如果你真的没有时间煮上这么久,推 荐你喝酸枣仁汤,一边滋阴一边养气血。 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肝、胆经,如果生用,味甘性平,能够清肝胆虚热、宁心安神;如果炒了以后,醒脾补阴、敛汗宁心的功效还会增强。 但酸枣仁不可单用,单用不成方,最好加入一些其他的食材搭配食用,比如茯苓、桂圆、百合等,养心滋阴效果更佳。 茯苓味甘性平,健脾宁心。可以保我们心脉的稳定,使心气通畅,同时对脾也有很好地温养效果,而且茯苓还能镇定、安抚情绪,让我们乱如麻的内心渐渐平缓下来。 桂圆滋养补益,对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的健忘,惊悸,以及难眠都有作用;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凡是虚烦惊悸,阴虚燥咳,精神恍惚着,在食用酸枣仁时,一定要加一些百合。 此外还可以加一些枸杞或桑葚,都为养血安神之物。用这些食材煮水后,睡前两小时饮用即可。 若是觉得每日自己煮水麻烦,也可以直接备上两瓶酸枣仁膏,开盖即食,浓郁的膏滋满满都是精华,既清润又滋养,对于秋冬的寒燥来说,尤为适合。 这款酸枣仁用的是河北邢台酸枣仁,小而圆,又非常饱满,此外按照科学比例,添加了茯苓、桑葚、桂圆、莲子、冰糖和蜂蜜。 桑葚可以补气养阴,长期睡不着,伤的就是我们的阴血阴液,滋阴的物质一定要跟上;莲子宁心安神,祛我们心火旺,烦热。 膏滋的关键一看原料,而看熬制工艺,这款酸枣仁膏,每种材料都经过人工筛选,反复清洗、浸泡、炒制、熬制、过滤、多次化膏、浓缩等。12小时浸泡,3道提取,4次浓缩,用武火快速收膏,这些食材通过浓缩后,营养成分最大限度内得到保留,更易被我们身体吸收。 深褐色的膏体,非常浓稠,闻着有股淡淡的清香,没有杂质,膏滋非常缓和持久,容易被身体吸收,这些食材经过浓缩,营养得到完整的保留,最后再以蜂蜜收膏,非常润滑,吃后也不会上火。 喜欢浓稠的可以舀出一两勺直接喝,如果觉得太过浓稠滋腻,就用温水化开,冲泡后拌均匀即可。睡不好的,每天睡前2小时来上一杯,躺在床上后,摒除杂念,安安稳稳入睡,睡得好了,我们的阳气自然会安藏在体内,不耗损。 晚上靠「天补」,最好的补足气血津液的方式是…… 熬夜伤阴,好睡养阴,养血。白露过后,收的感觉更明显了。秋天主「收」,而睡眠,也是「收」,所以白露过后要格外好好睡觉,让身体在晚上「扎下根儿」。 比夏天早睡一点。所谓早睡,在当地时间的22点以前,所谓早起是随着太阳升起后半小时到1小时就可以了。早起才能早睡。在亥时(21~23点)之间睡下,养阴,回血,美容。 秋天可以多做还阳卧。每晚睡前练习把上浮的阳气,拽下来,完后睡觉前在肚脐上贴个南师艾脐贴。 这个贴的配方是南怀瑾先生留下的:桂圆肉、花椒、艾绒,按照1:1:1的比例做成。艾绒和花椒都是祛寒湿的,桂圆补心脾,用一晚上的时间,吸收它们的能量,排解掉脾胃里的寒湿。 有很多用过的朋友反馈,用了晚上睡得好,早上起床会排气、拉出很多便便,还有人肚子里的寒水化散排出之后,肚子变小了!上热下寒的朋友,除了贴肚脐,在脚底涌泉穴也贴上,引火下行,把火气变成元气! 1. 吃生冷的食物容易拉肚子,腹痛; 3. 怕冷,经常手脚发凉; 5. 脸部、头发爱出油; 7. 抵抗力弱,容易受寒。 |
相关文章
- 房事排第一!冬天伤阳气的6种行为,能戒了最好
- 道长张至顺,养生中总结4要点,长期坚持,通经络、养阳气、助长寿
- 人到中年,视物不清,多吃眼睛喜欢的4种食材
- 明日大寒:多吃3个食物,脾肾能量恢复了大半
- “躺着”就能补阳?睡前这样做,促睡眠、补阳气!
- 明日大寒:多吃脾胃最喜欢的3个食物,补足气血、养好脾胃!
- 大寒时节:疏通身体最容易堵的4个地方,迎接春气的生发!
- 阳虚体弱的人:多吃3个有阳气的食物,补足阳气,痰湿少
- 明日大寒,抓住养脾肾的好时机,3宜2忌要做好!
- 巧用鸡内金,清除脏腑6种垃圾,可惜很多人都扔掉
- 阳气不足的6个表现,用6个方法补足阳气,冬不生这些病!
- 冬天要养阳,停止6种习惯,损耗你的阳气!阳虚怕冷的人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