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更多栏目 > 养生保健

养生保健

立冬将至:15天内这样做,把阳气收得紧紧实实

养生保健佚名2024-10-30

立冬15天是一年中进补最关键的时段,抓住这个“进补黄金时期”,借助收敛能量之势,咱们补益的效果翻倍!

补阳气——潜藏能量

本身阳气不足,抵挡不住外界的寒邪,体内寒邪占据上风,阳气若是不足,又不能很好潜藏,那么不光秋季,到了来年的春天,也会小毛病不断,特别是本身有基础病,身体比较弱的老人和孩子。

咱们本就身体底子弱,寒湿体质的朋友,一定要做好保暖,通过保暖,艾灼以及饮食的方式,来补阳气,温身体。

身体有三个部位,很怕风吹,怕受寒,我们百分之八十的突然感冒,头痛,发热(受寒类的)都是这三个部位着凉受寒了。

有句话叫神仙也怕吹后脑勺,说的就是大椎,我们的阳气汇聚此处,若是这里受寒着凉,很容易让身体淤堵不通,会感觉肩颈僵硬,头疼,咳嗽,发热等。

后脖颈咱们自己看不到,可以请家人帮忙艾灼,注意别让掉落的艾灰烫伤自己,想要更省事,也可以准备上一盒艾草暖颈贴,就像是戴围巾一样,可以戴在脖子处,还可以发热,又不会过烫,暖暖的特别舒服。

这些草本搭配在一起,不会特别猛烈,让身体开泄过度,还能源源不断温补进阳气,把寒邪往外排出。

肚脐(神阙)

特别是很多小朋友,肚脐这里很容易受风着凉,没穿好衣服,晚上睡觉冻着了,加上又贪凉,天气冷了也嘴馋喜欢吃雪糕,喝冷饮等等。

切薄厚均匀的姜片,用牙签扎满小孔,捏一撮艾绒,放在姜片上,姜片放在肚脐上,肚脐周围也可以放一些姜片加艾绒,艾绒点燃后,利用这个热量,去帮助腹部这里驱寒祛湿,补阳气。不一会儿,腹部就会潮潮的,还会发热。注意不要烫伤哦。

特别一提的是这里的艾草,南阳艾草,叶大,补阳散寒的效果也更好,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川贝母清热,牛黄解热解毒又镇痛,白果除湿化浊,天竹黄凉心定惊,这些结合在一起,既不会温燥过头,让身体上火。

咱们担心腹部受寒,可以贴一贴哦,其实身体无论哪里受寒,疼痛,都可以用这个贴一贴,本质就是散寒,活血,补阳气的,不知道如何贴的,可以参考下图哦。

脚部接触地面,最容易受寒着凉,特别是喜欢光脚在屋子里走的人,秋冬手脚冰凉的,就要注意脚部保暖了,平时可以多泡泡脚。

晚上也可以泡泡脚,锁住阳气,记得配合早睡哦,减少气血的消耗。睡前泡脚是个很好的收敛阳气方法,还可以驱寒,适合手脚冰凉的人,还可以在水中加入当归,生姜,桂枝或是艾叶,补阳驱寒,促进气血循环。

这款泡脚液有三种,一款针对体内的寒邪,一款针对湿气,还有一款针对咱们赘肉多,胖嘟嘟的人。无论哪款,都是经过长达6小时以上的熬煮,把这些草本成分充分提炼出来,每一袋都是浓缩的精华,非勾兑哦。

老姜泡脚包湿气重,油腻的:配方为花椒,茯苓,白术,佩兰,枳实,甘草,茵陈,藿香,艾叶,老姜,桑枝,桂枝,苏叶,鸡血藤,夜交藤,益母草,路路通和红花。

肉桂泡脚包其中艾叶温通经脉,补阳气,老姜驱寒温中,桑枝祛风湿,利关节,桂枝散寒又助阳化气,温通经脉。苏叶祛风散寒。

2.食补气血——试试3个食方

第一道:黄芪鲤鱼汤

鲤鱼有益气健脾的效果,还能补充蛋白质,黄芪补气,提高抵抗力,里面的生姜也是暖脾胃,散寒的,茯苓祛湿。


(www.Ws46.com)

准备鸡蛋1个、桂圆6颗、红枣3颗、红糖适量。

别看鸡蛋普通,但是滋阴养血,特别是鸡蛋黄,入心,滋补心阴,《金匮要略》中的百合鸡子黄汤有清滋心肺、益阴养血之功,很适合平时心慌气短,睡不着觉,气血虚盗汗的朋友。

第三道:三红核桃粥

红豆、红米都需要提前洗净浸泡。将泡好的红豆和红米一起放入到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小时后,加入红枣继续熬煮,红豆煮开花,加入核桃仁和红糖,用汤勺搅动直至红糖溶化。

以上就是在立冬的一些补阳气,养气血的小方法,男女老少都适用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