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系统人员离职后多久能入股IPO企业?怎样才算不当入股
近年来,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在外任职、入股上市公司等行为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近日,科创板在审企业得一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间接股东中存在8名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的情形,引发了市场热议。然而,9月1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回应称,这8名离职人员并不涉及离职人员主导的投资行为,且间接持有发行人股份数量均不足1股。上交所强调,证监会及交易所对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入股IPO企业坚持严格监管的原则,多措并举切实削减离职人员身份价值。那么,证监系统人员离职后多久能入股IPO企业?怎样才算不当入股呢? 根据公开信息,证监会系统员工离职后较为常见的任职单位包括券商机构、公募基金、PE基金以及企业等。这些离职人员通常具有丰富的监管经验和专业知识,对于IPO企业的核查和评估具有重要的帮助。然而,一些业内人士指出,这些离职人员流向市场机构后,偶有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问题滋生。为了防范潜在的风险和不当行为,监管部门逐渐加强了对离职人员入股IPO企业的监管力度。 2021年5月,证监会发布了《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2号》(下称《指引》),明确离职人员不当入股IPO企业的情形。“离职人员”是指最近2年内的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入股进入期”则是指从离职之日起算的3年内。这一规定的出台,是为了防止离职人员利用原有职权和资源进行利益输送、干预IPO企业核查等不当行为。 根据《指引》的要求,中介机构需要对离职人员的入股进行严格核查。如果离职人员在规定的“入股进入期”内入股IPO企业,即使其持股比例很小,也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当入股”。此外,如果离职人员通过其控制的PE基金等机构入股IPO企业,也可能会被认为是“间接入股”,从而触发“不当入股”的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科创板在审企业得一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间接股东中存在8名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的情形,引发了市场热议。然而,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回应中指出,这8名离职人员并不涉及离职人员主导的投资行为,且间接持有发行人股份数量均不足1股。这意味着这些离职人员的入股并不属于不当入股的情形。 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证监系统人员离职后若要在2年内入股IPO企业是不被允许的。同时,即使入股数量不足1股且并非由其直接持有,也有可能被认定为不当入股。这种规定的出台主要是为了防止可能产生的利益输送和干预行为。 对于IPO企业来说,与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其专业知识和经验,提高IPO核查和评估的质量和效率。然而,这种合作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违反市场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 总之,对于证监系统人员的离职后入股IPO企业的行为,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企业和中介机构也需要加强对其核查和评估的力度,确保IPO过程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市场参与者需要保持清醒头脑,理性看待这种合作模式,并遵守相关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市场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
相关文章
- 胡锡进公布持仓细节,开户到今天浮盈3.1万元
- 解读龙虎榜,游资4.93亿元抢筹三六零,机构净买入13只股
- 摇身变国企?千亿国企,入股这家A股公司!
- 涨停!8万股民嗨了,上市公司回应:矿不是我们的,是股东的
- 奔驰利润腰斩、奥迪暴跌九成!话说都去买啥车了?
- 批量涨停!化工板块龙头6天5板,只因为一个公告
- 4500万买一根“天价香蕉”,水果摊老板:只值两块五
- 发现40多条金矿脉,价值高达6000亿,黄金价格能不能“打下来”
- 华为注册“仙界”“天界”等商标,持续布局智能车领域,图啥?
- 牛散全家买一只股,这家公司大涨
- 美国要在AI赛道上发力,国会有人建议:启动“曼哈顿式计划”
- 可控核聚变概念拉升!14天12板公司再提风险!投资分析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