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五绝诗意具体如下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字词解释:1.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2.遮:遮盖,遮挡。3.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4.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5.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6.忽:突然。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 诗意: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一会儿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乱串,那是暴虐的雨点。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赏析: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 字词解释:1.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2.水枕:等于“载在水面的枕席” 诗意:西湖的鱼鳖,胆子真不小,竟跟着游人跑。西湖的荷花,没有人照料,倒也开得飘飘摇摇。喝点小酒,我在船上醉卧。水是我的枕头,山在向我作揖求饶。月亮在船前边转圈边唠叨。 赏析:诗的开头,就写出这个事实:西湖既是禁捕区,所以也是禁植区,私人不得占用湖地种植。因此,那些被人放生、自由成长的鱼鳖之类,不但没有受到人的威胁,反而受到人的施与。末句,作者把“船”和“月”两种“徘徊”联系起来,就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包含了一些哲理,他要定下神来,好好想一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三) 字词解释:1.乌菱:指老菱。菱角老则壳黑,故名。2.芡:大型水生植物。3.青菰:俗称茭白。生于河边、沼泽地。可作蔬菜。其实如米,称雕胡米,可做饭。4.尝新:古代于孟秋以新收获的五谷祭祀祖先,然后尝食新谷。 诗意:黑黑的菱角,白色的芡实,这里十分常见;青色的茭白,叶子凌乱,那雕胡米就像裹进绿盘。突然想起来上次在京城一个道观里尝鲜。看来我现在滞留在乡野之中,应该保重身体加个餐。 赏析:前两句写到的“乌菱”、“白芡”和“青菰”都是西湖里生长的野生植物。这是诗人以野生植物自况,表明自己外放杭州。末句说“滞留江海”,说明自己外放地方,远离朝廷;“得加餐”,隐隐含有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再次召见重用之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四) 字词解释:1.游女:出游的女子。这里指采莲女。2.木兰桡: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桡,划船的桨,这里指小船。3.翠翘:古代妇女首饰的一种,状似翠鸟尾上的长羽,故名。4.芳洲:芳草丛生的小洲。5.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6.吴儿:指吴地之人,这里也代指采莲女。吴地,指现中国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域的一个总称。 诗意:拿着花的女孩斜靠在船沿,斜斜的风带着细细的小雨打湿了绿色的三寸金莲。她们在观赏前面小洲上那些美丽的香草,肯定不会想起同样喜欢香草的屈原。 赏析:首句中的“游女”当是采莲女。因为从这一组五首诗看,苏轼应该始终都在望湖楼上,所以木兰桡上的该是“游女”。旁人不可能跳到水里给她们献花。倒是她们近水楼台,可以采了荷花献给别人。所以这第一句是写“游女”们献花给游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五) 字词解释:1.小隐:谓隐居山林。2.中隐:指闲官。3.安往:去哪里。安,哪里。 诗意:我本是乡野狂人,想把自己放逐在山林之间。现在却当上了地方官,不过离开京城也算是得了一点清闲。我本来就没有家,无处可去,而现在,我很心安。因为,这里有美妙的湖光山色,远胜过我的家乡眉山。 赏析:苏轼心中希望经世济民,不料被排挤出京,心中郁闷难解。故乡纵使千般萦怀万般好,毕竟是回不去了,无论理性使然抑或乐不思蜀,眼前的西子湖畔终归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美好。不如享受当下,与杭州美景相勾连。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创作背景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五首绝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简介 苏轼,病逝之后,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在散文、诗、词、赋均有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编有《苏文忠公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