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发生在哪个朝代
焚书坑儒发生在秦朝。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焚毁“诗、书、百家语和非秦国史书”、在公元前212年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二事的合称。 一、焚书坑儒所焚何书?为何而焚? 1.《尚书》,因为尚书记载上古圣王的治世理念,而秦始皇自以为“功高三皇,德迈五帝”,所以要用自己的治世观念代替上古圣王的治世思想,欲厚今乃焚古。 2.《诗经》,因为诗经中多赞颂历代君王,始皇不愿有六国遗党颂六国先王。 3.《道经》。这道经非现在的老子道德经。此经唯留十六字,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古文尚书·大禹谟》) 二、焚书坑儒所坑何人?为何而坑? 所坑非儒,而是方士。 因方士所言长生非始皇帝所能修成,长生也非是小小丹药所能达到。(己心不净,何以修行?何以长生?人人本有长生草,己心不净,田园荒芜,何以种得长生。海外三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不过是人生三大丹田。外求何处求……) 方士接近始皇,非要炼药寻丹,乃是要传《道经》于天下。 始皇恼羞成怒,认为方士们在耍弄自己。于是,先焚道经,后坑方士。 三、“焚书坑儒”的实质。 “焚书坑儒”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在秦朝初年,战国时期刚结束,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 当时最大两种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儒墨并称显学,但墨家更侧重对农业方法的创新,种地务农。和道家更注重研究身心,人性观的形成探索,名家更注重形而上哲学思考。 所以,对于刚刚统一的秦朝来说,统一思想就是维护大一统的关键措施。因此,秦始皇在找到了几个儒生茬之后,一场统一思想的文化运动就开始了,手段是激烈了点,但客观效果明显的。 虽然统一的秦朝只持续了十几年,但秦朝以后的所有统治者,无一不把统一思想看成维护统治的关键手段,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大一统思想正式形成。 四、“焚书坑儒”的评价。 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四六《周鼎铭跋》:“举凡锋矛刀剑,无不有铭。自秦销金洛阳,厉禁所至,为段治改煎,殆不可胜数。世徒惩秦燔《诗》、《书》之祸,不知销金为祸之益烈也!” 陈恭尹《读〈秦纪〉》云:“夜半桥边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果若王、赵以至刘、逢之说,则百家杂碎,初未从火,兵家言原在“不燔”之列,三诗为无的放矢也。 袁宏道《经下邳》云:“枉把六经灰火底,桥边犹有未烧书”。 |
- 上一篇
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什么
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值成反比。电压、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就是遵循着欧姆定律,电阻变成原来的n倍, 电流就变成原来的。也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做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电流简介电荷的定向移动叫做电流,电流常用I表示。
- 下一篇
《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夜雨寄北》这首诗作者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表现了作者的相思之苦,与期许相见喜悦交织的感情。一、《夜雨寄北》作者:巴山夜雨涨秋池。今夜巴山下的雨很大,我在想什么时候我们才可以一起秉烛长谈,互相倾诉今晚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二、《夜雨寄北》的赏析。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这句诗流露出作者离别之苦。巴山夜雨涨秋池。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