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生活常识 > 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

礼俗社会的概念是什么

生活经验佚名2023-04-28

礼俗社会是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从社会秩序维持的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它相对于法理社会而言。我们喜欢划分“人治”和“法治”,费孝通提出“礼治”的概念,他认为礼治社会是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相同社会的特色。

礼俗社会的介绍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Tnnies 的话说,前者是Gemeinschaft, 后者是Gesellschaft; 用Durkheim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 后者是法理社会。"

礼俗社会的主要特征

人空关系固定,产生人与人的隔膜:由于农业生产对于(固定)土地的高度依赖,乡土社会的人口相对于空间呈现 出较低的流通性。人与人的隔膜由低流通性导致,以“住在一处的集团”(即村庄)为单位。村与村之间缺乏接触,保持着一个个高地方性的、“孤立的社会圈子”。由此就形成了“熟人社会”。

熟人社会:乡土社会的有机性体现于“先我而在的生活环境”,即乡民并非“选择得来”,而是“生而与俱”的人际关系。

土地属性:泥土不仅是谋生的媒介,也是情感的寄托:诸乡民对于土地神怀有敬畏,泥土也成了一种信仰符号。

费孝通介绍

费孝通,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

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

费孝通是中国社会学的总设计师。

从历史上看,费孝通对中国社会学的贡献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以前,费孝通关于社会学的大部分经典之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比如:《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皇权和绅权》等等,都是在这个阶段发表的。

第二个阶段是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以前,这是费孝通经历坎坷的一段时间,尽管身处逆境,他还是仗义执言,提出“为社会学说几句话”、“再为社会学说几句话”,然而,最后终于不许说话了。1957年以后费孝通主要从事翻译和边界问题研究。

第三阶段是1979年的改革开放以后,费孝通重建中国社会学的一段时间。费孝通为今日中国社会学作出了总体设计,勾画了今日中国社会学的蓝图,确立了中国社会学的实证风格。为解决社会问题、医治社会疾病出谋划策。在中国的江南,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模式之一,这是费孝通留给我们的一份巨大财富。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www.ws46.coM)

《乡土中国》是学界公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作者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观察,剖析了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特点。书中不作空泛说教和简单类比,一切以时空条件为转移,从结构、道德、法律、家庭、权力等方面来看中西文化差异。

《乡土中国》由14篇论文构成。

《乡土中国》一书收录了《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十四篇论文。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