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级别的成果!大亚湾以最高精度测量中微子最后一个混合角
中微子在标准模型的粒子中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们实际上可以改变身份。这种特殊的行为,称为中微子振荡,它可以解释两个实验带来的困惑。首先,太阳释放出大量的电子中微子,但撞击地球的电子中微子比理论预期的要少。其次,来自外太空的质子猛烈撞击地球大气层,理论预测以二比一的比例产生μ子中微子和电子中微子,但实验观察到的比例是一比一。 有三种不同味道的中微子——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和τ中微子。顺便说一句,我们用希腊字母υ和一个下标来表示中微子的味道。我们不知道中微子的确切质量,但它们具有三个质量本征态:υ1、υ2和υ3。我们知道υ1和υ2的质量相似,而υ3则完全不同。你可能会认为电子中微子可能与υ1、υ2或υ3相同,但事实并非如此。每个电子、μ子或τ中微子都是三种不同质量本征态的中微子的混合体。 基本上,这是一个量子力学的东西,它和薛定谔的猫没什么不同。薛定谔的猫在一个盒子里,盒子里有一个放射性原子、一个探测器、一个毒气瓶和一把锤子。当原子衰变时,锤子会掉落并砸碎小瓶。如果你不打开盒子,你就无法知道原子是否衰变了,所以原子既是衰变的又是未衰变的,因此猫在你打开盒子之前既是活的又是死的。中微子也是一样,例如一个电子中微子可能同时具有 υ1、υ2和υ3的质量,只有当你测量中微子的质量时才能真正确定它。 事实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把中微子味道与质量本征态用一个矩阵来联系,如下图第一部分所示。当考虑到标准的三中子理论时矩阵为3×3,这也被称为PMNS矩阵。我们进一步对PMNS矩阵进行处理,得到下图第二部分的内容,其中sij=sin(θij),cij=cos(θij)。
因此,我们知道那里存在三个混合角:θ12、θ23和θ13,其中1998年的super-K实验和2001年SNO实验已经测量得到了θ12、θ23的值,而θ13的值就是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所测量的。 |
- 上一篇
如果黑洞的最后过程不会爆炸呢?普朗克黑洞
它来自对黑洞如何与所有基本粒子产生的量子场相互作用的思考。我们真的需要一个量子引力理论,就好像黑洞有一个真实的温度一样。我们经常听到粒子-反粒子对出现在事件视界上,这使他能够在数学上将黑洞附近的高重力区域与观察到霍金辐射的非常遥远的零重力区域联系起来。那时你需要一个适当的量子引力理论来描述这个过程。一个大黑洞就像我们提到的铁棒——量子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围绕它波动。
- 下一篇
第五种基本力真的存在吗?物理学家发现了几种异常
我们必须简单地谈谈前四种基本力。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是由25个基本粒子组成的,这有点像亚原子粒子的周期表。这25个粒子由四种力结合在一起,例如将原子保持在分子中的范德华力、摩擦力、肌肉力等都是涌现力。或者说至少我们目前不知道可以从中得出更简单的东西。我们相信它有一个交换粒子,但我们不知道那个粒子是否真的存在,希格斯玻色子是赋予其他粒子质量的粒子。一些物理学家确实称希格斯交换为一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