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鸿章是怎么评价慈禧太后的?
晚清时期的名臣李鸿章,一定有很多人都知道他的事迹,他也是近现代史上一个经常被讨论和研究的人物。同样被讨论的还有另一个人,那就是慈禧太后。李鸿章曾经见到过慈禧太后,对于这位垂帘听政的太后,李鸿章仅仅是第一次见面,就对她有了一番评价,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但是却极其准确。那么,李鸿章给慈禧太后的评价到底是什么呢? 摇摇欲坠的晚清时期,曾经令朝廷引以为傲的八旗军,早已失去以前那种战斗力,让他们溜溜鸟、喝喝茶还行,其他事情基本都干不了,更别提上战场作战。那时的清朝,之所以还能苟延残喘,全靠汉人出身的大臣顶着,其中就包括褒贬不一的李鸿章。 上百年来,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多如牛毛,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极力肯定他的功劳,给予非常高的称赞,比如伊藤博文将他看作偶像,德国海军将领称他为东放俾斯麦,慈禧甚至将李鸿章比作“再造玄黄”之人,如此夸奖实为罕见。 而另一种评价则认为,《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天津条约》等,都是李鸿章签订的,他的这些行为注定留下骂名。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别人的那些或好或坏的评价只是参考,李鸿章晚年称自己是大清糊裱匠。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尤其在对汉臣不信任的清廷,李鸿章能有后来的成就,全凭自身不懈的努力,以及审时度势的眼光。他从六岁入私塾读书,一步步通过科举考试,从秀才、举人一直到进士,除了父亲之外,曾国藩对他的影响颇深,两人有师生情谊。 咸丰六年,李鸿章的老家庐州被太平军攻破,为了躲避战乱,带着家人奔赴南昌,此时曾国藩刚经历过惨败,正是用人之际,立马将他召入自己府上担任幕僚。虚心好学的李鸿章,从曾国藩身上学到不少东西,为他以后的仕途之路打下坚实基础,而且还与左宗棠等人相识。 在曾国藩的帮助下,李鸿章创建淮军,算是拥有了自己的班底,日渐得到朝廷的重视。在消灭太平军的战斗中,淮军的功劳不小,李鸿章的名气随之提升,但直到此时,他还没有见过皇帝和太后,不是不想见,而是资格不够。 公元1864年,李鸿章奉旨来到京城,接下来就要入宫面见小皇帝同治和慈禧、慈安两位太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按照流程,李鸿章向太后汇报最近的工作,紧张到差点忘词,也得到些许的赏赐,然后就离开了。
回到家的李鸿章,回忆着刚才第一次见到慈禧的场景,在跟家人的聊天中,他用8个字评价慈禧:“似有韬略,却无大才。”从慈禧之后几十年的所作所为来看,足以体现李鸿章犀利的眼光,那8个字的评价很到位。 |
- 上一篇
铁鞭王呼延赞在历史上存在吗?
说到铁鞭王呼延赞很多人应该是在演义和评书中得知这个人的吧,也真的是超级厉害的一位古代武将了,这个呼延赞其实有点被吹得天花乱坠的,这位呼延王爷赤胆忠心,演义小说《呼家将》讲述的是呼延赞的儿子、孙子、重孙子的故事。《水浒传》里的双鞭呼延灼也被描写成呼延赞的后裔,历史上真的有呼延赞这个人吗,只不过没有演义小说中描写的那么出神入化,他原本是赵匡胤身边担任侍卫一类的管制。呼延赞参加了征讨北汉的战争,
- 下一篇
上官婉儿简介
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上官婉儿依附于韦后一党,太子李重俊发兵,杀韦后党羽武三思父子。入宫追索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开始结交李唐宗室(太平公主、相王李旦)。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毒死。韦后意欲独掌大权,让韦皇后辅政,但婉儿并不认为韦后有足够的能力掌控大局,于是婉儿联络了太平公主,相王李旦参谋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