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马月中的马月是什么意思
说到这个成语,大家肯定都是非常的熟悉,毕竟在网上很多这种成语故事都是通过历史上来拓展的,而且又的还是通过历史来完成成语创造。那么在成语“猴年马月”中,这个马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成语的由来典故又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猴年马月中的马月是什么意思猴年马月是指不可知的年月(就事情遥遥无期,不能实现的说)。2004年是猴年(甲申年),马月(庚午月)就是农历5月份,猴年马月就是从公历2004年6月18日开始到7月16日结束。这是离我们最近的了! 十二生肖作为独特的民俗现象,可以说是被古人给广泛运用在了各个方面,不仅以十二生肖纪年,而且还拿来纪月、纪日。 古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运用十二生肖纪月:阴历正月,寒冬未尽,冰天雪地,山野空旷,很少有动物活动,惟有老虎出没山林觅食,虎的吼叫声传遍四野,人们把正月定为“虎月”;阴历二月,春风送暖,大地复苏,小草拱破地皮,绽露新绿,兔子此时开始活跃起来,人们称二月为“兔月”;三月多雾,有了雷声,神龙显现,叫“龙月”;四月天暖,蛰蛇出洞,叫“蛇月”;五月草长,人欢马叫,谓“马月”;六月草茂,羊群遍野,称“羊月”;七月树茂,群猴出没山间,称“猴月”;八月中秋,杀鸡饮酒,称“鸡月”;九月秋收,防盗要狗,叫“狗月”;十月秋凉,肥猪满圈,称“猪月”;十一月下雪,屋内多鼠,谓“鼠月”;十二月风寒,老牛归棚,称“牛月”。 有了十二生肖纪月,接着人们又创造了用十二生肖纪日。《北齐书·魏收传》中记载:“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少数民族彝族纪日亦与动物相联系,依次是虎日、兔日、龙日、马日、羊日、猴日、鸡日、狗日、猪日、鼠日、牛日。 2、猴年马月的由来典故提到“猴年马月”,相信大家都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个词通常是指某件事情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必须得需要一段无法预测的时间才可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才会用到这个词。难道猴年马月的真正意义真的就是遥遥无期的意思吗?非也。 中国古汉语专家指出,猴年马月这个词最早出于我国农历的干支纪年,纪月。在我国古代,历法中有天干地支之说,天干有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天支地支单与单相配,双与双相配,正好组成六十对,例如甲子,乙亥等。 猴年是十二生肖中的一个年份,每隔十二年一循环;“猴年马月”中的猴年大家都能理解,但是马月又指哪个月呢?研究指出,在我国古代历法中,干支纪年相传起源“三皇五帝”的黄帝时代,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到商代开始广泛应用,而商代是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根据生肖学研究报告,冬至恰恰在农历十一月中,在农历干支纪月中被称为子月(鼠月),依次往下排,到夏至的那个月(也就是农历五月)正好为午月,也就是马月,而农历干支纪月是固定不变的,确切的说,每年茫种到小暑节气之间叫午月(马月),它基本上位于农历五月,公历六月。 因此猴年每过十二年循环一次,且每年的公历六月又是马月,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猴年马月”!譬如,上一次的猴年马月是2004年6月5日——7月6日,而下一次的猴年马月则是2016年6月5日——7月6日!猴年马月常常是时间很长难以等待难以实现的意思。 |
- 上一篇
为什么初霜没有霜
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来了。为什么初霜没有霜。申城就像秋天一样秋高气爽,树叶五颜六色……是因为二十四节气不准确吗,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特征是根据黄河流域的特点形成的。北方很多地方会出现霜花,而南方是从夏天到秋天的过渡时期,一词更接近华北的气候特征“初霜节气期间。白天最高气温很少超过25℃。但距离上海霜降的时间还很远?上海年平均初霜冻日将在11月下旬,古人在初霜节气中留下了许多著名的经典句子。
- 下一篇
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是什么意思
其实关于古人的一些俗语还是有点东西,毕竟他们都是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才总结出来的,这些俗语存在的社会环境不在了,于是也就渐渐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就是指家教良好的女子是不会去看灯会的“所以古时人们会燃灯祈福,贤良淑德的女子就不应该前往观灯,只会把这个节日当成一个猎艳节,难以保全自己的漂亮女性遭了毒手,自古以来都是思想闭塞、封建的地方,但是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这个仪式造就了打牛之人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