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上坟的历史渊源
说到这个习俗和风俗也还是比较的复杂的,现在很多人都还不知道的,就拿这个清明节来说吧,很多人也问了,这个清明节为什么要上坟呢?大家要说了,其实就是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那么这个习俗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有什么历史渊源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 唐宋以前在寒食节时“上冢”,也就是扫墓,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上坟”。唐宋以来有没有少写寒食的诗,可以知道寒食是在春天。据南北朝《荆楚岁时记》记载,寒食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时间和清明非常相近。 寒食是个非常古老的节日,其习俗来源于先秦时的“改火”制度,寒食节要灭焰禁火食生冷所以叫“寒食”。改火就是说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取火所用的木头不同,春天用榆柳,夏天用枣杏或是桑柘,秋天用柞楢,冬天用槐檀,一年轮一遍称之为“改火”。春天改火尤其要小心,因为天干物燥,要防备火灾。旧火已熄,新火未起时就要寒食。 到唐宋时因为寒食和清明时日相近,所以给官员连起来放假,于是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以后对清明的重视慢慢超过了寒食,于清明扫墓踏表成为风俗。到了清代,士庶并出祭祖先坟墓,谓之上坟。以清明前一日,至立夏日止。也不再仅限于寒食或是清明。江浙间在清明日吃青团、红藕,还保留着寒食的本义。 摘自: www.ws46.com |
- 上一篇
道德经分出土版和传世版,哪一版更接近老子的思想?
说到《道德经》大家也知道的是老子的著作,但是这个《道德经》其实是分两个版本的,传世版是指以西汉河上公本为母本,魏晋时期的王弼本以及初唐的傅奕等版本为主体的《道德经》解读本系列,其中以河上公本和王弼为主要传世本,出土本是指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甲乙本》和1993年10曰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老子》竹简甲乙丙本。当然是出土本更接近老子思想。
- 下一篇
苏东坡最经典的诗词是哪一首?
1075年的正月二十日,这是苏轼伤心的一天,因为此时的苏轼在密州梦见了已经离世的爱妻王弗,于是便写下了一首最为讲点的千古传诵的悼亡词《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