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晓图赏析论文
汉宫春晓图估计大家也听过,其实很简单的,它是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一幅绢本重彩仕女画,其实就是非常生动细致的描绘了汉代宫女的生活图,在技法上面小编说不了太多,但是画的感觉就是整体的非常干净整洁,极具特色,画风也非常的大气,多的也不敢多说了,下面交给更加专业的人,所以汉宫春晓图赏析论文和内容揭秘送给大家! 汉宫春晓图的内容揭秘《汉宫春晓图》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宫廷为题,用长卷的形式描绘后宫佳丽百态;画中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凡一百一十五人,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既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其中,亦包含有画师毛延寿为王昭君写像的故事。 除却各仕女群像之外,亦融入各种文人式的休闲活动:包括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图像、戏婴、送食、挥扇等。 画作自右往左依次为: 最右方的宫廷外景,晓烟中露出柳梢,花柳点出“春”,晨烟点出“晓”。围墙内一湾渠水,鸳鸯白鹇飞翔栖息。 一宫女领三孩童倚栏眺望水上飞鹇。宫室内两宫女冠袍持宫扇,似待参加仪仗。 一宫女凭栏望窗外孔雀。两便装宫女,一饲喂孔雀,一依傍门后。 户外一人提壶下阶,三人分捧锦袱杂器侍立,一后妃拢手危立,注视宫女灌溉牡丹,牡丹左方一女伴随两鬟,一鬟浇花,一鬟持扇,上方填画屋宇阶棂。 有一树似梨开白花,树下有人摘花承以金盆,有人采花插鬓,有人持扇迤逦而来。再左平轩突出,轩内女乐一组,有婆娑起舞者,有拍手相和者,有鼓弄乐器者,有持笙登级者。轩后屋中两人正在整装。阶下六入围观地下一摊花草,同作斗草的戏,其余两人正匆匆赶来。上方门内两人却罢琴卧地读谱。 正屋一大群人,弈棋、熨练、刺绣、弄儿,各有所事。阶下六人,捧壶携器闲谈。左厢两人弄乐。再左正屋中一人似后妃,画工为的写照。另有十余人拱卫侍从。 最后宫女一人扑蝶于柳梢。柳外宫墙,男卫四人,分立于宫墙的内外。 全卷于一组女乐处分为上下两辑,合为一卷。 汉宫春晓图赏析论文《九仙学苑》是由著名古代书画收藏家朱绍良先生作为清艺汇古代书画研究班导师开辟的专栏。 朱绍良先生曾被《收藏家》杂志评为全球华人收藏家榜首,他力求在此栏目中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近20年收藏经验与心得,带领学生们探究用科学方法论鉴别和欣赏中国古代书画,朱绍良老师曾任教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州美院。 仇英《汉宫春晓图》赏析作者:吴云格 在传世仇英绘画作品中,台北故宫收藏的《汉宫春晓图》卷最为精彩,描绘汉代宫闱的日常生活场景。这一历史题材绘画,使用南宋院体绘画技法,在明清以后人物绘画中无出其右。 仇英《汉宫春晓图》 作者小传: 仇英(1482—1559),字实父,号十洲,汉族,江苏太仓人,后移居吴县。明朝著名画家,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擅画人物,尤其擅长画仕女,还善于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明丽有致。是“明四家”之一。 仇英出身工匠,早年为漆工,之后从而业画。年轻时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为文征明、唐寅所器重,仇英的好友彭年记载:“十洲少既见赏于横翁(文征明)”,又拜周臣门下学画,并曾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他的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每幅画都是严谨周密、刻划入微。 作品介绍: 《汉宫春晓图》,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绢本重彩,尺幅很大,37.2cm×2038.5cm,作为装饰性绘画来说属于巨制。汉宫春晓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统题材,主要描绘宫中嫔妃生活。 《汉宫春晓图》是明代画家仇英的绢画作品,该画作用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时节宫闱wei(古代宫室两侧小门)之中的日常琐事: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图像、戏婴、送食、挥扇,画出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凡一百一十五人,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既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显示了画家过人的观察能力与精湛的写实功力。人物皆唐以来衣饰,取名汉宫,是当时对宫室的泛指。《汉宫春晓图》纵30.6厘米、横574.1厘米,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论证: 一:山石笔墨论证: 既然是笔墨论证,简单介绍一下仇英的师承。仇英的师承成长顺序是什么呢。山水画法主要师法赵伯驹,刘松年,后又学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院体传统。张丑在《清河书画坊》中对其评价说“仇英画山石师王维,林木师李成,人物师吴元瑜,设色师赵伯驹” 1:与王维笔墨对比 王维: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后人推崇为南宗山水画之祖,现存的古代山水画中,有一些为王维之作,如王维《江山雪霁图》。是不是王维手笔,还不能轻易下决定,虽然不是王维真迹,但某些方面保留了王维画的一部分,王维的画本来很多,他开始学过“国朝第一”李思训的画法,不但青绿着色,笔法精细有“刻画”之痕。 王维笔法精细有“刻画”之痕。陈继儒说“王维之画笔法精细”米芾说“王维之迹,殆如刻画”大青绿笔法精细。刻画是五代以前古代山水画的特色。 《名画录》里这样说仇英:“发翠豪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惭古人”画山水以青绿为多,细润明丽而风骨劲峭。 2再了解下赵伯驹,赵伯驹是南宋著名画家,字千里,为宋朝宗室,宋太祖七世孙,远师李思训父子,笔法纤细,直如牛毛,极细丽巧整的风致,建立南宋画院的新旗帜。 3 李唐,南宋画家,变荆浩,范宽之法,苍劲古朴,气势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是南宋新画风的标志。李唐的画风是刘松年,马远夏圭等的师法。 4 李成是五代宋初的画家。师承荆浩,关仝,画山石如卷云,画树木创“蟹爪” 了解了各家的笔墨风格,这样看来就不难理解仇英的笔墨了,他综合前代各家之长,既保持工整惊艳的古典传统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如图仇英的汉宫春晓图的第八段 二:人物画法论证 仇英画人物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 1马和之,中国南宋画家,擅长画佛像,界画山水,尤其擅长人物,人物师法吴道子。李公麟。马和之创马蝗描。用笔起伏,线条粗细变化明显。着色清谈,笔法飘逸流利。绘画风格与吴道子相仿。当时有小吴生之称。 2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画人物,笔试圆转,衣服如飘带如风飘扬,后人称这种风格“吴带当风”画史尊为画圣,宋代李公麟的朴素淡雅的白描,便是从吴道子发展而来的,白描成为我国绘画上的一种新体例。这样追溯上去的画仇英的人物画是吴道子一派的。 3仇英笔力刚劲,尤其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又善于白描,人物造型准确。线条流畅。构图使得画面的横向空间增大。有的卧于屋内阅读、弹琴,有的在院外赏景、闲谈,他们从 屋内走向屋外,从这个房屋走向另一个房屋,从 一个庭院转移到另一个庭院,从宫外描写到宫内, 人物安排的恰到好处,简繁得当,这在 美术史上是没有几位画家能做到的。我们不得不 佩服仇英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巧于构思的艺术才能。 从画中看出,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欢快氛围。这与仇英的用色和构造的氛围是有很大的关系。在设色上很有讲究,以工笔重彩的笔法表现,设色研雅鲜丽, 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氛围。同时背景后面还配有仇英中所特有的青绿山水画法, 青绿山水勾勒工整精艳、设色中融和渲染、点皴, 透出文雅清新的韵味。红与青绿的配合,再有朱红暖色调的宫殿作大的背景衬托,更使得画面朝气蓬勃、其乐融融。无愧古人。 如图汉宫春晓图第四段: 三:建筑风格论证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落差一千多年绘画存世作品里,由于时代不同,绘画里的建筑物有着明显不同。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型制。 那么明代建筑特点主要为: 1明清的建筑多为高台基,木构架,大屋顶 2皇家格局为前朝后寝,左祖右社,文东武西,左右对称的 3明清建筑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这个中间层次作用 4明清两代建筑檐口平直,补间铺作的斗拱变小超过三个或者更多,有普拍枋,阑额出头,昂已经变成翘头假昂 5屋顶出檐较短,色彩繁复华丽,风格富丽堂皇。如图所示汉宫春晓图第七段我们可以看到补间铺作斗拱三个昂已经变成假昂 四,人物服饰论证: 古代书画重点服饰,也与书画建筑一样,具有指标性意义,此图虽然是描绘汉代宫中场景,实质上我们 从贵妇的服饰和发髻上可以辨认出并非如此,可以看出汉代的服饰和发髻与本图的装束是不符的,明代女子的形象是在高髻上插一金凤,明代服装上衣,下裙, 仇英描绘的虽然是汉代宫廷生活,实际上仇英更多体现了明代女子*廷的生活情景。仇英的很多幅画中都有类似的表现,都是以古代的故事为模板实 际上是描写明代景致。明代服饰贵妇的上褥下裙,腰带上往往挂上一根以丝带编成的宫绦,用玉佩压往下裙避免飘起。还有明代贵妇典型的发髻,高顶双髻无袄长裙。如图汉宫春晓图第三段。 纵观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可以知道,人物画从元代 开始,已呈衰落的趋势,到明代更是市况愈下。而 仇英在人物画创作上却点亮了一抹亮丽的颜色, 给人物画创作以新的生机。仇英将自己的青绿山 水和亭台楼阁技法作为画的背景,增加了画 面的生活情趣,以及将古人法度和明代风格融合 在一起,形成仇英自己独具风格的一派仕女画创作,成为明代工笔人物画的典范。 |
- 上一篇
后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的吗?
我们知道诸葛亮写过《出师表》,但是又分为前后两篇,而且每一篇都是学生时期的课文,都是需要背诵的。然而却有人怀疑,《后出师表》这篇文章的作者的真实身份,认为这篇文章的作者其实并不是诸葛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诸葛亮和《后出师表》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呢?在陈寿《三国志
- 下一篇
寇准背靴讲的是什么故事?
知道寇准其实是一个忠心为国的忠臣。讲述的是寇准发现诈死的杨延昭的故事,寇准看穿杨延昭诈死尾随柴郡主不小心摔了跤碰掉了纱帽。终于看到柴郡主将饭菜送进花厅,并听到她与杨延昭在花厅里讲话,将忠心报国的杨延景元帅充军云南,杨延景狱中好友任堂辉不忍忠良遭害。想自此回河东隐居,八贤王和天官寇准听到杨延景的噩耗。并为朝中失去披肝沥胆的忠良而深感忧悒,寇准在灵堂上看到杨延昭的儿子杨宗保不甚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