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顺民什么意思?
东汉末年,汉室政权一度每况愈下,此时袁术仗着自己四世三公的背景想要自立为帝。袁术获取玉玺,就是为了日后登基做准备。等汉献帝逃离北边以后,袁术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试探性的问问众臣,此时登基称帝大家觉得妥不妥。阎象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但袁术还是一意孤行。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应天顺民”,就和袁术称帝有关,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故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袁术传》,时间是在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主人公是袁术。原文如下: 兴平二年冬,天子败于曹阳。术会群下谓曰:“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君意如何?”众莫敢对。主簿阎象进曰:“昔周自后稷至于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明公虽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术嘿然不悦。用河内张朇之符命,遂僭号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祠南北郊。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縠,余粱肉,而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冬天,汉献帝在曹阳被李傕、郭汜等人打败。袁术召集手下并表示:“如今刘氏已经衰败,全国的形势就像一锅烧开了的谁一样沸腾。我袁家四代辅佐皇室,深受百姓拥护。现在我打算上承天命下顺民意,不知道诸位认为如何?”在场的众人却沉默不语。 主簿阎象进言道:“以前周朝从后稷到文王都积累了众多功德,拥有了三分之二的国土,但依然臣服于殷朝。您的先辈虽然几代兴旺发达,但却比不上周朝那样强盛。汉室虽然衰落,也并不像纣王那样残暴。” 袁术没有吭声,心里却很不高兴。过了没多久,他用河内人张炯伪造的符命,自称为皇帝,并任命九江太守为淮南尹,又设置文武百官,在南北郊外祭祀天地,荒侈滋甚,后宫几百人都身穿绫罗绸缎,山珍海味应有尽有,而将士们却饥寒交迫,江淮一带贫困不已,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状。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袁术口中的“应天顺民”,意为上承天命下顺民意。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周易·革》中的“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哉!” 袁术是汉末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家族的门生故吏众多,袁术与袁绍两兄弟亦在朝中担任要职。不过,面对天下大乱的局面,他非但不协助朝廷稳定局势,反而打起了称帝如意算盘,并最终自封为皇帝。最为可笑的是,袁术称帝时,他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从足以角逐中原的强大政治集团沦落为偏居江淮的地方割据势力,还自以为自己一定能得到其他势力及老百姓的响应,这可谓是自不量力。当他称帝不久,不但江淮地区被他糟蹋的贫困不堪,老百姓怨声载道,其他割据势力也对他展开围攻,最终灰飞烟灭,成为汉末政治舞台上的一个笑柄。 |
- 上一篇
羌族羊皮鼓舞是怎样的?
说起羊皮鼓舞,这是我国少数民族羌族的舞蹈,在羌族中有着很长的历史,是羌族祭祀时所使用的舞蹈。传说中有一只羊吃掉了羌族的祖师爷,然后从天神那里得到的经文与衣食住行的学问,经金丝猴的点播后用山羊皮做成鼓,从而在敲羊皮鼓时就会出现经文。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下羌族的羊皮鼓舞。是当地羌族何姓大家族的墓地。羌族古代葬俗以火葬为主,火葬通常在日落后进行。火化时亲人们围坐一旁哭泣,
- 下一篇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哪一派的观点?
臣不得不死,实际上古人是把君和忠联系在了一起。君让臣死,如果臣不死便是不忠,子不亡视为不孝,臣不得不死?儒家又是如何看待君臣关系呢,君叫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子不亡是为不孝。以至于有人认为这便是儒家的主张“儒家恰恰是反对愚忠、愚孝的;他认为臣子对于君主并不是一种人身依附的关系,臣事君以忠“臣子忠于君主才是必要的。以求见用于当道便是为了寻求明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