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瑶族独特的风俗文化“瑶族砍牛”是怎样的?

民俗文化佚名2022-12-20

大家都知道,牛是最忠实的动物之一了,一生都非常的勤勤恳恳,帮助着人们进行劳作。但在瑶族文化中,对待牛有一个很残忍的风俗,那就是瑶族砍牛。之所以砍牛是为了祭奠逝去的人。千百年来,瑶族一直传承着这个习俗,虽然对牛有点残忍,但也是瑶族一种传统文化。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下吧。

白裤瑶习俗,长者死后假葬或以泥封棺,过一段时间再择吉日正式下葬,学称“二次葬”。白裤瑶家二次葬,要举行隆重的敲铜鼓、唱古歌、砍牛等祭奠仪式。

砍牛这一天,一群群瑶族人身穿鲜艳的盛装,抬着铜鼓、折糯(糯谷连禾草折下来)、米酒,从四面八方朝丧家的寨子涌去。丧家门前空坪上放置一面大猴鼓,一侧的铜鼓架上串联悬吊着十几面铜鼓。客人们带来的折糯全部码架在铜鼓架的横梁上。低沉苍凉的铜鼓声笼罩着整个寨子。
(www.Ws46.com)

丧家门口,瑶族匠人们忙着赶雕两根柱头。这两根柱头将要竖立在坟前两侧。柱头上雕刻着简朴的花纹,中部各有一个套环,砍牛以后,牛角就插在这套环里。柱顶各安着一个木雕鸟儿。

棺棂停在屋内,悼念者鱼贯入屋,依次抚棺而泣,感情真挚,哭罢出屋,男人要喝一碗酒。丧家的厅屋里,一溜摆着几十个菜碗,祭悼者轮流进屋,围在菜桌两旁,吃“流水席”。吃过饭或尚未轮到吃饭的人,转围在屋前空坪上,听长者唱“古歌”。古歌大意是瑶家的历史和处世道德之类。

下午四时许,猴鼓声嗄然而止,寨中忽然响起三声鸟铳,预示“砍牛”即将开始。

砍牛场中竖着两根木桩,各拴着一条牛,木桩顶各绑着一根青翠的竹子。这两根竹子将要栽到死者的坟前。据说,这样牺牲才能随死者一起升到天堂。围观人群如堵,人们翘首以待。这时三名枪手上场,朝天又鸣三响铳。祭师应声上场,端着一筐箩米,拖长声调念念有词,一边抓米朝天空扬去,一边说:“尊敬的……,把您的牛领去吧,您放心地去天堂吧……”。

祭师下场,三名枪手再朝天鸣三响铳。这时,丧家男女披麻戴孝,弯着腰,人人手握一束青鲜的芭茅草上场,鸣咽着朝牺牲走去,抚摸它,向它鞠躬,献青草,场景十分悲切动人,充分表达了瑶家人对牛的深情。

瑶山习俗,砍牛手为两名,由丧家和外家各出一人担任。砍刀要磨七天,磨至吹毛可断的地步。砍牛只能砍牛角后面的牛颈,切忌砍在牛角上。砍牛只可砍三、五、七、九刀,具体砍多少刀,由丧家视情况而定,但须是单数。“哭牛”后,丧家家族长者领砍牛手上场。

长者手捧雪亮的砍刀绕场一周,向参加祭悼活动的众人鞠躬致辞谢,再向牺牲鞠躬致歉,然后庄重将刀授予砍牛手。这时,牛已觉察死亡在悄悄逼近,不安地绕柱子打转、出粗气。场上便骚动起来了,人们大着嗓子吼叫,朝牛扔土块,甚至上去用棘条抽打牛,目的是叫牛更加惊恐万状,乱蹦乱跳,让砍牛手难以下刀或忙中出错,好看砍牛手的笑话。

砍牛是残忍的,牛颈上裂开的口子一尺多长,张开血盆大口,鲜血喷涌而出,在夕阳下闪耀着疹人的红光。丧家往往在这时已动了恻隐之心,第二头牺牲便改用捅刺放血的办法杀死。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