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禽择木典故出处介绍
东汉末年,朝中外戚与宦官斗的两败俱伤,董卓趁势入住朝廷,废除少帝扶持刘协上位。此后董卓还教唆吕布让他杀害自己的主公丁原,目的是借吕布之手除掉丁原,然后再给吕布诸多好处,让他归顺于董卓麾下。董卓在当时也算城府很深的军阀之一,是他首先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着整个朝廷。这次讲解的成语“良禽择木”就跟董卓还有吕布有关,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究竟是怎样的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回,发生在董卓进入京城洛阳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吕布和李肃。原文如下: 肃大笑曰:“非也!某说今日丁刺史耳。”布惶恐曰:“某在丁建阳处,亦出于无奈。”肃曰:“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乎?”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布曰:“兄在朝廷,观何人为世之英雄?”肃曰:“某遍观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为人敬贤礼士,赏罚分明,终成大业。”布曰:“某欲从之,恨无门路。” 肃取金珠、玉带列于布前……布曰:“董公如此见爱,某将何以报之?”肃曰:“如某之不才,尚为虎贲中郎将;公若到彼,贵不可言。”布曰:“恨无涓埃之功,以为进见之礼。”肃曰:“功在翻手之间,公不肯为耳。”布沈吟良久曰:“吾欲杀丁原,引军归董卓,何如?”肃曰:“贤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迟,在于速决。”布与肃约于明日来降,肃别去。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外戚与宦官火并,董卓随即进入京城洛阳。为达到废除少帝刘辩、另立陈留王刘协为帝的目的,董卓以赤兔马为诱饵,派李肃前去拉拢荆州刺史丁原的手下吕布。在李肃的利诱下,吕布终于杀死丁原,归顺董卓,从此天下大乱。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李肃在拉拢吕布时所说的“良禽择木”,意为贤者择主而事。这句成语的最找出处是《左传·哀公十一年》中的“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首先要说明的是,吕布杀死丁原并投靠董卓,是汉末历史上意见臭名昭著的事件,也是吕布反复无常行径的开始。不过,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与小说中的描述却有很大的差别,这里不妨简单地介绍一下。首先,丁原担任的官职并非小说中的荆州刺史。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丁原)与何进谋诛诸黄门,拜执金吾。”这也就意味着历史上丁原的职务是执金吾。 其次,吕布杀死丁原投靠董卓虽然是历史事实,但与赤兔马毫无关系。《三国志·吕布传》中说:“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众。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从这段记载可以得知,赤兔马与丁原之死并无关系。 既然没有以赤兔马为诱饵这么一说,吕布又为何杀死故主丁原而投靠董卓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三国,不能戏说的历史·诸侯》一书(2010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有过论述,这里摘录一段仅供参考: 他(吕布)的想法未必有袁绍、曹操等人那么清晰。更何况连大将军何进的部下都投靠了董卓,部分公卿也支持董卓,在吕布的心中,董卓很可能成为正义的代表,而丁原这个上司也就成为了叛逆,被董卓唆使去杀害丁原,自然变成了义举,属于弃暗投明。而从吕布杀丁原投董卓之后张辽等丁原旧将的反应看,显然对吕布的举动也是比较支持的……总之,不管出于其中的哪一个理由,吕布的行为都属于特别时期的非常之举,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下,这也许是保护自己的唯一选择了。 |
- 上一篇
重见天日典故出处介绍
这些匪徒竟然下跪拜见关羽,此后关羽就让周仓加入了自己,而周仓对关羽也是非常敬忠,关羽被杀后周仓也自刎而死。主人公分别为关羽和周仓。(关羽)遂谓周仓曰:与刘备的二位夫人一起继续寻找刘备的下落。裴元绍又告诉关羽“周仓提出愿意跟随关羽,关羽答应了周仓的请求。而裴元绍则带着周仓的部下怏怏而别,便是周仓见到关羽时口中所处的,关羽离开曹操重回刘备阵营“关羽重回刘备阵营非常顺利,
- 下一篇
山西民俗祁太秧歌是怎样的?有着什么艺术特点?
各式各样的民歌、千奇百怪戏曲和好看的秧歌等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山西民俗祁太秧歌是怎样的吧。祁太秧歌(太谷秧歌),祁太秧歌是一种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太谷县以及周边县市的民间戏曲艺术。属于晋中盆地民间自编自演的小曲、杂说、歌舞、戏曲的综合体艺术。它以农村生活故事、民间习俗、传闻软事等为题材。以优美的曲调和表演形式,的曲调非常丰富“是一个既能登台表演又适于在生活中随时哼唱的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