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卧旗息鼓典故出处介绍

民俗文化佚名2022-12-21

空城计算是诸葛亮的成名之计了,也被当作是司马懿忌惮诸葛亮的证明,毕竟一座空城便把司马懿十万大军给吓走,比赤壁之战时还要夸张。但在正史中并没有发生空城计这件事,当时司马懿和诸葛亮根本就不在一个地方,但空城计实在太过经典,所以一直都被后人传颂。这次要为大家讲的成语卧旗息鼓,背景故事也是出自空城计,诸葛亮能吓走司马懿的关键你们都知道吗?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蜀记》,是西晋时期金城人郭冲讲述的一个有关诸葛亮的事迹。原文如下:

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卻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诸葛亮屯兵阳平,派遣魏延等人率部向东下,自己只留下一万多人守城。司马懿率领二十万大军抵御诸葛亮,与魏延等人错过,却直接来到了距离阳平只有六十里的地方。侦察兵报告说,诸葛亮在阳平的军队很少。此时,诸葛亮也知道了司马懿的大军正在向阳平逼近,很快将兵临城下,于是想离开阳平前往魏延军队,可惜此时与魏延所部距离太远,又无法及时让魏延回军增援阳平。阳平将士无不大惊失色,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此时,只有诸葛亮镇定自若,他下令放倒军旗,停敲战鼓,任何人不得随意走出营帐。又下令打开四门,派人清扫街道。司马懿一向认为诸葛亮处事谨慎,现在却故意摆出示弱的样子,便怀疑他有伏兵,于是率军向北上山,没有向阳平发动攻击。等到了第二天吃饭之时,诸葛亮拍着手对部下大笑道:“司马懿必定认为我故意表现出胆怯是因为怀疑我设下了伏兵,所以才上山逃跑了。”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上文记载中的“卧旗息鼓”,意为放倒军旗,停敲战鼓。这也是由郭冲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后来“空城计”的原型。不过,虽说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但却是个彻头彻尾的虚构情节,理由也非常简单。据《三国志》及《晋书》等史料记载,此时的司马懿尚在荆州任职,根本没有来到西北,诸葛亮面对的对手是曹真和张郃。因此,这个所谓的“空城计”其实是郭冲自己臆想出来的事情,在历史上并未发生过。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