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鳞甲是什么意思?典故介绍
腹有鳞甲这个成语可能大家见的不多,毕竟日常生活中几乎不会用到。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下这个成语,腹有鳞甲是一个贬义词,形容一个人居心险恶、不怀好意。当然这样子说一个人还是挺严重的,所以我们现在也是用的越来越少。那腹有鳞甲的典故是什么呢?背后是一件在三国时期发生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赶快来一起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陈震传》,时间是在蜀汉建兴九年(公元213年),主人公是诸葛亮和陈震。原文如下: 九年,都护李平坐诬罔废;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吾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不图复有苏、张之事出于不意。可使孝起知之。”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蜀汉建兴九年,都护李平因诬告诸葛亮而被罢黜。诸葛亮在写给长史蒋琬、侍中董允的信中说:“陈孝起临走吴国前,曾告诉我李平肚子里有鳞甲,乡里人都认为他不能接近。我认为对这种有鳞甲的人不去招惹他就是了,没想到又有苏秦、张仪这样的事情出现。这是应该让陈孝起知道。”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诸葛亮心中所说的“腹有鳞甲”,意为肚子里有鳞甲,比喻心怀险恶。这也是诸葛亮首创的成语之一。 文中所提到的都护李平其实就是李严,为刘备的托孤重臣之一。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四出祁山期间,李严因粮草运输不利,让诸葛亮撤军。后来又为了故意开脱自己的责任,上书后主刘禅说是诸葛亮为了诱敌深入而故意撤军。事后诸葛亮经过调查,上奏弹劾李严,将其贬为平民。 李严被废事件,是诸葛亮主政时期蜀汉帝国内部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原因其实并非简单的粮草督运不利和欺瞒后主那么简单,其实是诸葛亮与李严所代表的蜀汉内部两股政治势力矛盾激化的产物。而在这场争斗中,势力更强的诸葛亮占据了上风。最终,后主刘禅下诏罢黜了李严。 本文提到的这封信,是刘禅罢黜李严后诸葛亮写给蒋琬和董允的。这两人都是诸葛亮的心腹。而诸葛亮信中提到的陈震,也是诸葛亮为首的荆州系的主要成员之一。不过,这个所谓“腹有鳞甲”的说法非常荒唐,显然是诸葛亮借陈震之口要进一步丑化李严的,这也是古代打击政敌的一种常用方式,千百年来被反复使用。 |
- 上一篇
中国古代人写的诗词是很美,但是现代人写的反而感觉很水?
说到中国的古代诗词很多网友都知道的,但是你慢慢的会发现其实好像我们现代人写的诗词怎么感觉好水,是中国人丢失了写现代诗词的方法还是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现代人写的诗很水只是个别现象,所以写不出好诗。白居易的诗作也有些晦涩,白居易追求语言浅近的程度,就是没读过书的人也能看懂他写的内容。在唐朝受欢迎的程度不是李白和杜甫能比较的。这首诗按古人的观点来说,从内容看似是自嘲之作,这首诗从桃花切入主题,
- 下一篇
万世一时是什么意思?故出处介绍
所以对刘备和孙权来说就需要抓住万世一时的机会,鄱阳太守周舫诈降以引诱曹魏大司马曹休上当:曹休率领步骑共十万大军前往皖城迎接周舫投降,陆逊是东吴军队的统帅。全琮和朱桓为左右都督,却想利用这个机会与东吴军队决一死战,朱桓对孙权建议说,曹休只不过因为是曹操的亲属才被委以重任。如果事先在此地埋伏一万精兵切断曹军的退路。我请求率领自己的军队切断夹石和挂车。孙权就朱桓的意见询问陆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