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龙井"下面真的有龙吗?
或许有人听说过这样一个自带神秘光环的词“锁龙井”,乍一听可能还以为是某个神话故事当中的东西,但其实,这个锁龙井就在北京,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还有很多有关于它的传闻。那么,锁龙井究竟有些怎样的传说,它是怎么来的?既然叫做锁龙井,那么井底下是否真的锁着龙呢?锁龙井地下到底有什么? 有书君认为,所谓的龙也只是活在人们心中的图腾而矣。您不信?那有书君就来与您聊一聊,说这个锁龙井一定绕不开这北新桥得名的传说。 1.北新桥得名的传说。 当年,朱大皇帝要在北京建都,军师刘伯温得到点化,设计出了“八臂哪吒城”。这可惹到当地的龙王,这要是建成此城,那龙王一家可永无翻身之日。于是,龙王携儿带女,一股脑把北京城的水全部带走。 刘大军师发现后,立马派兵追赶。在争斗过程中,龙女变成的苦水蒌被扎破,龙子变成的甜水蒌逃到了玉泉山。龙王痛失爱女,发誓为龙女报仇。龙王带着龙子和刘伯温复战,结果龙王被拴上链子镇在井里。 不甘心的龙王就问:“何时可以放我出来?”得到的回答是:“桥变旧了就可以”。结果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吧!聪明的刘伯温将这个地方改名为“北新桥”。有书君讲到这里,您就明白了吧!这龙子龙女变水篓都只是传说故事。但是有书君下面要说的,可是在曾经真实发生的事呢! 2.关于锁龙井的真实事件。 真实发生一:曾经发生的日本侵华战争时的事情,给这件事增添了悬疑。据说,当时小日本不信这个邪,命士兵拉动链子,链子还没有完全拉出来,就看到井内黄水翻滚,并伴有腥臭味道,这阵仗可把小日本吓坏了,这才停止了挖掘“真龙”。 真实发生二:有书君家是老北京,听老辈人说:大约在1958年,北新桥扩宽马路,路中有一口碍事的井,就是传说中的锁龙井。当时建筑工人很纠结,动吧!怕动了泉眼,整个北京城就要被大水淹的传说;这不动吧!这马路中间一口水井的确不方便施工啊!据说当时有个好事又胆大的,就去拽铁链,结果正如小日本上次遇到的景象一样,吓得工人们也就停了手。最后解决方案是:井盖去掉,用大石条盖上,上面修路,把这口井放置在十字路口中心处。 真实发生三:2005年,北新桥地铁5号线修建期间,打开了传说中的“锁龙井’,当时报纸中有相关报导:“北新桥海眼和锁龙井真实事件,千年谜团已揭开。记者在北新桥路口东北侧的工地看到,刚刚挖出的水井在施工基坑的东南角,挖出的青砖中间还有一道棱,与普通的砖的确不同,井下的水像泉水般往外冒。 “上午11点左右,挖掘机挖出了这些别致的砖,看着就像古砖,所以马上就停止了机械施工,”停工后马上向东城区文物部门报告,一个小时后,文物工作人员到场。据介绍,井的上口直径1.2米,全部为古砖。在挖掘过程中,还发现了一只现代铁制手电筒,因此可以推断该井口曾经被保存过。”说到这,玄机出现了,其实这些故意放出的故事,目的只有一个,保护~ 3.为锁龙井各种奇观揭秘。 事情到了这里,是不是已经真相大白了。所谓锁龙井只是一口古井,而且这个古井之下,是一个泉眼的出口。现在有书君就给大家梳理一下。 为什么动了泉眼就会发大水? 这是因为这口井恰好打在暗河上,而这铁链所起到的作用,正如我们现代人用水泥添堵是一个方法。如果在不了解情况下,贸然拉动铁链,其结果很容易发生水患。其原理就等同于家里的洗手池,蓄满水后将塞子拔出,其结果不就会造成灾害! 为什么拉出铁链水面会翻滚而且伴有腥臭? 虽说这口井下是暗河,但是因为长期被铁链堵塞,所以河水就成了死水,俗话说:“流水不腐”,这死水的味道那不就是臭水沟了么?对于拉出铁链水面会翻滚,也很容易解释。铁链被拖动,这泉眼被激活,这外面的水要涌入,将这臭水沟中的水冲到水面上,不就形成这样的黄水翻滚的景象了么。 自然界中事态纷繁复杂,有书君也是通过老辈人的口诉、报纸杂志中的一些报导分析而成。不过有书君认为,这条龙只是活在中国的人心中的一个图腾,肉身未必真实存在。但是,因为在玄学里,这水又可称为龙。如果这种说法可以解释的话,那这锁龙井里的的确确有“龙”,只是这此“龙”非彼“龙”而矣。 (www.ws46.Com) |
- 上一篇
清朝怎么防止宦官干政?
就出台了了一些政策防止宦官干政。一起来看看清朝的宦官平时都干些什么吧。奏事太监是和朝廷政务发生关系的主要群体,之后凡是可能参预奏事或者沾染政务的太监,阉寺类》)宦官干政问题。皇帝把身边的太监管得相当好。汉唐允许太监出任中央和地方官职,更是导致太监乱政;皇帝主子反过来要看太监奴才的脸色;早早就树起了禁止太监干政的铁牌,太监不得担任外朝官职。
- 下一篇
故宫养心殿需要多久修好揭秘
说到故宫的修缮问题其实也还是挺复杂的,话说故宫养心殿修缮非常的复杂,《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总体方案》要求。未来所有参加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的操作人员。才能进入现场进行古建筑修缮,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是故宫博物院在古建修缮方面的首次尝试。同时对涉及花园、宗教建筑、防卫建筑的乾隆花园、大高玄殿、紫禁城城墙等3项亟待维修的古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