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与三家归晋,历史就是一个圈
历史看得多了,我们会发现非常多有趣的,就像是历史轮回一样的事情,正应了《三国演义》开篇的那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时期结束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三家归晋,魏蜀吴三国最终都归于司马家族的西晋王朝,然而在此之前的春秋时期,却有三家分晋,魏韩赵三国瓜分了原本的晋国。这两件事其实并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因为这样的巧合经常被放在一起提及,那么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这两件巧合的事情分别是怎样的吧。 先来简单说一下三家分晋。顾名思义,就是原本有一个晋国,后来被瓜分成了三个国家。这就是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国瓜分晋国的事情,同时也是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的分水岭,还是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开篇第一篇。晋国原本一直是中原霸主,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一个国家又怎么可能一直都是老大,如果碰上一个不思国政的君主,或者出一些天灾引起民怨,都是可能导致一个国家衰亡的。 晋国也不例外,春秋末年时期,晋国国君的势力衰落,其他王室贵族却越来越大,这些贵族相互之间又有争斗,最终剩下智、赵、韩、魏四家,然而最强大的智家最终也被另外三家联手灭了,晋国国君晋出公借兵讨伐,最终也还是无力抵抗,死在出逃的路中。此后,晋哀公即位,可是又怎么管得了赵韩魏三家,就这样,强大的晋国被三家瓜分,春秋五霸的时代结束,战国七雄一点点发展起来。 而三家归晋,听起来也是很简单,就是与三家分晋完全相反的过程,只不过这件事情发生在三国末期。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很多人关注和讨论的历史时期。在这一个乱世纷争的年底,战争是一场接一场,人才是一茬接一茬,巧合也是一个接一个。有诸葛亮与汉献帝同年生同年死,还有郭嘉死之年诸葛出山,而最大的巧合,莫过于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政权,最终三家归晋的事了。 说到这件事情,司马懿一定是不得不提的人物。很多人说他前半生一直在隐忍,将自己的锋芒敛藏,安安分分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一点也没把自己的心思表露出来,这份心机让人觉得不寒而栗。只不过这种想法在小编看来却未必,就连刘邦也不是在年轻的时候就怀抱着争夺天下的心思,还不是随着起义军一点一点做大,招揽人才,带领军队,最终一统天下建立汉朝的吗,为什么到了司马懿就成了一早就心怀不轨?形势所趋,古人做事莫不讲究名正言顺,他们的思维方式在我们大部分人看来其实是很不能理解的。 司马懿篡夺了曹魏的大权,曹家数十年来辛苦打下的江山就这样名存实亡,司马家的确像是躲在最后面的黄雀。司马懿死后,大权交给了儿子司马师,司马师之后又是自己的弟弟司马昭。有句话想必很多人都听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指的就是他对于皇帝之位的觊觎之心。只不过这位被后世吐槽了千百年的不忠之臣,最终也还是没有称帝,反倒是儿子司马炎,沾了祖父、伯父、父亲的光,取代曹魏,建立晋国。 司马昭灭蜀,司马炎灭吴,自此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不复存在,魏蜀吴三家归于晋国,史称三分归晋。 可是这个晋国却没能像三家分晋的倒流那样,一点点强大起来。由于司马炎出生的时候,司马家族已经是权倾一时,他的生长环境与父辈和祖父辈完全不同,因此,灭吴之后,整个西晋都沉浸在腐败奢侈的风气之中,哪里还有半分数百年前中原霸主的晋国的风采。 果不其然,腐败之下的西晋也没有支撑太久,太多的事情堆积在一起,爆发了一段让人胆战心惊的战乱。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三国的历史至此也就告一段落了,其实如果真的要仔细讲,恐怕写一本《三国演义》都还不够说的,小编只能截取其中较为重要的几段时间段,那么下一个时期,你们希望听到什么呢? |
- 上一篇
历史上很多人出生贫寒又没学过兵法,但是为什么却很能带兵打仗呢?
但是这些人到最后带兵打仗这件事情又显得十分的给力,而且还是项羽账下的第一猛将。可以说英布在项羽的账下时,项羽之所以能打败王离所率领的秦军,项羽才敢破釜沉舟,大军都说是项羽的成名之战,项羽把秦军打败之后,就连英布在反叛项羽投降刘邦的时候,说实话要不是英布反叛了项羽,刘邦很可能早就被项羽给灭掉了。后来事实是刘邦把项羽给灭了,彭越是靠拦路劫财起家的,不要看彭越没有打过什么像样的大仗。
- 下一篇
曹操不称帝为什么刘备敢称帝?
曹操虽然是曹魏的实际掌权人,为什么曹操一直都不称帝呢?荀彧就是为了阻止曹操称帝所以自杀,而且从道义上来讲曹操如果废除汉献帝那就是大逆不道,但是刘备却在另一边自立为王,诸葛亮也是一心向汉难道没有阻止诸葛亮称帝么?力劝汉中王刘备登基为帝。诸葛亮就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说。于是刘备才勉强答应即帝位,诸葛亮为什么极力主张刘备称帝呢?1.被外力所迫刘备原本是汉朝的荆州牧和益州牧,孙权夺取荆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