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什么选择扶持曹丕上位?
曹丕和曹植两兄弟争嗣子之位也是非常的凶,曹植是找杨修帮忙,而曹丕则是请到了司马懿。早前司马懿还因为不想入士就自己装病,但是骗不过曹操最后只能入朝,如果是这样的话司马懿应该并不想卷入危机四伏的争储之战中,为什么还会选择帮助曹丕呢?其实司马懿心里也明白曹操不会废长立幼,荀彧也是建议曹操直接立曹丕为太子,要知道荀彧一个人分量就已经能抵上不上朝中大臣了。 今天小编要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来跟大家阐述一下司马懿与曹丕之间的关系。 从黄初元年到七年这六年多的时间里。曹丕最大的机会也是最大的失败就在于是否接受孙权的投降。 那么我们就要问一下孙权为什么会投降?因为孙权偷袭了关羽,夺占了荆州,彻底与蜀国交恶。 所谓三足鼎立,就是三国之间互相制约,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而一旦谁同时与两国为敌,处境就会变得十分危险。 眼下,吴国从蜀国背后捅了狠狠一刀,导致蜀国失了荆州要地,死了大将关羽。吴蜀国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冰点,短期之内不可能缓和。 假如这个时候蜀国联魏,一起攻打吴国,则吴国必灭。所以孙权才要“投降”魏国,纳表称臣。 当听说孙权投降的消息时,魏国的群臣,都觉得要接受。唯独刘晔以为不能接受。他说,孙刘本为两个小国,团结起来才能生存。今天双方交恶,正是天欲亡他们之时。此刻应该即刻出兵攻破吴国。以蜀国当前对吴国的仇恨,一定不会出手相助。而吴国一灭,蜀国独木难支,则统一大业指日可待。 刘晔还指出:如果接受了吴国的投降之后去攻打蜀国,吴国一定会在后方作乱,到时候魏国腹背受敌,一定损失惨重。 然而,如此明白浅显的道理,曹丕就是听不进去。不仅如此,他还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 刘晔的真知灼见并没有被曹丕所采纳。曹丕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蠢人的自负和小聪明淋漓尽致。他以为吴国投降,就是与魏国合二为一。其实,他想的简单,那孙权根本就是假意投降,这一点明眼人一看便知。果然孙权在投降后称臣后,根本就没有送质子到魏国来。 所以小编在此要说:黄初年间,最伟大的谋士,不是司马懿,不是贾诩,光彩属于刘晔! 那么以司马懿的才学和见识,会看不到刘晔所说的这些关节?显然不是。 当年司马懿策动曹操联合孙权偷袭荆州,比之如今刘晔之论高明了不知有多少。可是为何他闭口不谈呢? 小编分析,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他长期与曹丕相处,早已了解了他的深浅。第二,他并不愿意,好处和功劳,归功于他人。 曹丕在位的七年时间里,我们总是看到刘晔在提建议,提好的建议,提不被采纳的好的建议。相比之下,司马懿却一直一言不发。 这与司马懿在曹操手下积极谏言献策的情形,截然相反。司马懿每次向曹操献策,即使曹操不采纳他的建议,也一定会给他一个说法。比如说批评他“得陇望蜀”。两个聪明人的对话,点到即可。 而一个聪明人跟一个蠢人了,是没有办法对话的。司马懿太了解曹丕的为人,曹丕的胸襟,以及曹丕的能力了。 小编猜测,也许就是因为,他太了解曹丕。才在内心深处,生出了将来取而代之的想法。后世常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我们看司马懿。也许他早就已经在谋划曹魏的江山了。 |
- 上一篇
古时候也有产假,宋代如何鼓励生育?
世界上很多国家其实都会鼓励生育,这就让政府十分重视生育问题,宋朝时期是如何鼓励生育的吧,到灾荒、饥歉年间幼儿的遗弃,我国古代政府的幼儿救助事业是从宋代开始的,宋代的幼儿救助保护政策。对后世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幼儿救助有深远影响,中国古代对幼儿的救助一直都很重视,凡下户有怀妊而不能自存者“在全国范围内救助贫民儿童的养育,生男生女而不能养赡者。不能随时发仓支给生男育女及养赡之家以米斛,
- 下一篇
出身贵族的李密为何还要牛角挂书?
我们大概都听说过一个故事,大致是说一个小孩非常刻苦地读书,即便是骑在牛背上的时候也不忘记读书,很多人在不了解故事的主角的情况下,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个小孩应该是一个贫民,故事中刻苦学习的主角名叫李密,是隋朝时期世代位居高位的贵族家庭,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分别是西魏、北周、隋朝的高官,后来承袭了父亲蒲山公的爵位,李密好读书,他曾经是国子助教包恺最好的弟子。隋炀帝见他左顾右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