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兽在古时候是什么意思 也是贬义词吗
现在很多词语的用法已经经过变化之后和以前不一样了,失去了原本的意思,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词大家都觉得是贬义,但是在以前,却是一个很正常的词语,这是怎么回事呢?里面肯定有他相应的故事存在,今天让我们来解密一下。 如今,一提起“衣冠禽兽”这个词,大家都知道是个贬义词,其用来形容一个人品德败坏,虚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禽兽一般。但在历史上,“衣冠禽兽”一词虽不能说是褒义词,至少曾是一个体面的令人羡慕的词语。 这还要从明朝的官服说起。(当然清朝也沿袭了明朝官服的一些特征)明朝品级官员服饰有个重要特征——补子,系补缀于品官补服前胸后背之上的一块方形织物。不同等级的官员补子的图案不同,而文官和武将的补子又不同。文官的补子的图案用飞禽,武将的的补子用猛兽。 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音xichi),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绣兽,以**猛: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罴,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衣冠禽兽”由此而来,本意指朝廷官员。 明朝中晚期,由于宦官专权,官场腐败,某些官员的作为实在令人不满,“衣冠禽兽”这个词渐渐地就演变成贬义词。 作为贬义词,最早出自明末文人陈汝元的明传奇《金莲记·构衅》: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音yu)。另一说出自明代文史学家宋濂《燕书》中的故事:彼兽而人,汝则人而兽也! 然而在明朝以前,形容那些道德败坏、行为卑劣之人,本有个成语叫做“衣冠枭獍(音jing)”,出自北宋孙光宪笔记小说集《北梦琐言》:河朔士人目苏楷为衣冠枭獍。“枭”,是一种恶鸟,传说它为了存活,竟不惜吞吃母亲。“獍”,古书上说的一种像虎豹的兽,也叫“破镜”,传说它饥不择食,长大后食其父,也有生来食其母之说。 明朝之前“衣冠枭獍”所处的位置,就如现在的“衣冠禽兽”。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语境的变化,“衣冠禽兽”的原义渐渐消亡,衍生出了新的词意,遂成贬义。 |
- 上一篇
成都绵阳关于赵云是戒指的发明者传说
有的网友要说这样的关于赵云的传说实在是太多了,这个传说是关于赵云其实是戒指的发明者,这还与常山赵子龙在当阳救刘禅有关呢。赵云把老母的丧事处理完毕,他认为刘备比公孙赞有仁德、有抱负,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赵云得知,赵云一连砍倒曹军两面大旗,枪刺曹操心腹将领夏侯恩,挑死曹洪副将晏明,力战马延、焦触、张南,看见赵云那么晓勇,便回答是常山赵子龙,这一军令使得赵云如同猛虎添翼!不管赵云冲到哪里,
- 下一篇
慈禧颜值到底如何?慈禧长得美吗?
说到慈禧太后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慈禧是中国古代上的一位杰出的人物,当时想的慈禧太后可以说非常的奢侈,也没有显赫的门第凭什么走进了后宫?如果说慈禧的入宫与清朝的选秀制度有关的话,那么清朝的选秀制度又是什么呢?参加选秀的女子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那么导致她入宫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清朝妃嫔的选择制度,这便是我们所熟悉的选秀制度。在咸丰二年选秀的时候慈禧刚好十七岁可以参加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