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的"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有什么道理?
说到“冬不坐石,夏不坐木”这句话其实也经常的被提起啊,大家也知道这样的话也是包含了很多的哲理的,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这样的哲理也见得比较的多,所以类似上面的那样的话我们也不妨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到底是什么意思吧! 其一,从养生之道来讲。 看看《黄帝内经》怎么说“冬病”“夏病”吧。 《金匮真言论》中说: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飱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瘧;秋伤于湿,徘生欬嗽。等等。 “冬不坐石”,冬寒、石凉,寒冬中坐于其性寒凉的石头上,则伤于寒,那就会让人体中潜伏起春天会表现出来的温病。冬病在阴,人体在冬天必须发挥出最大的阳性,才能抵抗季节的寒冷,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的平衡。寒冬坐于寒凉的石头上,则会使身体内本来就难以聚集和维持的阳气流失,使人体阴阳失调,从而产生疾病。 冬天里,人体阳气本应内敛以护体,坐天石则可使本真流失。是为不可。 这其实,是用阴阳理论在谈养生的经验。甚至包含着五行生克制化的道理。我们就换个角度来看“夏不坐木”。 夏不坐木,夏天属火,木生火。火上添火,则阳气大盛。人坐其上,则受盛大刚强的阳气或火气冲犯。相比之下,人体为阴。常坐于木,则阴阳失调,在夏天最需要保护和调养的阴气受损,可能丧失元气,不仅夏天里病体缠身,到秋天也不得安宁。 其二,延伸一下,从生活安全角度来讲,可以感受到古人的认识非常深刻。 坐者,止也。坐,从二“人”、从“土”。二人,表示人群,众人,多人。土,表示停止、居处的地方。 古人穴居洞处,可以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是经过长期体验、观察得来的宝贵生活经验。 冬天处于“石”头,石洞、石崖之中,因其阴气重、潮温、寒冷、阴暗,不利于人的休养。特别是人群杂居在相对封闭的洞穴里,生存质量就更加低下。而且冬季里,各种害虫动物几乎都进入洞穴生活,它们为了生存,也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威胁。 夏不坐木。夏天的树林里,或树木之下,也是充满危险的。林木茂盛,寻找食物的动物都出来伺机觅食,而且夏天正是动物生长繁殖的季节,其活动空间和食物需求量很大。夏天雷雨丰富,居于其下也有很大的危险。自然山火发生起来,也很难逃生。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不可将自身置于危险这中的道理,并形成了独到的养身之道,值得思考和学习。 |
- 上一篇
司马懿为什么总能猜透诸葛亮的计谋?两人性格相克么?
难道司马懿的出现就是为了克制诸葛亮么?蜀汉与曹魏边境的西北地区出现了难得的平静。曹魏综合国力的巨大优势使得诸葛亮对北伐的难度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粮草供应的不足、连年征战将士战斗力下降是制约北伐大军最为关键的原因。诸葛亮命驻扎在汉中的军队在沔阳黄沙东南一带展开屯田,诸葛亮于蜀后主建兴十年(公元230年)开始在汉中地区加紧对军队的训练和休整工作,比蜀汉大军一直使用的同类兵器杀伤力大为增强。
- 下一篇
镇元大仙为什么只与孙悟空结拜?
但是大家也知道其实他是和孙悟空有结拜为兄弟的,话说取经团一行接受了黎山老母等人的考验勉强过关后第一站就是五庄观,其实镇元大仙和孙悟空的结拜蹊跷之处很多。退一步讲即使真要结拜,镇元大仙也应该跟唐僧结不该跟孙悟空结。所以紧接着在白骨精事件中唐僧往死里咒猴子也就情有可原了,而镇元大仙和孙悟空结拜实属反常。元始天尊讲混元道果请他纯属给面子,想当年孙悟空当齐天大圣时候跟三清四帝混的熟到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