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清朝为什么没出现过宦官当政?

人文历史佚名2023-01-12

宦官对于皇室来说必不可少,但皇室也一直警惕宦官从政,升至是爬到了自己的头上。历史上几乎大部分的朝代,总会出来一位独揽大权的宦官,其中明朝是最严重的,但清朝反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次数就很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到了清朝已经出台了一套对宦官非常严厉的法规,如果宦官越权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而且每一个朝代几乎都在追加对宦官的处罚令,这也带来了很有效的震慑作用。一起来看看清朝究竟是怎么做的吧。

清代以亡明为鉴,深知宦官专权对朝政危害之巨,所以自立国之始就在制度上进行建设,以避免宦官为祸。终清一代,宦官问题始终不是其政治腐败的主要原因。

清初满人入关前(包括后金时期),清太祖、太宗均不置宦官,顺治遗诏中“祖宗创业,未尝任用中官”就是指的此事。清入关后,顺治帝即位,始仿照中原王朝旧制,设立宦官。初宦官约千余人,其后不断扩充,有清一代,宦官最多时超过三千人。不过,清代宦官权力远不如明代,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清代宦官不得私自离开京城,这其实是顺治十年就已开始实行的禁令“(宦官)非奉差遣,不许擅出皇城;外官有与交结者,发觉一并处死”。

顺治十一年大太监吴良辅以内府事务繁重为由建议增设十三衙门,引起顺治帝警觉。十三衙门虽设,但顺治始终不信任宦官,认为宦者流祸无穷,甚至在交泰殿悬挂铁牌,训谕严禁宦官干政,用以警示十三衙门。

康熙帝亦不喜信用宦官,他裁撤十三衙门,以敬事房为代替,削弱了宦官权势,并以明文规定宦官品级上限,太监总管为五品(仅一人),其下也仅有少数大太监授予品级。雍正朝继续完善宦官官制,宦官品秩虽然有所提高,但最高不过四品。不仅品秩,在社会认同上,宦官的地位也比较低下,这一点与明朝极不相同,终清一代,再也无有可以凌驾于内阁三公之上的宦官。

除此之外,清代对犯罪宦官的处罚也十分严厉。有清一代历朝不断增设宦官处罚法令,见诸明文的处罚条例有十数种之多。不仅如此,为收杀一儆百之效,从清帝到朝臣常查办大太监以儆效尤。如前文提到的吴良辅就应擅权被顺治帝处死,晚清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大太监也被洋务重臣丁宝桢借故处决(安德海外出为慈禧采办,丁等借“宦官不得私离皇城(没有皇帝谕旨)”的祖训将其惩办,当然这时杀安德海不是针对安本人,而是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

清代虽然严格限制宦官权力,未始宦官遗祸天下,但清廷最后也是崩溃于自身的腐朽之中。从漫长的历史来看,宦官常处于弱势地位,权倾天下的大太监毕竟是少数,他们和干政的外戚,擅权的重臣,荒唐的皇帝一样,是朝政败坏的原因之一,未见得宦官就是第一流毒,把国家兴亡单纯的归结于一批宦官并不合适。这一点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就已提到(《廿二史札记》有《宦官亦有贤者》条)。同时,由于清代对宦官的打压,我们现在对宦官群体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其他群体的表述,宦官本身留下来的材料很稀少,所以对传统王朝宦官功过是非的认识往往有失偏颇。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