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明朝时期,为什么打倭寇那么困难?

人文历史佚名2023-01-12

我国古代的历史上,总会有不少异族侵略的事情,在这些异族当中,有一些被击退的,也有很多打不过的。明朝时期,最大的困难就是倭寇,为了抗击倭寇,明朝政府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但是结果却似乎一直都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汉朝能够击溃匈奴,而明朝大倭寇却那么艰难呢?

公元1565年,戚继光会同俞大猷领兵三万,对盘踞在广东地区的倭寇发起了最后的决战。两军对峙三月有余,戚家军水陆并进,大破倭军,斩敌15000余人。溃败的倭寇慌不择路,拼命向海边逃窜,为了能抢先登船,他们相互践踏,不少倭寇被自己人踩死,横尸海上。第二年,戚家军追讨倭寇残部,尽焚其船,走投无路的倭寇头领被逼自杀,为祸东南沿海多年的倭患终于被一举荡平。

当戚继光问心无愧地喊出那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时,他的抗倭前辈朱纨终于可以闭上蒙受了不白之冤的双眼。16年前,这位执着的老书生,凭借一己之力痛打了盘踞在双屿岛上的倭寇,却遭到福建当地官员的诬告,含恨自尽。


(www.ws46.Com)

为民**的朱纨为何蒙冤?东南沿海倭患为何愈演愈烈?这一切的秘密都隐藏在16年前的那场“双屿岛之战”中。

1.走私基地

福建多山,可耕地有限,步入明中期后,现存的土地不足以养活日益庞大的人口。福建人头脑灵活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开展对外贸易,向海讨生活。

这种不为政府添负担,自发地解决就业问题的行为,不但没有被朝廷鼓励,反而因为违反大明祖训“片甲不得入海”而被勒令禁止。浑不怕的福建人将贸易转到地下,与日本、葡萄牙等商人勾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走私网络。走私利润相当惊人,一年所得远超耕地,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尤其是福建当地的土豪,他们手中握有大量田产,靠着耕读传家的传统,通过科举入朝为官,并逐渐在朝堂中形成了一个以福建人为主的小帮派。在朝,他们官官相护、党同伐异;在家,他们相互勾结,形成地方势力。眼看着搞走私的乡里乡亲都发财了,土豪们坐不住了,决定“下海”一起干。通过土豪们的牵线,走私集团打通了官场,通过行贿、入股等方式将走私行为半公开化,势力蔓延到浙江地区。

嘉靖初期,走私集团在浙江舟山的双屿岛上公开建立起了一个走私基地。双屿岛东西两面各有一座海拔超过250米的高山,两山中间有一块宽度超过20公里的空地,用于货物集散,一道南北走向的河流穿岛而过,船舶入港非常便捷,大量搞走私贸易的小商小贩集聚于此,逐渐形成了规模经济。

到了嘉靖中期,双屿岛附件海面上每日已经停满了等待入港的外国船只,巨额的财富将全世界的人吸引至此,岛上也有海盗作为武装力量维持秩序。中国人、日本人、葡萄牙人、东南亚人穿梭其间,这里成了冒险家的乐园。

2.大破双屿岛

1545年,一位名叫汪直的中年人乘坐葡萄牙人的商船来到日本。汪直原是安徽人,年轻时做盐商亏了本,无奈之下来到双屿岛讨生活,很快与当地海盗打成一片。汪直此次乘船来到日本,是受到当地藩主松浦隆信的邀请,前来商讨贸易问题。

松浦隆信一直希望能与大明通商,无奈因为“宁波争贡”事件,大明对日本展开贸易制裁禁止日本商船来华。双屿岛走私贸易的繁荣让松浦隆信看到了希望,大明的商品在日本可是奢侈品,利润惊人。双方谈得非常投机,松浦隆信决定派三名日本武士协助汪直,汪直亲手将日本倭寇带进了国门。

1547年,朱纨出任浙江省长并兼任福建、浙江两省的海防最高长官,负责整治双屿岛上日益猖獗的走私问题。因为那时候小股的倭寇已经频繁骚扰东南沿海,对大明王朝的赋税重镇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朱纨不是那种天天坐在书斋里的读书人,他通过积极地走访了解到,双屿岛走私规模如此庞大主要和四类人有关。

第一类,沿海地区的农民。他们绝大部分人是被走私中惊人的利润所吸引。平时充当水手,出洋贸易,在官府缉拿时,充当海盗与官府对抗;

第二类,福建、浙江两省的土豪。他们负责出资建造足够远洋的大船,购买用于贸易的货物,参与分股。

第三类,福建、浙江两省的官员。他们接受土豪们的贿赂,充当走私贸易的保护伞,一旦有风吹草动立刻通知双屿岛。

第四类,双屿岛上的外国人。他们中以日本人最为活跃,因为当时日本正处在动乱之中,国内民不聊生,大量破产的武士纷纷渡洋参与走私,主要充当**不眨眼的海盗。

在了解完情况后,朱纨深知双屿岛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走私基地,里面牵扯到的利益面极广,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这次围剿行动做的不够严密,必然遭到他们疯狂的反扑,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老道的朱纨第一步就要根除走私集团中的海盗来源,他颁布了保甲法,让当地百姓相互监督,只要一家参与走私,连同邻居全部倒霉;第二步,围剿双屿岛,将上面的走私集团一网打尽。

1548年,为了防止消息外泄,朱纨没有调用浙江当地的军队,而是从福建水师调了1000人,并选用了浙西民兵1000人,共计2000人发动突然袭击。在半途水师遭到了海盗船的抵抗,纠缠了一会后,成功在双屿岛登陆,完成合围。

接下来的战斗如摧枯拉朽一般,仅用一天就全部结束,岛上大批欠下中国百姓累累血债的日本倭寇成了明军的刀下之鬼。中国海盗头领许栋也被活捉,在巨大的胜利面前,朱纨没有被冲昏头脑,而是令军队立刻沿海扫荡海盗窝点。然而百密一疏的是汪直在乱中逃脱了,一路狂奔到日本,请求松浦隆信收留。

在日本人支持下,汪直开始疯狂招募当地的倭寇,积极打造战船,形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武装力量。他本人自称“五峰船主”,躲在日本一边舔拭伤口,一边磨刀霍霍等待东山再起的时机。

3.自毁长城

朱纨的“双屿岛大捷”摧毁了明嘉靖年间最大的走私基地和倭寇据点,也因此得罪了福建、浙江两地的土豪和官员这些土豪岂是好惹的?你让我血本无归,我让你滚蛋回家!他们发动朝中势力诬告朱纨擅杀良民,民怨极大,经过几轮的弹劾,朝廷终于相信了,勒令将朱纨革职查办。在家中,愤愤不平的朱纨决定以死明志,保全名节,毅然服毒自杀,终年55岁。

朱纨死后,福建的土豪弹冠相庆,压在他们头顶喘不过气来的“石头”终于被一脚踢开了。躲在日本的汪直率领倭寇卷土重来,沿海烧杀抢掠,强奸民女,无恶不作,他们将劫掠来的物品高价卖给葡萄牙人或带回日本。

倭寇之乱变得不可收拾,直到戚继光的横空出世。

4.隆庆开关

倭寇之祸,不仅仅是简单的海盗行为,背后隐藏的是两千年来封建王朝的通病:人多地少。大明承平日久,人口增长,现有的土地无法满足人均耕地的需要,失去了生计的农民铤而走险加入走私集团。

如果大明王朝的统治者能把走私变成合法化的贸易,给沿海参与走私的百姓一个合法的身份,改堵为疏,或许后期就不会有倭寇之祸。短视的统治者只是用了最简单的镇压手段,将走私者逼成海盗,被迫用武力与朝廷对抗,也可以看作是**。

而大明王朝万万没想到的是,日本人居然也趁此时来浑水摸鱼一把,跟在中国人的队伍后面狐假虎威大肆掠夺,其实区区数千倭寇岂是我大明对手?只要国人上下一心,将国内问题解决掉,倭寇形迹暴露无遗,待天兵一到,化为齑粉,倭寇之乱自定。

1567年,隆庆帝登基,于当年宣布解除海禁,鼓励民间贸易,走私集团终于取得了合法身份。东南面貌为之一新,倭寇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倭患永绝。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