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么防止纸币造假?造假币怎么判刑?
不光是现代才出现假币,早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制造假币了。不过古代造假的成本比较高,因为钱都是真金白银,如果是假的一下就能被认出,所以造假几乎没有利润可言。但是到了宋朝,当时的纸币和钱币的材料并不是银为主了,所以造假也逐渐冒出了头。那在宋朝的时候,政府都是怎么防止纸币造假的呢?对于造假币的人处罚可是非常严重的。 宋代纸币自出现以来,就伴随着作伪问题。宋初四川交子在私人发行时,伪造现象即已存在,史称“亦有诈伪者,兴行词讼不少”。以后随着交子官方发行,作伪并不因政府介入而停止,反而日渐严重。仁宗庆历年间,交子的伪造使政府“以伪造犯法者多,欲废不用”。南宋初期,仍然是“诈伪多有,狱讼益繁”。南宋东南会子的伪造问题,尤以孝宗、宁宗、理宗三朝为最严重。 据史料所载,当时纸币作伪的手段主要有三种,这就是“伪造新会、揩改旧会、盗卖会底”。所谓“伪造新会”,大致就是作伪者按会子的版式重新描摹雕刻印刷,然后把伪造的会子投入使用。“揩改旧会”可能是将旧币涂改界数或面额,而再投入流通的作伪方法。“盗卖会底”则是印刷纸币的官吏利用职权,将会底(尚未加盖官印正式发行的会子)卖给他人,买得会底者自行雕刻官印加盖其上,然后投入流通。 提高纸币质量,加大伪造困难。宋廷针对当时纸币作伪比较严重的局面,主要从防范与严惩两方面入手进行治理,其具体措施有以下三点。 提高纸币的质量,使作伪者难以仿造并加大作伪的成本。如在纸料方面,南宋绍兴年间,“当时(东南)会纸取于徽、池,续造于成都,又造于临安”。徽州、池州、成都、临安都是当时质量上乘纸的产地,可见当时朝廷重视印制纸币中纸料的选用。又如在纸币的雕版方面,四川交子发行之初,就有了技术上防伪的措施:“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今天看来,这虽然很粗糙简单,但就当时的印刷技术而言,还是能起一定防伪作用的。后来,随着雕版技术的进步,纸币防伪技术大大提高。据元代费著《楮币谱》记载,宋徽宗时的钱引每引用印6颗,分3种颜色。整个钱引的顺序是:最上面写届分,接着依顺序是年号、贴头、敕字花纹印、青面花纹印、红团故事印、年限花纹印、背印(分1贯和500文),最后书写额数。可想而知,这么精美复杂的雕版以及套色印刷技术,民间一般要仿制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严惩造伪者,奖赏陈告者。宋仁宗时期,知益州薛田、转运使张若谷上奏欲官办四川交子时,就定下针对伪造的奖惩条文:“若民间伪造,许人陈告,支小钱五百贯,犯人决讫,配铜钱界。”神宗熙宁初年规定,伪造交子的处罚等同于伪写官文书印者,处以流放2000里的惩罚。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朝廷扩大对涉及伪造纸币行为处罚的范围,除伪造者本人外,知情不报者、转用伪币者等均得受罚。到南宋时,将伪造犯人处斩已成定例,支赐陈告人的奖赏也增加了。宋廷为使严禁伪造纸币之令家喻户晓,还将禁伪赏罚文字刊印于纸币票面。 从宋代历朝对纸币作伪者及其相关人的处理上看:一方面,其处罚逐步由轻变重,惩治的范围也逐渐变宽。另一方面,对于陈告者的奖赏由少至多,从500贯提高至1000贯。统治者立法思想是通过严惩重赏,一方面威慑作伪者,加大其犯罪成本,使其不敢以身试法;另一方面加大对知情者、负有督察责任官员等的赏罚力度,提高纸币作伪案的发现概率。提高纸币作伪的发现概率,比加大对纸币作伪的打击力度,对作伪者更具威慑力。还有宋代将禁伪赏罚文字刊于纸币票面,这是一种最广泛的普法活动,并对妄图作伪者时时敲起警钟。 |
- 上一篇
如果蒙恬没有自杀,项羽还能否推翻秦朝?
他死后驻守北境是三十万大军由王离接手,还会不会有后来项羽推翻秦朝,二人相似之处蒙恬与项羽一样都是出自名将之后,蒙恬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项羽出生了名将项燕之后,项羽是战国兵形势代表,[8]楚怀王听闻项梁战死,收编项羽、吕臣的军队由自己统领,以宋义为主帅率兵五万前往救赵。必然可以击破秦军,项羽提着宋义的头告诉将士,楚怀王就任命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了宋义之后,赵将陈余派人请项羽再次发兵,
- 下一篇
明朝五军都督府是什么机构?相当于现代的什么部门?
那么明朝为什么要设立五军都督府呢。首先从行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主要是因为当时朱元璋势力膨胀所导致的?当时朱元璋在小明王之下已经位居中书省左丞相。朱元璋也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基本上的学者都将这一转变认为是由于大都督府权力过重。丁玉作为大都督府的左都督仅仅数月就被朱元璋处死。这一时期五军都督府的主要职能就是调拨官军、整顿军队、实行赏赐等等,五军都督府也是受到了兵部职能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