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有没有后人?他死后后人去哪里了?
蒙恬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末期秦国的一员大将,但是这位大将并不同于王翦王贲父子那样,始终在为秦始皇灭六国四处征战。蒙恬的主要战场是在边境,北方边境与匈奴对抗,不仅如此,他还监督修造长城,防止匈奴继续来犯。蒙家世代忠于秦国,然而,蒙恬最终却被赵高胡亥害死,不禁让人唏嘘。那么,蒙恬是不是有后人呢?蒙恬死后,他的那些后人们又怎么样了呢? 蒙恬,是唐太宗李世民都觉得死得最冤枉的古代名将。一直以来,我们都太过于关注蒙恬的生前之事,却很少关注他的身后之事。蒙恬是自杀了,那他的族人呢?蒙氏上上下下的子孙呢?难道都被赵高迫害了? 今天,笔者就把这些被世人遗忘的角落翻出来,让大家看看英雄背后的故事。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赵高、胡亥、李斯密谋发动“沙丘之谋”,秦国的国运就此改变。不久,在蒙恬处担任监军的公子扶苏接到了秦始皇的遗诏,历数扶苏和蒙恬罪状,诏令其立即自尽。 收到这份诏书,蒙恬的第一反应是劝公子扶苏身系国家之重,应先把事情弄清楚,再做打算。但在使者的催促下,扶苏还是自尽了。 此时,蒙恬手下的30万秦军将士义愤填膺,一班武将跪在将军帐下,请求蒙恬带兵回朝,诛杀奸佞,挽秦之危卵,扶国之重器。而蒙恬厉声斥责诸将曰:“我等南征北战,驰骋疆场,修直道,筑长城,沥血伐击匈奴,维护天下一统,早置个人荣辱生死于外。今若举兵,匈奴闻讯又将南下抢掠,使我生灵涂炭。大秦天命至此,我等救秦亦是袍泽相残,无功于世,断然不可”。三军将士感其贤达明良,当时帐下哭泣一片。 诸将离散后,蒙家军亲卫将蒙宣问:“大哥蒙冤,阉人赵高定会斩草除根。大秦气数将尽,我蒙氏子孙该何去何从?”蒙恬快步进前,兄弟相拥而言到:“弟莫悲伤,速率三千蒙家子弟兵去往安定郡,带领族人转至深山,诫之子孙,当以耕读为本,百代不入朝。” 随后,蒙恬被赵高使者带走,囚禁在阳周,听候发落。 本来秦二世胡亥听说扶苏已死,便想就此作罢,放了蒙恬,结果这时蒙毅刚好替始皇祈祷山川回来,赵高于是向胡亥进谗,趁机除去蒙氏一族,免除后患。于是蒙毅、蒙恬均被赐死。 蒙恬自杀后,蒙氏子孙遵循祖训,迁居安定,以耕读为本份,不仕于朝。故自秦以后,公门宦海,朝中官史,接踵摩肩,但几乎没有一个蒙氏后人。 蒙宣及三千蒙家子弟兵迁往安定后,卸甲归田,四散迁播,或投奔南下伐越而去的青壮,大多沿长城及秦直道一线,避于深山。其中一部分随蒙宣相携徙于现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深山一带,称其地为“蒙宣之乡”。蒙宣之乡,地处河西走廊的北尽头,拒箫关、石门关之中,此处山峦叠嶂,退可防匈奴沿河西走廊南下,进又可依箫关、石门关出击。可见蒙家子弟兵虽在逃难,仍然驻守险关,不忘守疆卫土。 然其族近代以来,屡遭劫难,比较惨烈的是1862-1873年同治回乱时候,蒙集土堡被回族反民攻陷,杀逾百人,土堡残垣至今犹如残缺的书卷,记录着那一场惨事。 民国20年,蒙家后湾土堡又被甘肃张家川土匪攻陷,烧伤掌柜,掠走家族金银及字画古董累积8匹马驮之多。 直至1983年蒙宣公社改名为苏堡乡,2012年又更改为震湖乡。 两千余年来,在这一片干旱少雨、地质灾害频发的苦寒之地,蒙氏后人艰难栖息,筑土堡、立蒙集,或耕种或行医为生。族人至今遗传着大脚大手、敦实身材、大嗓门等特征,以忠厚仁义、扶助乡里享誉乡邻。 当你看着这些朴实的人们,你会想起,他们曾是英雄的后人吗? |
- 上一篇
古代帮皇帝修建皇陵的人会被处死是真的么?
古代很多皇帝的皇陵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修建,大家应该也都知道有些皇帝的皇陵可能堪比宫殿,不过有传闻说帮助皇帝修建皇陵的人最后会被处死,古代皇帝们会动用极其庞大的人力物力以修建陵墓,其实很少会把劳工们杀死。大规模处死筑墓工人的只有秦二世胡亥和成吉思汗,其目的是希望自己的陵墓位置不被后人发现,几乎都不会处死这些可怜的工人。前文已经提到皇陵修建是一项浩大工程,甚至不乏民众揭竿起义、大臣趁机发动政变的风险。
- 下一篇
刘备有几个儿子?为什么选刘禅继承帝位?
说起三国中蜀汉政权的建立者刘备,中山靖王之后的刘备早年靠着织席贩履为生,可是刘备选择的继承人阿斗却是一个无能之辈,然而刘备为何还要选择阿斗继承帝位呢,还有刘封、刘永和刘理,汉昭烈帝刘备的养子,刘备对刘封也很信任,一直把他当做继承人来培养(直到刘禅的出生),并且为了刘禅的顺利继位被刘备赐死,汉昭烈帝刘备的次子,刘禅的弟弟,刘永相对于刘禅对局势的分析和臣子忠奸的判断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