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在朝鲜优势和地位是怎样一步一步确立起来的?
引言甲午战争不仅仅是日本侵略朝鲜和清朝的非正义战争,从俄国的角度来看,还带有日俄争夺的色彩。早在战争爆发之前,清朝政府就有官员明确指出此场战争“非独与中国一日之长,亦虑俄人占一着之先也”,俄国远东政策制定者维特更是指出“这场战争是我们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结果”。 一、“三国干涉还辽”与俄国在朝势力的扩大随着甲午战争的结束,日俄矛盾更加凸显出来,为保障自身利益,俄国策划了“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甲午战争后清朝与日本签定了《马关条约》,条约中日本要求清朝“割让辽东半岛”,此条内容令俄国产生了威胁,俄国大臣罗拔诺夫上奏沙皇指出“日本完全占领旅顺口所在半岛,对我国利益来看,这种占领是最不惬意的事实”,于此同时,这一条款触动了英、法、德、等欧洲列强的在华利益。早在甲午战争时期,尽管俄国在表面上奉行着“中立”的政策,但是仍然密切关注整个战争的进程和战局发展。 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在向日本递交的照会中直接表明:“日本掌控辽东半岛是对清国首都永久性的威胁,同时也使朝鲜的独立成为幻想。此举会成为实现远东永久和平的持续障碍”,因此劝告日本政府放弃确定性的占有辽东半岛之事,这就是著名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其中,面对三国的强硬干预,日本试图牺牲清朝的利益来缓和同三国的矛盾,但是俄国明确表示“对于三国已经决定之今日,除等待东京的答复外,别无他策”,同时又强调,“辽东半岛之重要,主要在于它拥有旅顺”。 最终在5月4日日本做出让步,“约定永久性放弃占领奉天半岛”,并从当地撤军,“三国干涉还辽”就此结束。从日本方面说,自明治初年策划夺取朝鲜至《马关条约》将朝鲜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和获得了巨额赔偿,这为日本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但是在“三国干涉还辽”后,日本在朝鲜的竞争对手已经由清朝转为俄国。 从东北亚局势上看,“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发生使区域发生了力量转变,特别是造成了在朝鲜的日俄两国势力的重组。首先,西方列强开始以战略联盟的形式加强了在东北亚地区的争夺;其次,东北亚地区的清朝、日本和俄国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清朝由于在甲午战争的失败,开始将外交政策从“联日制俄”转变为“联俄拒日”,这就造成了俄国开始从中国东北等地区攫取更多的利益,甚至从清朝政府夺取了中东铁路的修筑权,俄国成为对东三省和朝鲜的最重要的争夺力量。 同时对于日本来讲,“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抑制日本对外扩张的战略步骤,日本开始积极扩张军备,进而来维护其**和利益扩张。可以说,“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是沙俄和日本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此之后,日俄在对朝鲜争夺中逐渐形成新的态势。除此之外,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俄国对南扩张的主要对手,为此俄国开始加紧备战。 与此同时,日本因向朝鲜积极扩张谋求侵略利益的图谋受挫,开始以俄国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开始大规模扩军和扩展经济实力,这也成为这一时期日本在朝鲜扩张的主要方式。自此,日俄两国严重对立,矛盾逐渐激化。 二、朝鲜亲俄派的形成与日俄在朝对峙在这一时期,日俄的势力角逐不仅限于中国东北,同时也存在于朝鲜半岛。甲午战争后,日本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为巩固战争胜利果实以及迅速兼并朝鲜的目的,日本开始在朝鲜推行殖民地统治。 第一,在经济贸易往来中,日本废止朝鲜与清朝的传统贸易往来;第二,以亲日开化派为主导势力,推行近代化改革,试图强化对朝鲜内政外交的控制,即所谓的“甲午更张”。但是这次改革未能得到朝鲜王室以及百姓的支持,最终以失败收场。 为了同日本对抗,俄国开始拉拢朝鲜王室,闵妃集团倾向亲俄,认为“俄国乃世界之强国,非日本可比,若有保护君主政权之条件,可依赖之”,成为俄国在朝鲜的代理人。这一时期,闵妃集团策划推翻了亲日派内阁,成立亲俄派李范进等人为首的内阁,极力阻止日本在朝鲜的扩张。沙俄驻朝公使韦贝对朝鲜采取了“内络宫掖,外联各使,共谋排斥日本势力”的政策。朝鲜的亲俄行为引发了日本的不安,为巩固在朝势力,日本利用在朝代理人试图除掉朝鲜闵妃一派。 在1895年10月7日凌晨,在三浦悟楼的指挥下,由军警、官吏和暴徒队伍等闯入朝鲜王宫,杀死闵妃、囚禁高宗,清除亲俄势力,建立起了以大院君为首的亲日政府。这次事件被称之为“乙未事件”。这一事件激起了朝鲜人民的愤怒,同时还引起了其他各国驻朝鲜公使的排斥和**,但是日本以“这次暴行完全是由朝鲜本地人所策划组织的,但却将罪名推脱到了日本人身上,而日本军警出动只是为了维持正常的秩序”为由,将日本政府排除在外。 在各方压力之下,10月9日日本政府宣称“调查事件真相”,10月17日,日本决定召回三浦并解除其职务,任命小村寿太郎为驻朝公使。10月25日在俄国驻朝使馆召开“乙未事件”的调查会,日本“撤回在朝鲜的所有军队”,“不再干涉朝鲜内政”。随后日本与俄国政府协商,认为与俄国“共同保证朝鲜独立和共同监督朝鲜内阁”,乃是解决朝鲜问题的最佳捷径,试图建立与俄国共管朝鲜的局面。 1896年2月10日,俄军百余人开进汉城,将朝鲜国王带入俄国公使馆。2月19日,日本开始与俄国进行交涉和谈判。5月14日日俄签订了《日俄两国代表关于朝鲜问题的备忘录》,日本承认朝鲜国王移居俄公馆的正当性,俄国承认日本有权在朝鲜驻兵。因此可以发现,俄日两国的对等利益和平等身份在这一阶段得到双方的承认。此时的俄国已成为在朝鲜半岛能同日本较量的最强势力,两国在朝鲜问题的处理上开始形成对峙局面。 三、沙俄对朝内政的全面控制“乙未事件”后,亲日派内阁重掌政权,上台之后立即将亲俄派的闵妃废黝为庶人,同时,通过以改革为由颁布新政,其中就包括“剪发令”。但此事件成为朝鲜全国范围开展普遍**性活动的导火线,并爆发了朝鲜反日帝的义兵斗争。俄国借此机会与亲俄派策划,开展了以拉拢高宗、成立亲俄内阁为主的“俄馆播迁”运动。 新任驻朝公使士贝耶和韦伯同意给予高宗及其世子庇护,其中士贝耶向驻东京的俄罗斯公使馆发去电报,要求派遣足以与日本守备队匹敌的俄国军队。2月10日俄国派遣军队进驻汉城。11日,高宗同世子出宫逃到俄国公使馆躲避。之后,在俄国的帮助下,朝鲜重新建立起了亲俄内阁,使得动荡的局势趋于稳定。2月13日士贝耶给俄国发去电报“在帝国公使馆的精神支持下,朝鲜国王果断实行的和平政变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至此,建立了亲俄的朝鲜政府。 亲日内阁倒台后,日本训练的军队被解散,亲日派大臣先后被诛或被驱逐,原给予日本的修筑汉城至仁川铁路的租让权被废除,转授予美国商人莫尔斯,汉城至义州的铁路租让权给予法国商人。特别是朝鲜政府还宣布,今后不向任何外国让与铁路铺设权。从而使日本最为重视的攫取汉城至釜山铁路修筑权的计划落空。在日本国内,内阁与主张对外强硬的国民协会的关系迅速恶化。国民协会在国会提出了追究内阁外交失败责任的议案。这样,以这一事件为转折点,日本与俄国在朝鲜的矛盾和斗争愈发尖锐。 在此情况下,俄国趁此机会不断扩大其在朝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影响力,把日俄共管朝鲜视为取代日本而代之的第一步。俄国通过派遣军事顾问,监督朝鲜的财政和军事要事。在俄国完成与日本的谈判后,立即转到控制朝鲜军队和财政的目标上来。 俄国政府在接待朝鲜使团时就公布了《对朝鲜大使的几点答复》,文件就派遣教官训练朝鲜军队,派遣相关人员进行财政指导等问题进行了说明,由此可见俄国就军事和财政等方面对朝鲜进行了全面渗透。同时,俄国还通过在朝鲜建立俄语学校等手段进行文化渗透,此外还取得了咸镜道地区的采矿权等。 结言至此,俄国在朝的政治势力己经超越了日本,俄国对朝鲜事务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全面加强,正在向一步步吞并朝鲜的目标迈进。 |
- 上一篇
在清朝的各个时期,驻藏大臣的制度溯源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清会典、则例、事例以及理藩院则例中驻藏大臣的选任演变当前学界对于驻藏大臣的选任,主流认识是以雍正四年(1727)僧格、马喇赴藏为设置驻藏大臣之始,如乾隆朝《理藩院则例》中《西藏通制
- 下一篇
古代史研读:平安汉诗对白诗的接受情况是怎样的?
引言通过对他们创作的汉诗作品进行分析,这一时期汉诗世界对白诗的接受已不仅局限于表面的效仿,开始以白诗为“将白诗中的诗句与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工创新以形成作者自己的内容,同时白诗中大量的典故与意象也为汉诗文人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灵感。一.对白诗格式韵律的接受。自此后诗作“这一格式书写的”白居易的作品中还经常会使用,故云,这一形式”道真的作品中也常出现这一表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