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朝关系中俄国的介入对朝鲜产生了哪些影响?
引言日俄战争是朝日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本文将其分为俄国对朝日关系的早期介入、俄国对日本侵略朝鲜的干涉和日俄矛盾升级与日本吞并朝鲜等三个阶段来分析俄国在朝日关系中的阶段性特征。 一.俄国对朝日关系的早期介入自19世纪60年代俄国开始介入对朝鲜的争夺后,就对朝日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体现在朝日两国关系上,还体现在两国对俄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上。从俄国自身情况来看,俄国早期介入朝日关系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 首先,19世纪后半期,由于俄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东西部人口不均衡,同时俄国由于对外扩张消耗大量的资源,而拥有优越地缘优势和丰富自然资源的朝鲜半岛成为俄国争夺的新目标。同时,俄国对外政策重心的转移和对不冻港的渴求,也是俄国将目光投向朝鲜的重要原因。 其次,俄国介入朝鲜半岛是积极主动的,采取鼓励朝鲜人移居等政策,但是由于国力欠缺和清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一直在对朝争夺中处于劣势地位,除此之外,英美等国开始渗入到东北亚地区,特别是英国的不断牵制使得俄国难以获得在朝的绝对优势,因此俄国采取了挑拨日本进攻朝鲜,借日本之力企图将清朝势力驱逐出朝鲜半岛,并以日本的力量牵制英国在远东势力的扩张。再次,俄国的对朝政策变化与朝日关系发展产生了影响。 为扩张俄国在朝鲜的势力,朝俄两国试图签订条约达成合作协议。这里主要是指朝鲜和俄国通过“朝俄密约”等形式开展合作,特别是在巨文岛危机发生之后,俄国开始认识到在朝鲜半岛的主导者是清朝政府,也明确对朝鲜领土和资源的直接占领的方针和政策。于此同时,日本也存在相同的诉求,迫切需要朝鲜摆脱清朝的宗藩体制,因此,俄国早期对朝政策之一就是与日本保持稳定友好态势。 日本借此机会不断扩大在朝鲜的政治、经济、军事影响力,对此俄国采取了默许的态度,这一态度一直持续到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最后,朝日矛盾的深化为俄国扶植在朝“代理人”提供了新的契机。日本与俄国对外政策的性质是一致的,均带有对外扩张的“进攻性”,在此条件下,两国的外交行为不可避免的产生激烈碰撞。在国家利益面前,两国的矛盾更是逐步激化。 甲午战争后,朝鲜在名义上摆脱了与清朝的宗藩体制束缚,取得了“独立自主”的权益,但是实质上国家**未能掌握在自己国家手中,并且还面临着被日俄进一步瓜分的危险。日本要把朝鲜变成独占势力范围的方针没有变化,俄国对朝鲜的扩张政策更是直接刺激了日本对朝政策的进一步演变。 随着日俄矛盾的激化和两国在朝利益冲突的不可调和,使得战争的爆发成为可能。可以说,自19世纪60年代俄国开始介入朝鲜政局,直到日俄战争后退出朝鲜的半个世纪里,俄国对朝政策、对日政策的不断认识、深化和调整,均对朝日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俄国对日本入侵朝鲜活动的干涉19世纪90年代以来,俄国先后通过《汉城协议》、《莫斯科协议》建立起日俄共管朝鲜的局面,但是为了增强其在远东地区的政治军事影响,扩大在朝的侵略利益,俄国与日本展开了新的角逐。首先俄国确立了独占朝鲜的战略目标,利用自身政治优势,加强军事管控,逐渐削弱日本在朝鲜的政治和外交影响,不断扩大俄国的权益范围,逐渐打破与日本共管朝鲜的局面,然后以财政顾问、军事教官等形式,排挤日本等国势力。通过以上手段,俄国与日本在朝鲜的均势局面很快就被日俄间新一轮的争夺打破。 从战争性质上看,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非正义战争。这次战争对朝日关系的影响也是尤为重要的,也体现了俄国对日本入侵朝鲜活动的密切关注和积极行动。从朝日关系演变的角度看,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扫除了吞并朝鲜的最大阻碍清朝,走上了独占朝鲜的道路。俄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也发挥了明显的作用。甲午战争中,俄国依据战争的发展进程不断调整对朝政策。战争初期,俄国要求日本不要干涉朝鲜独立,否则将放弃中立积极干涉,这实质上是变相支持日本。 甲午战争后日本战胜清朝赢得胜利,中朝宗藩朝贡关系彻底终结,而近代国际条约为代表的条约体制下的国家关系开始兴起。从战后《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可以看出,日本的要求更是超出了俄国预期,因此从不同的利益出发,俄国联合法、德两国发动“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日本与三国多次照会和商议后,日本最终做出让步,退出了辽东半岛。从日本方面说,通过《马关条约》的签订,朝鲜开始以“独立”的形式纳入到日本的势力范围。 俄国对日本入侵活动的干涉还体现了甲午战争后与日本共同争夺朝鲜半岛主导权等方面。甲午战争后,日本为了增强在朝鲜的威信和影响,达到控制朝鲜的政治经济势力目的,推行高压政策,强行向朝鲜要求新特权,这引发朝鲜王室的不满和朝鲜政局的动荡。 以此为由,俄国积极拉拢闵妃集团,借此机会在朝鲜扩张势力,在朝鲜策划了“俄馆播迁”事件,增强在朝鲜的政治影响力;又与日本缔结了两个关于朝鲜的协定,取得了和日本共管朝鲜的局面;之后又向朝鲜派遣了财政顾问和军事教官,试图全面控制朝鲜。俄国改变了过去较为谨慎的对朝政策,开始变得积极起来,以驱逐日本、独占朝鲜为最终目标。 三.日俄矛盾升级与日本吞并朝鲜日俄矛盾最终以日俄武力交战的形态得以最终显现,可以说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地区的利益,最终走上了军事对抗的道路。日俄战争持续了两年,最终以俄国战败退出朝鲜半岛而结束。这场战争涉及到的兵力数量极大、战争的规模巨大,对两国的消耗也极为明显。 日本虽在军事上获得胜利,但是本身财政经济储备不足,俄国国内内部倾轧严重,革命运动高涨,因此双方都迫切需要摆脱战争,因此两国走向和谈,在美国等的斡旋下,日本与俄国展开谈判,最终于1905年9月5日,在美国海港朴茨茅斯进行和谈,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 根据战后两国军事胜败,两国重新进行了地位调整,俄国因国际局势和国内形势的严峻,寻求与日本妥协的政策,倡导通过与日本签订条约等形式,与日本建立同盟关系。日本作为胜利国,开始将目标定位于将朝鲜置于日本的完全控制之中,进一步谋求在东北亚的主导地位。 在日俄战争开始前,天皇诏书中的宣战诏书中指明,“韩国之存亡实乃帝国安危之所系”,在战争爆发伊始,日本就确立了对朝鲜彻底实施保护国化的方针,在1904年2月23日更是与朝鲜签订了《日韩议定书》,对朝鲜内政外交政策加以干涉。 1904年5月要求朝鲜毁弃了与俄国缔结的相关条约,废除给予俄国的政治利益和权力,并将朝鲜变为日本反俄的军事行动基地。在日俄战争的不断深入中,日本开始在军事、外交、财政等方面不断扩大在朝鲜的权利,主要是通过派遣日本人担任警察、宫内府、军部的顾问等形式开始。其中目贺田种太郎顾问就主持改革了朝鲜的货币制度,战争结束后担任了朝鲜的财政监察长官。 除此之外,日本全面强化对朝鲜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控制。随着战争的结束和《朴茨茅斯条约》等条约的签订,日俄在朝鲜半岛的均势被日本独霸朝鲜的局面所代替。日本在取得日俄战争的胜利后,开始将朝鲜作为其最大的胜利成果,加速了朝鲜的殖民地化进程。 为最快达成吞并朝鲜的目的,日本一方面开始寻求其他国家对其兼并朝鲜的支持,相继与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达成双边协议,获得赞同;另一方面自1907年开始与俄国展开协商,签订协议,以公开协约和秘密协约等形式,通过利益交换获取俄国对日本在朝特殊利益的认同。 结言对于朝鲜来讲,在1904年到1910年间,在日本强迫下,连续签订了三个《日韩协约》和其他一些议定书、保护条约等。1910年8月22日,日本正式公布日韩合并条约,宣布朝鲜将半岛的**和治权让与日本,至此,日本最终实现对朝鲜半岛的占有“合法化”。 |
- 上一篇
金朝交聘机制的运行模式是怎样的?
交聘制度从制定到实施都离不开机构和官员的参与,即交聘制度的运行模式也是交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王朝涉及交聘制度的机构,多数情况下转职情况少、行使的职能包含交聘方面事务的情况多。又在交聘决策实施的交聘活动中担负重要角色。金朝虽然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构负责交聘决策的实施,也离不开相关机构和官员的参与。既有纳入金代制度下的常设机构及其官员,也有为应对具体事务所设立的临时机构及其官员。
- 下一篇
在清朝的各个时期,驻藏大臣的制度溯源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清会典、则例、事例以及理藩院则例中驻藏大臣的选任演变当前学界对于驻藏大臣的选任,主流认识是以雍正四年(1727)僧格、马喇赴藏为设置驻藏大臣之始,如乾隆朝《理藩院则例》中《西藏通制